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2篇
  免费   463篇
  国内免费   485篇
测绘学   281篇
大气科学   359篇
地球物理   550篇
地质学   1644篇
海洋学   190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25篇
自然地理   22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云南澜沧老厂银铜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澜沧老厂银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为我国西南三江地区著名的多金属矿床,对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特征以及矿床分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众说纷纭的矿床成因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2.
已有的道路网匹配方法需要一定的人为干预和控制,仍无法实现匹配自动化,而且对于具有一定尺度差异的数据而言,受不相关道路对象的影响,匹配结果中会存在较多的误匹配.为此,本文提出一种顾及几何特征和拓扑连续性的由粗匹配到精匹配的分层匹配策略.粗匹配阶段,利用短边中位数Hausdorff距离计算匹配对象的相似度,再以道路网弧段端...  相似文献   
33.
通过总结中蒙俄经济走廊产出的198个大型-超大型(或代表性)矿床的产出环境、地质特征和矿产类型,以及走廊腹地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和找矿潜力认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可划分为中朝成矿段、乌拉尔-蒙古成矿段、西伯利亚成矿段和欧洲成矿段。其中,中朝和乌拉尔-蒙古成矿段以产出大型-超大型铜-金、银、铅锌和锡矿床为特征,欧洲段以镍-铜、铁、金和铅-锌矿床(点)为特征,西伯利亚成矿段则以富产镍-铜-铂族元素和铌多金属及金刚石矿床为特征。太古宙-新生代,该区不同构造单元经历了6次主要的构造演化及成矿时期,主要有前寒武纪的BIF型铁矿、加里东期的斑岩型铜-金、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和古老与侵入体有关的热液脉型金矿、华力西期的钨-锡多金属矿化、中生代金、银-铅-锌、钨锡等多金属的成矿大爆发、新生代岩浆热液矿床。走廊中东部优势矿种为铜、钼、金、银、铅-锌和金刚石,主攻矿床类型为斑岩型、热液脉型、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冲积型、海相火山岩型;西部优势矿种则为铁-铜、镍-铜、铅-锌,主攻矿床为IOCG型、斑岩型和热液脉型。  相似文献   
34.
西秦岭温泉花岗岩体岩石学特征及岩浆混合标志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温泉花岗岩体由酸性端元的寄主岩石和暗色微细粒镁铁质包体群及基性岩墙群组成。无岩浆混合作用或岩浆混合作用较弱区段,寄主岩石以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为主.显示正常的花岗岩结构构造岩浆混合作用强烈区段。岩石的异常结构构造十分发育.矿物之间自形程度差异显著.常见包晶反应、包含结构、交代边、熔蚀边、交代蚕食的港湾状结构构造及交代缝合线、矿物镶边、斜长石异常环带和矿物残留等,多见指示岩浆混合的标志性矿物针状磷灰石。暗色微粒包体中多见寄主二长花岗岩中的捕掳晶。包体的形态、结构构造以及与寄主岩石强烈地成分交换等均是岩浆混合作用的标志。  相似文献   
35.
如何消除相邻影像间的信息冗余是实现大区域遥感自动化制图的关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约束接缝线的区域分块自动化制图方法,首先采用全球通用墨卡托投影-UTM投影的网格带将研究区分为若干小区域;然后,针对每个UTM投影带内的遥感影像,采用影像镶嵌的原理和湖泊边界约束条件计算其接缝线网络,以确定每景遥感数据制图范围;最后,根据其制图范围生成对应的无冗余专题信息,减少计算量和相邻影像重复信息的编辑时间。本文以亚洲中部干旱区为例开展湖泊制图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生成顾及湖泊的有效制图范围,提高了遥感大区域制图的效率。  相似文献   
36.
西部测图工程以"丰富产品种类,拓展服务领域"为设计宗旨,力求地图新产品开发,在传统4D产品的基础上,根据西部地物地貌特征补充了地形图要素内容,开发研制了影像地图、晕渲地形图新产品。本文针对原有地形图在表达西部地物地貌特征方面的不足,介绍了西部测图工程中地图新产品的内容设计与制图表达,包括地形图要素扩充内容与制图表达、影像地图产品内容设计与制图表达、晕渲地形图产品内容设计与制图表达等技术内容。地图新产品设计与表达技术已应用在西部测图中,指导生产了我国西部首批1:50000地形图、影像地图和晕渲地形图产品,丰富了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产品种类。  相似文献   
37.
Chine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FY-1D can obtain global data from four spectral channels which include visible channel(0.58-0.68 μm) and infrared channels(0.84-0.89 μm,10.3-11.3 μm,11.5-12.5 μm).2366 snow and ice samples,2024 cloud samples,1602 land samples and 1648 water samples were selected randomly from Arctic imageries.Land and water can be detected by spectral features.Snow-ice and cloud can be classified by textural features.The classifier is Bayes classifier.By synthesizing five d ays classifying result of Arctic snow and ice cover area,complete Arctic snow and ice cover area can be obtained.The result agrees with NOAA/NESDIS IMS products up to 70%.  相似文献   
38.
1971-2010年三江源地区干湿状况变化的空间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1971-2010年地面观测气象数据,计算了三江源地区湿润指数。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偏相关系数,对近40 a三江源地区干湿状况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干湿状况的变化在其北部与南部、东部与西部间存在明显反相位变化特征。北部和东部的部分区域分别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后表现出气候湿润化趋势,其余大部地区的持续干旱化趋势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其中南部与西部变干趋势显著,其湿润指数线性趋势率达到-8%/10 a。虽然三江源地区干湿状况主要决定于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变化,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气温的显著上升,使得气温也成为关键的影响因子之一,即使在降水明显增加的背景下,也引起三江源主体区域湿润指数的明显下降。气候变暖情景下,北部和东部地区在近十几年暖湿化趋势明显,其余大部地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39.
Marine controlled source electromagnetic(CSEM)data have been utilized in the past decade duri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of the Barents Shelf,particularly for de-risking the highly porous sandstone reservoirs of the Upper Triassic to Middle Jurassic Realgrunnen Subgroup.In this contribution we compare the resistivity response from CSEM data to resistivity from wireline logs in both water-and hydrocarbon-bearing wells.We show that there is a very good match between these types of data,particularly when reservoirs are shallow.CSEM data,however,only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subsurface resistivity.Careful,geology-driven interpretation of CSEM data is required to maximize the impact on exploration success.Thi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when quantifying the relative re-sistivity contribution of high-saturation hydrocarbon-bearing sandstone and that of the overlying cap rock.In the presented case the cap rock comprises predominantly organic rich Upper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shales of the Hekkingen Formation(i.e.a regional source rock).The resistivity response of the reservoir and its cap rock become merged in CSEM data due to the transverse resistance equivalence principle.As a result of this,it is imperative to understand both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from reservoir and cap rock,and the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any lateral resistivity variation in each of the units.In this contribution,we quantify the resistivity of organic rich mudstone,i.e.source rock,and reservoir sandstones,using 131 exploration boreholes from the Barents Shelf.The highest resistivity(>10,000 Ωm)is evident in the hydrocarbon-bearing Realgrunnen Subgroup which is reported from 48 boreholes,43 of which are used for this study.Pay zone resistivity is primarily controlled by reservoir quality(i.e.porosity and shale fraction)and fluid phase(i.e.gas,oil and water saturation).In the investigated wells,the shale dominated Hekkingen Formation exhibits enhanced resistivity compared to the background(i.e.the underlying and overlying stratigraphy),though rarely exceeds 20Ωm.Marine mudstones typically show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measured organic richness and resistivity/sonic velocity log signatures.We conclude that the resistivity contribution to the CSEM response from hydrocarbon-bearing sandstones out-weighs that of the organic rich cap rocks.  相似文献   
40.
蔡敏  严明良  包云轩 《气象科学》2018,38(5):648-658
为了探明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来源和气象因子对其浓度变化的影响,利用2012年2、5、8和11月苏州市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和本站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苏州市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时间变化特征,解析了当地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主要来源,探讨了气象因素对离子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苏州市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年均浓度大小依次为:SO_4~(2-)NO_3~-NH_4~+Na~+Cl~-K~+Ca~(2+)Mg~(2+)F~-;SO_4~(2-)、NH_4~+和NO_3~-为PM_(2.5)中最重要的3种水溶性无机离子物种,其总和占PM_(2.5)总质量浓度的50.9%。各离子的季节浓度特征均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2)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苏州市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进行来源分类解析,发现第一类为二次污染源和生物质燃烧,其贡献率为32.84;第二类为道路扬尘及工业排放,其贡献率为19.99%;第三类为海盐污染,其贡献率为18.43%。(3)通过水溶性无机离子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风向、风速和温度与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的相关性较显著,这三者是颗粒物浓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4)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对外来污染物进入苏州市的轨迹进行聚类分析后发现:因受季风气候影响,苏州市外来污染物的输入路径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其中夏半年输送主径源自海上,冬半年主径源自内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