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4篇
  免费   1394篇
  国内免费   3104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1149篇
地球物理   1090篇
地质学   5480篇
海洋学   2042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338篇
自然地理   1133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328篇
  2021年   296篇
  2020年   325篇
  2019年   426篇
  2018年   373篇
  2017年   385篇
  2016年   386篇
  2015年   374篇
  2014年   518篇
  2013年   578篇
  2012年   483篇
  2011年   469篇
  2010年   348篇
  2009年   510篇
  2008年   521篇
  2007年   523篇
  2006年   567篇
  2005年   471篇
  2004年   449篇
  2003年   374篇
  2002年   392篇
  2001年   290篇
  2000年   286篇
  1999年   269篇
  1998年   219篇
  1997年   198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用显式完全平方守恒差分格式及其改进分解算法对南海月平均流和海面起伏进行了数值模拟,与隐式完全平方守恒差分格式相比,计算时间可省3—5倍,具有良好的时间效益,而且,其计算效果不比隐式完全平方守恒差分格式差。因此,显式完全平方守恒差分格式及其改进分解算法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2.
张淑惠 《台湾海峡》1991,10(1):39-45
本文分析了南亚高压的气候特征及南亚高压月际间振荡与华南汛期天气的关系,结果表明,初夏振荡中心偏北同时偏东,不利华南雨季多雨水;盛夏振荡中心偏北同时偏东,有利华南沿海多台风,并建立了相应的预报判据。  相似文献   
123.
本文对南海深海和冲绳海槽二个柱状样进行了正构烷烃、甾烷和萜烷生物标记化合物分布特征的研究。由于它们所处的沉积环境和生源母质上的差异,反映在正构烷烃的CPI值、C_(17)和C_(18)的含量、轻重烃比值、化合物构型的转化、有机质的成熟度和17α(H)-22,29,30-三降藿烷与18α(H)-22,29,30-三降新藿烷的比值等地球化学参数上的差别。冲绳海槽沉积物的多源性决定了其有机组分的特殊性,如生物来源的C_(17)和C_(18)量占有优势,有机碳含量(1.0—1.3%)高于南海样(0.3—1.0%),重排甾烷量少,生物构型的ββ藿烷已转变成地质构型的αβ藿烷和βα型莫烷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4.
南海地形、底质特征与鱼类配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南海海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底质的特征,从而了解了南海渔业资源的特点;认识到南海渔业区的划分是与地形地貌、底质特点相互呼应;由此更好地对南海鱼类在该海域的生活习性以及它们的分布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5.
南海西南部新生代盆地类型及演化历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海西南部地区发育了多种类型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各种类型的盆地具有各自的结构特征和演化历史,走滑-周缘前陆盆地-曾母盆地发育了渐新-中中新统层系,晚中新统层系和上新-第四系层系第三套地层,曾母盆地经历了三个发育阶段,拉张剪切盆地-万安盆地发育下第三系-下渐新统层系,上渐新统一中中新统层系和上中新统一第四系层系三套地层,万安盆地经历了四个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126.
南海北部及巴士海峡附近的水团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释黑潮水进入南海的方式 ,通过对 2 0 0 2年 5月 2 9日~ 6月 6日在南海及巴士海峡附近太平洋海域观测所得的资料进行水团分析 ,以四边形水团定量分析方法得到各水团在海区内的分布状况 ,同时分析了温度、盐度、密度和溶解氧的分布 ,并对在相同深度层次上的南海水和黑潮水性质进行了比较。观测海域的水团分为表层水团 (SW ) ,次表层水团 (SSW ) ,中层水团 (IW )和深层水团 (DW ) ,分别处于 0~ 5 0m ,5 0~ 3 0 0m ,40 0~ 10 0 0m ,10 0 0m以深。黑潮水进入南海 ,但是势力较弱 ,未能越过 119.5°E深入南海。  相似文献   
127.
南沙海区中生界岩相分布及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南中国海南部南沙群岛陆架-陆坡区中生代地层发育情况,作者通过综合分析该海区钻井、拖网及1987年以来采集的20000多公里的多道反射地震勘探等资料,得到了对该区中生界基本特征的如下新认识:空间分布上,南沙的中生界具有从北部的郑和-礼乐隆起南缘向南增厚的趋势;沉积岩相方面,东部三叠纪时为深海相,侏罗纪为浅海与三角洲相,白垩纪为浅海-内浅海相,而往西南部中生代的海水深度有变深的趋势;中-新生代变形上,在南沙西部的曾母盆地,中生界褶皱为复式的、非协调性的,南沙中部多为舒缓褶皱,东部仅在近巴拉望海槽地带出现小幅度的褶皱。结合围区中生界及特提斯构造域的发育特征,作者提出南沙地块上的海相中生界在大地构造上归属于残留在中特提斯洋北部减薄陆缘地壳上的中特提斯期海相沉积地层,是该海域油气资源勘探不可忽视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8.
南海海域叶绿素浓度分布特征的卫星遥感分析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陈楚群  施平  毛庆文 《热带海洋学报》2001,20(2):66-70,T001
介绍了第二代海洋水色传感器SeaWiFS资料的特点汲其基本处理方法,海水叶绿素浓度提取方法,对南海域表层海水叶绿素浓度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营养物质和南海环流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9.
南海北部海区温跃层分布特征及成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陈希  沙文钰  李妍 《海洋预报》2001,18(4):9-17
利用二十一层海温再分析资料,详细分析了我国南海北部海区温跃层的强度、深度及厚度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南海陆架浅水区域内,存在着随季节变化明显的辐射型温跃层;3-5月是温跃层的成长期:6-8月是该海域温跃层的强盛期;而9-11月温跃层开始减弱,到了冬季(12月到次年2月)温跃层变得最终,趋于消亡。结合本海区温跃层的这种变化特征,分析了该海域净辐射通量的分布状况及随季节的变化特征,证明了净辐射通量是影响该海域温跃层季节性分布特征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0.
通过对南海294站深海柱状剖面孢粉、藻类的研究,将294站从下至上划分为7个孢粉组合带: 带为Dacrydium-Pinus-Lithocarpus-Quercus(常绿)-Cyathea-Polypodiaceae; 带为Castanopsis-Lithocarpus-Dacrydium-Quercus(常绿)-Pinus-Polypodiaceae; 带为Quercus(常绿)-Castanopsis-Podocarpus-Cyathea-Polypodiaceae; 带为Polypodiaceae-Cyathea-Pteris-Pinus-Gramineae; 带为Quercus(常绿)-Podocarpus-Lithocarpus-Pinus-Cyathea-Polypodi-aceae; 带为Pinus-Quercus(常绿)-Palmae-Mangrovepollen-Gramineae; 带为Dacrydium-Palmae-Mangrovepollen-Pinus-Cyperaceae-Cyathea。相应恢复了南海东部地区12万年以来5个植被、气候演替阶段,依次为:炎热、湿润的热带季雨林—暖热而稍干的热带北缘半常绿季雨林—炎热、湿润的热带季雨林—暖热而稍干的热带北缘半常绿季雨林—炎热、湿润的热带季雨林。结合氧同位素测年资料,对南海294站柱状剖面地层时代划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