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90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9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贵州织金含稀土磷矿床的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春华  胡瑞忠 《地球科学》2008,33(2):205-209
为探讨贵州织金含稀土磷矿床的形成时间和成矿物源, 利用Sm-Nd同位素稀释法对该矿床磷块岩中6个小壳化石及胶磷矿样品进行了年龄测定.样品的质谱分析测试结果显示, 样品的147Sm/144Nd与143Nd/144Nd构成了一条相关性良好的线性等时线; 计算结果表明织金含稀土磷矿床具有533±22Ma的Sm-Nd等时年龄, εNd (t) 值为-2.44~-2.77, 表明它们具有相同的成因和相近的形成时代, 本次测得年龄代表着真实的成矿年龄; 二阶段Nd的模式年龄为1313~1338Ma.结合前人对该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织金含稀土磷矿床的成矿物源有新生地幔物质组分的加入.   相似文献   
42.
内蒙古西北部宝音图群Sm—Nd和Rb—Sr地质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内蒙古西北部的宝音图群由角闪岩相的变质地层组成。该群中斜长角闪片岩的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为2485±128Ma,可代表宝音图群的形成年龄。等时线的ε_(Nd)(t)值为2.73±2.81,说明岩浆来源于亏损的地幔源区。相同样品的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623±36Ma,显然反映后期Rb-Sr体系重新均一化的强烈影响,因此该年龄被解释为变质年龄。上述结果表明宝音图群形成于古元古代早期,应属华北板块北缘已知的最古老岩石地层单位,并保留了新元古代末期构造—变质事件的记录。这些认识有助于查明华北板块北缘元古宙构造演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43.
李兆丽  杨经绥  罗立强  李天福  徐向珍  任玉峰 《地质学报》2008,82(7):941-2008-01-30
最近在青藏高原拉萨地体新发现了一条榴辉岩带,该榴辉岩带位于冈底斯岩浆岛弧带的北缘。对该带榴辉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SmNd、RbSr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 ① 该带榴辉岩的原岩主要是一套低钾的大洋拉斑系列玄武岩,其原岩类似于典型的NMORB,源于亏损地幔; ② 该带榴辉岩样品 (87Sr/86Sr)i=0.70335~0.70457,变化范围较大,且与εNd(t)值及微量元素特征均没有好的对应关系,可能是由于该套岩石形成于大洋环境,形成后遭受了海水的蚀变作用;(3)该带榴辉岩全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305.5±50Ma (2σ),(143Nd/144Nd)i=0.5126±0.00007 (2σ),表明该带榴辉岩可能形成于早石炭-晚二叠世,在这一时期冈底斯北缘可能存在古特提斯洋盆及古特提斯洋盆深俯冲作用。  相似文献   
44.
东秦岭丹凤岩群的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东秦岭丹凤岩群位于秦岭商丹构造带上,主体形成于新元古代(1000Ma-800Ma),其中变质基性火册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岛弧型火山岩系,而非蛇绿岩,其形成于秦岭造山带新元古代主造山期板块构造体制下的活动陆缘古岛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45.
天山东段尾亚麻粒岩REE和Sm-Nd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天山东段尾亚麻粒岩的稀土元素和Sm-Nd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表明,其原岩为18-20亿年地幔分异的产物,为具有岛弧特征的钙碱性岩系,以轻稀土富集为特征。并且讨论了麻粒岩原岩的形成,为交代地幔较大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形成和侵位过程中,有地壳物质不同程度的混染。  相似文献   
46.
Determination of the age of rocks by whole rock Sm-Nd isochron method has several limitations imposed by petrogenetic processes. If the age of the rocks can be determined by other independent methods, the Sm-Nd system provides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to understand crustal genesis. Sm-Nd isotopic studies of metabasaltic rocks of the Archaean Kolar and Ramagiri Schist belts in the eastern Dharwar Craton indicate that the system was disturbed by postmagmatic fluid alteration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terrane accretion.  相似文献   
47.
The combined petrographic, petrological, geochem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study of the Neoproterozoic gneisses of the Sarychabyn and Baskan complexes of the Junggar Alataw of South Kazakhstan elucidate the Precambrian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Aktau–Yili terrane. It is one of the largest Precambrian crustal blocks in the west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The U-Pb single-grain zircon ages indicate that granite-gneisses formed from the same source and crystallised in the early Neoproterozoic ca. 930–920 Ma.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neisses corresponds to A2-type granites. The whole-rock Nd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εNd(t) = ?4.9 to ?1.0 and TNd(DM-2st) = 1.9 to 1.7 Ga) indicate the involvement of Paleoproterozoic crustal rocks in magma generation. Early Neoproterozoic ca. 930–920 Ma A-type granitoids in the Aktau–Yili terrane of South and Central Kazakhstan might reflect within-plate magmatism adjacent to the collisional belt or a local extension setting in back-arc areas of the continental arc.  相似文献   
48.
东昆仑西段夏日哈木地区出露一套鄂拉山组火山岩,其成因对古特提斯洋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通过对其进行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全岩主、微量元素、Sm-Nd同位素等研究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安山岩中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23±2Ma,属于晚三叠世。岩石具有较低的SiO_(2)(59.45%~63.10%)和Mg^(#)值(28~51)、较高的Al_(2)O_(3)(16.19%~17.66%)和K_(2)O含量(1.42%~3.50%),表现为弱过铝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结合全岩ε_(Nd)(t)值(-4.3~-3.1)和锆石ε_(Hf)(t)值(-3.4~+1.1),表明其可能来源于受富集地幔熔体底侵的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这些安山岩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而古特提斯洋在晚三叠世已关闭。本文研究结果也说明在造山带研究中需谨慎利用火成岩的岛弧性质来判断其俯冲环境这一构造属性。  相似文献   
49.
西昆仑库地蛇绿岩中基性火山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前人有关库地蛇绿岩系各组成单元以及与其有成因联系的岩浆岩的年代学资料,同时利用Sm-Nd法测定了一些克沟基性火山岩的形成时代,获得了 2个晚元古代全岩等时线年龄:1023±51 Ma和834±29 Ma。在此基础上,对库地蛇绿岩系的形成和演化时代进行了讨论,认为库地蛇绿岩中基性火山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可能代表了库地洋开始消减俯冲的年代。  相似文献   
50.
华北地台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Sm-Nd同位素地质信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华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Sm-Nd同位素资料,主要来自冀东、辽东、内蒙古中部,五台-太行、河南和鲁西等地早前寒武纪以基性岩为主的表壳岩和深成酸性侵入体,也有少量副变质岩的分析结果。已搜集的华北地台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304个Sm-Nd分析资料表明,除同位素年龄信息外,作为壳-幔演化示踪剂,给出了岩石圈早期演化的重要信息:除已由U-pb法证实的冀东曹庄、辽东鞍山有≥3.8Ga的地壳残留外,Sm-Nd资料还暗示吕粱和登封一带存在>3.5Ga的古老地壳。在华北地台上,除>3.5Ga的早期壳-幔分离事件外,3.2~3.6Ga,2.6~3.0Ga和2.0~2.2Ga分别为三次造壳的高峰时间。来自华北不同地区的Sm-Nd资料还表明,在3.0Ga以前即存在一个规模较大的古老地壳,加之晚太古的造壳规模,太古宙地壳规模之宏大已与现代地壳相近似。除壳-幔分离的造壳事件外,华北地台早前寒武纪地壳活化再造十分强烈。活化再造形成的酸性侵入体的Sm-Nd同位素资料显示T_(DM)=2.6~2.8Ga是活化再造的最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