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4篇
  免费   852篇
  国内免费   1983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1004篇
地球物理   675篇
地质学   2754篇
海洋学   2037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211篇
自然地理   505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271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348篇
  2013年   389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322篇
  2008年   358篇
  2007年   346篇
  2006年   342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282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61.
本文从海面高度异常与海洋热含量变化的线性关系出发,利用1992~2004年多颗卫星融合海面高度资料,对南海海域的热含量异常进行了计算.这一计算结果与基于气候态温盐资料计算的热含量季节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本文得到的结果还显示南海热含量异常具有明显的长周期变化,表现为:1992~1998年基本保持比较稳定的年际变化特征,1998年之后,热含量出现明显的跃变,这一跃变一直维持到2001年,在2002年开始出现热含量的递减趋势.对此时间序列进行谐波分析可以看出,南海热含量异常除了具有显著的年变化周期外,还存在明显的0.5、1.5、2.4、4年和6年的变化周期.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南海12月份热含量异常可以作为南海夏季风爆发的一种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262.
为研究库车坳陷中-新生代物源变化与南天山构造演化的关系,对该坳陷中-新生界砂岩进行了系统取样,应用Dickinson砂岩分析方法详细研究了其沉积背景和物源变化。库车坳陷中-新生代沉积物源始终为再造山旋回带,自老到新砂岩中不稳定岩屑组份的含量有规律地变化:从三叠系到侏罗系,岩屑组份中沉积岩岩屑含量最高;白垩系中变质岩岩屑增多;新生界特别是新近系,碳酸盐岩岩屑所占的比例很大。岩屑组份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天山地区隆升和剥蚀的一个历史过程。随着山脉隆升幅度和剥蚀强度的加大,古生界变质岩和碳酸盐岩逐步接受剥蚀,并在白垩纪以后成为盆地沉积物的主要物源。根据风化指数半定量计算的结果,结合前人古气候的研究成果,早-中三叠世该区沉积物风化程度低,推测此时地形高差较大;在晚三叠世至晚侏罗世该区风化程度较高,地形起伏较低;白垩纪是一个转折期,沉积物风化程度由强转变为弱,地形高差在该期也有所增大;古近纪延续了这种趋势。新近纪以后地形高差显著加大,沉积物风化程度明显降低,说明此时南天山的隆升速率和库车坳陷的沉积速率都很快,源区与沉积区的距离很近。  相似文献   
263.
The giant Dahutang tungsten (W) deposit has a total reserve of more than 1.31 Mt WO3. Veinlet-disseminated scheelite and vein type wolframite mineralization are developed in this deposit, which are related to Late Mesozoic biotite granite. Four major types of alterations, which include albitization, potassic-alteration, and greisenization, and overprinted silicification developed in contact zone. The mass balance calculate of the four alteration types were used to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ineralization process. The fresh porphyritic biotite granite has high Nb, Ta, and W, but low Ca and Sr while the Jiuling granodiorite has high Ca and Sr, but low Nb, Ta, and W concentrations. The altered porphyritic biotite granite indicated that the Nb, Ta, and W were leached out from the fresh porphyritic biotite granite, especially by sodic alteration. The low Ca and Sr contents of the altered Neoproterozoic Jiuling granodiorite indicate that Ca and Sr had been leached out from the fresh granodiorite by the fluid from Mesozoic porphyritic biotite granites. The metal W of the Dahutang deposit was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fluid exsolution from the melt and alteration of W-bearing granites. This study of alteration presents a new hydrothermal circulation model to understand tungsten mineralization in the Dahutang deposit.  相似文献   
264.
2005年6月17~24日,华南地区发生了连续多日的暴雨天气过程,其显著特征是存在着南北两条雨带,北支雨带(福建中北部)由准静止的梅雨锋造成,南支雨带(广东中东部)发生在锋前暖区之中,这种连续多日共存的双雨带现象引起了气象学家的广泛关注.为了探究锋面和锋前暖区暴雨的成因,加深这两类不同性质暴雨的认识,利用NCEP每6 h一次的1°×1°经纬度再分析资料以及华南地区加密观测的逐小时地面降水等资料,以此次连续多日维持的双雨带降水过程为例,详细分析了锋面附近与锋前暖湿区内暴雨系统的主要物理差异.结果发现:梅雨锋暴雨和锋前暖区暴雨不仅在中尺度雨团活动、系统动力结构、大气不稳定机制和大气加热结构等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且在水汽输送、中尺度环境以及与暴雨有关的垂直环流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点,这些差异可能是造成锋前暖区暴雨难以模拟和预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65.
华南锋面与暖区暴雨个例对比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分析了1961~1999年亚洲热带近海海温与云南降水的关系.通过研究云南夏季降水对近海海温异常的响应,发现云南初夏的降水与亚洲热带近海海温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种降水减少海温正距平的情况在北印度洋西部和阿拉伯海表现比孟加拉湾和南海更显著,但是在盛夏相关关系不显著.同时发现云南西南部的夏季降水与前期盂加拉湾海温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其它海域的海温相关不显著.滇东南的夏季降水只与前期南海的海温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66.
关于南海北部滨海断裂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南海北部的滨海断裂带是位于南澳岛之东粤东南滨海地区的一条北东东走向的构造带。由于其所处的构造位置而一直被地球科学工作者所关注,并从不同角度作了不少研究。在广泛收集有关断裂带的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前人关于断裂带存在的依据、断裂带发育的时代、断裂带的构造属性和第四纪活动情况的认识作了简要归纳,并就断裂带的分布、构造属性等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67.
万飞  刘子旋  谭明 《测绘通报》2021,(2):108-111
南粤古驿道遗留了众多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但历史建筑损坏较为严重.为推进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本文采用精细三维建模技术与虚拟现实(VR)技术实现了南粤古驿道的数字化保护.首先对南粤古驿道遗址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数据采集、点云数据处理、几何模型加工、纹理贴图等方面阐述对历史遗迹进行精细三维建模和VR场景构...  相似文献   
268.
蜀南地区飞仙关组的沉积相类型主要有浑水陆棚相与清水陆棚相,东部两者交替发育,中西部则主要为浑水陆棚相。浑水陆棚相以半局限海亚相为主,包括三个微相;清水陆棚相可分为颗粒滩、滩间、潮坪和内缘斜坡等四个亚相,包括若干微相。飞一段全区为清水陆棚相;飞二段全区均为浑水陆棚亚相的泥质半局限海微相;飞三段,西部为浑水陆棚相,东部为清水陆棚相,其间发育灰泥质半局限海微相;飞四段基本为泥质半局限海微相。飞一时,区内中部有一近南北向的台内凹槽,沿凹槽边缘鲕粒滩较发育。研究区以西的康滇古陆和龙门山岛链与华蓥山断裂带控制着区内沉积相展布,当康滇古陆和龙门山岛链构造活跃时全区发育浑水陆棚,华蓥山断裂带活动时东部发育清水陆棚;当康滇古陆、龙门山岛链与华蓥山断裂带构造的活动性都较低时,全区以清水陆棚为主。  相似文献   
269.
南海中建南盆地构造样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建南盆地是发育于南海西部陆缘我国传统疆界线附近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大部分区域位于我国传统疆界线内。在对盆地近万千米多道地震资料综合分析解释的基础上,对盆地的主要构造样式以及它们与油气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盆地分布面积广,沉积厚度大,油气前景良好。盆地是属于早期断陷、后期经走滑改造而成的复合型盆地,其构造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发育不同的构造样式:早期为断陷阶段,伸展型构造样式发育;中期为断坳—压扭或走滑反转阶段,产生走滑或压扭性构造样式;晚期为区域沉降阶段,以垂向沉积为主,无明显的构造样式发育。  相似文献   
270.
南海西南部晚更新世以来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南海西南部近湄公河三角洲中陆坡上的MD01-2392站样品进行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站的沉积物主要为湄公河带来的陆源碎屑,并且其物源四十万年来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分别用元素TiO2、CaO估算出沉积物中陆源碎屑的含量及CaCO3的含量,结果显示CaCO3在间冰期时高,而在冰期时低,表现出“大西洋旋回”的特征。陆源碎屑含量与CaCO3含量相反,显示出南海CaCO3旋回属于稀释旋回。元素的Ti标准化值表明,该站沉积物源区在冰期时化学风化弱,而在间冰期时相对较强,说明间冰期时物源区存在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