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6篇
  免费   1383篇
  国内免费   3128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1150篇
地球物理   1090篇
地质学   5484篇
海洋学   2042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338篇
自然地理   1133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328篇
  2021年   296篇
  2020年   325篇
  2019年   426篇
  2018年   373篇
  2017年   385篇
  2016年   386篇
  2015年   374篇
  2014年   518篇
  2013年   578篇
  2012年   483篇
  2011年   469篇
  2010年   348篇
  2009年   510篇
  2008年   521篇
  2007年   523篇
  2006年   567篇
  2005年   471篇
  2004年   449篇
  2003年   374篇
  2002年   392篇
  2001年   290篇
  2000年   286篇
  1999年   269篇
  1998年   219篇
  1997年   198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对华南地区12例中强以上地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8例在震前响应比值有明显的高值(Y≥2.0)异常显示,通过对响应比值随时间变化特征的分析发现,响应比对5级左右地震有较好的中短期预测效果,因此响应比理论可作为本区地震预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2.
南海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基底断裂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南海海域主体可划分为南海北缘、中西沙、南沙南海海盆四块,各块具有明显不同的重磁场特征。反演得到的莫霍面总体趋势由陆向洋抬升,反映陆壳、拉伸陆壳、过渡壳、洋壳的分布。东沙高磁异常含一定的高频成份,与新生代玄武岩及中生代岩浆岩有关,而其低频成份可能反映了发育的下地壳高速层,南海海域断裂极为发育,可分为北东向断裂组、东西向断裂组、北西向断裂组和南北向断裂组,南海北缘、南缘均以北东向张性断裂与北西向张剪性、剪性断裂为主要格架,形成了、南北分带、东西分块”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73.
Benthic foraminiferal oxygen and carbon isotopic records from Southern Ocean sediment cores show that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period, the South Atlantic sector of the deep Southern Ocean filled to roughly 2500 m with water uniformly low in δ13C, resulting in the appearance of a strong mid-depth nutricline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in glacial northern oceans. Concomitantly, deep water isotopic gradients developed between the Pacific and Atlantic sectors of the Southern Ocean; the δ13C of benthic foraminifera in Pacific sediments remain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Atlantic during the glacial episode. These two observations help to define the extent of what has become known as the ‘Southern Ocean low δ13C problem’. One explanation for this glacial distribution of δ13C calls upon surface productivity overprints or changes in the microhabitat of benthic foraminifera to lower glacial age δ13C values. We show here, however, that glacial-interglacial δ13C shifts are similarly large everywhere in the deep South Atlantic, regardless of productivity regime or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Furthermore, the degree of isotopic decoupling between the Atlantic and Pacific basins is proportional to the magnitude of δ13C change in the Atlantic on all time scales. Thus, we conclude that the profoundly altered distribution of δ13C in the glacial Southern Ocean is most likely the result of deep ocean circulation changes. Whi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thern Ocean δ13C records clearly point to reduced North Atlantic Deep Water input during glacial periods, the basinal differences suggest that the mode of Southern Ocean deep water formation must have been altered as well.  相似文献   
174.
对采于四川北部江油 北川地区 (31.4°N ,10 4 .3°E)下石炭统 39个采点的 334块灰岩标本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古地磁学研究 ,结果表明 ,标本中剩磁方向具有明显的双分量特征 ,低温 (10 0~ 30 0℃ )分量在地理坐标系下与现代地磁场方向基本一致 ,且不能通过褶皱检验 ,应是现代地磁场的重磁化 ,中温 (30 0~ 4 80℃ )反极性分量在地层坐标系中具有高负倾角的特征 ,其形成可能与早侏罗世岩层的褶皱弯曲有关 .  相似文献   
175.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远程地下水动力学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道 《内陆地震》2002,16(3):213-223
对新疆北天山地区地下流体的动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在 2 0 0 1年 11月 14日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的震时和震后 ,多井水位、水温、流量出现大量异常变化 ,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地震波的同震振动效应和震后阶跃变化。其中乌鲁木齐 10号井的地震波效应双振幅最大 ,为 185 mm,持续时间达 2个小时 ;0 4井水位阶跃上升幅度较大 ,为 0 .12 5 m,且具有不可逆特征。另外 ,对比了新疆及邻区 7级以上地震北天山地下水的震后效应 ,讨论了地下水远程效应与井震距离的关系以及阶跃异常的幅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6.
苏乃秦 《内陆地震》2002,16(3):224-234
对新疆北天山l931年以来6级以上、l970年以来5级以上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空间图像进行了分析,发现震前多有不同程度的地震空区或条带出现,其孕育时间一般为8-14年;震源深度呈现由浅而深、通常超过25km的变化,孕育时间一般为3—4年。同时对上述地震活动空间图像前兆特征的机理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对所选资料的精度等问题进研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7.
根据位于巩乃斯河谷的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近30年来的年最大雪深、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观测记录,用平均差值法、最小二乘法、自回归滑动平均法检验了天山西部中山带积雪、冷季降水、冷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天山西部中山带积雪呈增加趋势,近30年来年平均增加1.43%,与青藏高原、南极大陆及格陵兰冰盖表面积雪积累增加相一致。天山西部中山带冷季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也是增加的,其中冷季降水平年平均增加0.12%,而冷季气温升高了0.8℃,积雪与冷季气温之间存在着弱的负相关关系,而与冷季降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积雪的增加主要是因为气候变暖引起的冷季降水的增加对积雪增加的贡献大于由于冷季气温升高而造成积雪减少的贡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8.
天山北麓灌溉绿洲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18  
17世纪以前,天山北麓是以牧为主地区,由“兵屯”建立的古代绿洲仅在交通要道呈星、点分布,且屡兴屡废。18-20世纪中叶,由清朝到民国,大力发展屯田,使社会发展进入半农半牧时期,这里形成的旧绿洲,呈断续岛状小片。1949年以后,由大规模农垦建立的新绿洲群,把分散小片旧绿洲联结在一起,形成与天山相平行绿洲带。本区绿洲形成特点是由屯垦和内地移民发展起来,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而且古绿洲、旧绿洲和新绿洲之间有延续性,不象塔里大盆地的很多古代绿洲已沦为沙漠、戈壁或风蚀地。  相似文献   
179.
任美锷 《地理科学》2002,22(5):543-545
我国古籍所载黄河下游最早河道有禹贡河和山经河,它们在今郑州以北均沿太行山东麓北流。其原因可能与公元前4280年太行山大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180.
河北南部地区资源、环境、发展初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凯 《地理科学进展》2002,21(5):477-483
河北南部地区山前平原区农业气候条件适于夏玉米的生长 ,黑龙港地区适于棉花的生长。本区水资源匮乏 ,地下水超采严重。浅层地下水超采模数为 8.0 1× 1 0 4 m3/( km2 ·a) ,深层地下水为 2 .5 8× 1 0 4 m3/( km2·a)。全区水资源利用的综合边际效益以廊坊市最高 ( 2 6.68元 /t) ,保定市最低 ( 1 4.85元 /t) ,两者之比为 1 .80。区内地下水降落漏斗与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灾害频繁 ,1 998年浅层地下水漏斗区面积为 0 .5 4× 1 0 4 km2 ,深层地下水为 1 .5 9× 1 0 4 km2。地下水、粮食和蔬菜受到农药残留、过量化肥的污染。本区 2 0 1 0水平年外流域调水将占可供水量的 2 3.9% ,但缺水率仍达 36.2 %。若全区通过发展工程节水 (提高综合节水率 3.2 % )、实施适水种植 (冬小麦播种面积下调 7% ) ,利用水分胁迫处理 (减少一次灌溉 )等节水措施 ,则比 1 999年节水 1 7.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