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3篇
  免费   383篇
  国内免费   705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26篇
地球物理   289篇
地质学   1950篇
海洋学   27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3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61.
首批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分布于湖南的有65种4变种。从区系组成、植物地理分布、在自然森林群落中的生态地位,以及利用价值等方面分析了它们的特征,并对湖南珍稀濒危植物就地保护的有效性和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2.
南天山北缘麻粒岩残迹与辉石相韧性变形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舒良树  王赐银 《地质科学》1996,31(4):375-383
对新疆北部南天山北缘蛇绿混杂岩带中麻粒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矿物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辉石相韧性变形构造的研究表明,榆树沟麻粒岩的共生矿物组合为透辉石-次透辉石-紫苏辉石-石榴石-斜长石,属基性岩类暗色麻粒岩,以低硅高钙为特征,稀土总量低,轻稀土与铕弱亏损,反映高温高压熔融环境和岩浆分异差的特点。麻粒岩及超镁铁岩中的辉石经历了强烈的韧性剪切变形作用,不对称辉石残斑系、动态重结晶辉石亚颗粒集合体、辉石变形双晶纹、鱼尾构造、核幔构造等显微韧变构造广泛发育。宏观和微观运动学分析揭示了一期从南向北的推覆构造。麻粒岩的形成与早古生代大陆地壳拉伸作用有关,辉石相韧性变形则与早古生代末南天山边缘海的挤压关闭和推覆逆冲有关。  相似文献   
63.
 40Ar/39Ar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南天山蛇绿混杂岩基质黑云母石英片岩单矿物黑云母的两个坪年龄分别为(370.0±4.8)Ma和(259.0±3.3)Ma;中天山南缘长英质糜棱岩单矿物黑云母的坪年龄为(250.5±7.9)Ma,二云母花岗岩单矿物白云母的坪年龄为(348.9±0.3)Ma。结合南天山古生代沉积特征和塔里木及伊犁-哈萨克斯坦板块古地磁数据的综合分析,提出南天山晚泥盆世至石炭纪早期完成向伊犁-哈萨克斯坦板块的B型俯冲,中-晚二叠世进行陆内A型俯冲造山的板块碰撞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64.
湘南区域地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方林  陈德兴 《地球科学》1996,21(5):536-540
在系统统计湘南地区出露地层各类岩石成矿元素丰度,总体平均含量,浓度克拉克值和叠加强度参数基础上,结合湘南地区成矿特点,分析了W,Sn,Pb,Zn,Sb等元素的成矿作用,初步认为湘南地区仅沉积作用,海底火山作用及热卤水作用难以形成上述元素的大型矿床,但通过沉积改造,热液叠加作用有可能形成层控型铅,锌矿床和锑矿床。  相似文献   
65.
张传福 《湖南地质》1996,15(2):85-88
湘南地区风化壳型稀土资源丰富,对其开发的采、选工艺和流程简单,投入资金较少,产出颇丰、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是湘南盆困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开发湘南稀土矿的成本、效益等进行了初步测算,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谭光贵 《湖南地质》1996,15(4):229-233
湘南主要稀土矿区的岩、矿石和稀土矿物的放射性特征表明,矿区放射性强度的高低与稀土总量无关,而与矿石的铀、钍含量密切相关;主要矿区的放射性对其开发与产品都没有影响,但长期接触对人体有一定危害。因此,开采时必须加强防护,防止放射性的长期照射,并选用无放射性的清洁饮用水,以保护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67.
黔南地区花岗石资源丰富。绿色花岗石矿体由辉长辉绿岩(内部岩相)、辉绿岩(过渡岩相)和辉绿玢岩(边缘岩相)以及钠长石脉岩组成,以过渡岩相辉绿岩体为石材主要开采对象。矿体厚度大,分布广,成荒率高,石材花色品种好,具有很大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8.
湖南柿竹园钨多金属矿床成矿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梁祥济 《矿床地质》1996,15(3):278-286
作者在深入柿竹园钨多金属矿床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矿区燕山期花岗岩和泥盆系灰岩作为试料,在含pH=4.0的0.3MNaCl+0.7MKF水溶液的高压釜中持续了120小时的交代作用。实验的结果表明了:在400~700℃的温度和250×105~900×105Pa的压力下,形成的交代岩及其钨、锡、钼、铋矿物基本上与矿区的矽卡岩及其矿石矿物共生组合相吻合,揭示了湖南柿竹园矽卡岩型钨多金属矿床成矿的机理  相似文献   
69.
 The circulation of cold, deep water is one of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Earth's climate. Forty percent of this water enters the world ocean through the Southwest Pacific as a deep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 (DWBC) flowing northwards at bathyal to abyssal depths, east of the New Zealand microcontinent. South of latitude 50°S, the DWBC is intimately linked with the 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 (ACC), which is the prominent force for the shallow-water circulation. The Pacific DWBC is presently the largest single contributor of deep ocean water, and deciphering its evolution is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to understanding ocean and climate history, and global ocean hydrography. The evolution of the DWBC system, and of related circum-Antarctic currents, has taken place since 30–25 Ma when plate movements created the first oceanic gaps south of Australia and South America. The stratigraphic record preserved in sediment drifts of the Southwest Pacific, in eastern New Zealand, is the best available for deciphering the Neogene history of Southern Ocean water masses, and of the circulation of the ACC, DWBC and their precursor systems. Major current activity commenced on the New Zealand margin in the late Eocene or early Oligocene (Hoiho Drift; early ACC) and was widespread by the mid-late Oligocene (Marshall Paraconformity and Weka Pass Limestone drift; ACC). During the Neogene the eastern South Island continental shelf built seawards by accretion at its outer edge of large Miocene current drifts up to tens of kilometres long and hundreds of metres thick (Canterbury drifts). Also commencing in the mid-Cenozoic, but in depths >2000 m, the DWBC emplaced large deep-water sediment drifts. Rates of drift deposition accelerated considerably in the late Neogene, when climatic change (and particularly glacial sea-level falls) caused the delivery of large volumes of turbiditic sediment into the path of the DWBC via the Bounty and Hikurangi channels. Received: 9 August 1995 / Accepted: 15 January 1996  相似文献   
70.
华南西部晚二叠世碳同位素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黔桂地区7条晚二叠世碳酸盐岩型煤系剖面进行了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测定,发现晚二叠世吴家坪阶与长兴阶碳酸盐岩的δ13C值有明显差异,前者δ13C多大于3.0‰,后者多小于3.0‰,进一步对晚二叠世δ13C的变化原因的分析表明,δ13C的变化可能与晚古生代末期聚煤作用的减弱密切相关,后者造成自然界碳库中的12C的富集,从而使得海水以及在其中沉淀出的碳酸盐岩中的δ13C值降低。此外,植物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CO2的量也随陆地植被减少而减少,结果造成大气中的CO2的大量富集,从而进一步产生温室效应,制约生物界的发展。联系到这一阶段生物界的衰亡灭绝,可以认为温室效应是晚二叠世生物逐渐衰亡及晚二叠世末群体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