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216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116篇
地质学   393篇
海洋学   18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13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红树林海岸的沉积物输运和碳沉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ngrov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equestering carbon and trapping sediments. However, the effectiveness of such functions is unclear due to the restriction of knowledge on the sedimentation process across the vegetation boundaries. To detect the effects of mangrove forests on sediment transportation and organic carbon sequestration, the granulometric and organic carbon characteristics of mangrove sediments were investigated from three vegetation zones of four typical mangrove habitats on the Leizhou Peninsula coast. Based on our results, sediment transport was often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to the vegetation friction. A transition of the sediment transport mode from the mudflat zone to the interior/fringe zone was often detected from the cumulative frequency curve. The vegetation cover also assists the trapping of material, resulting in a significantly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organic carbon in the interior surface sediments. However, the graphic parameters of core sediments reflected a highly temporal variability due to the sedimentation process at different locations. The sediment texture ranges widely from sand to mud, although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re restricted within the same energy level along the fluvial-marine transition zone. Based on the PCA results, the large variation was mainly attributed to either the mean grain size features or the organic carbon features. A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pth and δ13C value also indicated an increasing storage of mangrove-derived organic carbon with time.  相似文献   
42.
为探讨山东半岛南部海域海面温度的长期变化,本文利用当前国际上水平分辨率较高的多卫星观测融合数据对2003—2020年间的海面温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除威海和连云港部分近岸海域外,山东半岛南部大部分海域的海面温度显著升高,升温速率最大值可达0.083℃/a。海面增温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主要出现在春末至秋初(4—9月),且近岸海域强于外海。(2)除青岛外海外,大部分海域的暖季开始日提前,暖季持续时间延长,其中在海州湾和烟台、威海近岸及南部海域最为显著;年最高温度升高,在连云港近海和海州湾、胶州湾等海域较为显著,但其发生日并无显著提前或者延后。(3)冬半年,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和部分外海海域有较强的温度锋面,并在过去18年间显著增强。(4)海面温度在冬季的年代际变化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相关性较好,但在其他季节与PDO的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43.
A Classification of Hypersaline Waters, Based on Trophic Criteria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F. D. Por 《Marine Ecology》1980,1(2):121-131
Abstract. A classification of hypersaline waters i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e food chain structure of their biota. Four steps of increasing salinity and respective shortening of the food-chains are recognized, respectively named: alpha-, beta-, gamma- and delta-hypersaline waters.
Some general aspects, dealing with cosmopolitism of the biota, production, competition and benthic ecology in hypersaline waters are discussed.
The relevance of ecological studies in hypersaline waters to theoretical ecology and to the new technological uses of saline waters is briefly mentioned.  相似文献   
44.
胶东乳山金矿区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格庄金矿以相对富As、Co、Ni而三甲和铜锡山金矿则以相对富Cu、Pb、Zn、Ag为特征.聚类分析显示,英格庄金矿具Bi+Hg、As+Sb+Co与Pb+Zn组合,三甲金矿具Bi+Hg+As+Sb+Co、Pb+Zn与Ag+Cu+Au组合,而铜锡山金矿则显示Bi+Hg+Sb+Pb+Ag、Cu+Au+Zn+As及Mo+Ni组合.结合Ni、Co、Mo与Ag、Hg、As、Sb等的相关特征,认为上述三个金矿均有成矿头尾晕叠加现象.Au、Ag、Cu、Pb、Zn、As、Sb、Bi、Hg、Mo等元素垂向变化规律显示,英格庄金矿在-200m标高以下、三甲金矿在-500m标高以下尚有成矿富集段存在.其中,所确定的英格庄金矿的靶位在16勘探线附近,三甲金矿的靶位则在16~20勘探线间.  相似文献   
45.
彭澎  王冲  杨正赫  金正男 《岩石学报》2016,32(10):2993-3018
朝鲜半岛北部广泛发育~19亿年侵入岩,这些岩浆岩可以分为三个系列,分别为似斑状花岗岩系列(多为I型,以妙香山岩体为代表,年龄1900~1840Ma)、S型花岗岩系列(以嘉山岩体为代表,本文获得1862±5Ma锆石U-Pb年龄)和正长岩系列(以龙浦岩体为代表,本文获得1857±2Ma锆石U-Pb年龄)。似斑状花岗岩系列(I型花岗岩)大致对应朝鲜地质学家定义的Myohyangsan(妙香山)杂岩,以发育钾长石巨斑为特征,与麻粒岩相变质的火山岩-沉积岩系关系密切;S型花岗岩系列大致对应Ryonhwasan(莲花山)杂岩,以发育石榴石和堇青石等矿物为特征,与麻粒岩相变质的副变质岩共生:这说明前者可能与变质火山岩系相关,而后者可能和副变质岩相关。正长岩系列,朝鲜地质学家称为Sakju(朔州)杂岩,分布较为局限,仅见于朔州以及博川-定州之间,也见于邻区辽东,多为岩株。这三个系列岩浆岩稍早或者同期于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本文获得甑山"群"变质锆石U-Pb年龄1844±2Ma)。邻区辽东-吉南及胶东地区也发育这三个系列岩浆岩,但这两个地区~21亿年岩浆作用更为广泛。朝鲜半岛南部发育大量同期岩浆岩,但岩石类型以似斑状花岗岩为主,并发育紫苏花岗岩和斜长岩。我们推测,朝鲜半岛南北两侧基底属性存在差异,可能对应不同的古陆(华北与华南古陆)。综合分析表明,朝鲜~19亿年前广泛发育I型和S型花岗岩,并有幔源岩浆作用,同时发育正长岩类,并且这些岩浆活动与区域高级变质作用时代接近。考虑到本区存在太古宙基底,我们推测本区在古元古代可能处于类似现今活动大陆边缘弧背景。  相似文献   
46.
根据2018年秋季至2019年夏季4个季节的海滩剖面形态测量和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研究了海阳万米海滩地形和表层沉积物粒度季节变化特征,探讨了控制研究区砂质岸滩季节性演化的因素。结果表明:连理岛-东村河口以西海滩剖面形态在强动力和弱动力条件下分别呈“上蚀下淤”和“下冲上塑”特征,夏季台风造成的滩肩侵蚀量大于冬季风,在滩面形成的沙坝数量多、规模小且离岸距离较之冬季风更远。连理岛-东村河口处海滩剖面形态整体呈淤积状态,且在强动力条件下的淤积量大于弱动力条件。连理岛-东村河口以东海滩剖面形态的季节性变化幅度小于以西海滩,同时滩肩顶剖面形态在夏季出现明显下凹特征。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变化同样呈现东西差异的特点,秋季到冬季,西侧海滩表层沉积物粒度变粗、分选变差,而东侧海滩变细、分选基本不变;冬季到春季,海滩表层沉积物粒度总体变细、分选较好;夏季变化趋势与冬季相似,但变化幅度有所差异。人工岛和港口等海岸工程建设是导致海滩剖面形态和表层沉积物粒度东西差异的主导因素;波浪和台风事件等是控制砂质岸滩季节性演化的主要动力因素;潮汐作用、旅游开发等人类活动也对岸滩演化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7.
胶东半岛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边缘内侧 ,是地壳长期稳定缓慢隆起地段 ,区内地质构造发育 ,大部分温泉出露在背斜核部 ,NE、NNE向与NW、NNW向断裂交汇处。地热系统属中低温深循环对流型 ,略为偏高的大地热流是其主要热源 ,地表水是地下热水的补给水源 ,地下水通过发育在花岗岩和变质岩中的断层或断裂破碎带 ,下渗和深循环对流 ,在径流过程中不断吸取围岩热量成为热水 ,沿断裂上升过程中 ,与地下浅部裂隙水混合而成为化学成分各异 ,温度高低不等的温泉水  相似文献   
48.
雷州半岛局部地热异常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州半岛地热场主要受基底构造格局的控制和地下水活动的影响,隐伏花岗岩体放射性元素生热对盖层地温的贡献不可忽视,第四纪更新世火山喷发活动的岩浆余热已几乎完全散失,岩浆体和围岩温度已趋于平衡。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雷北螺岗岭和雷南石峁岭两个玄武岩台地,为半岛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由于冷水流下渗的地温效应,新生界盖层浅部地温梯度<3℃/100m,呈现地热负异常。在以传导传热为主的区域,地热场特点与华北盆地相似,新生界盖层地温梯度与基底岩面的埋深密切相关。由于地壳深部较均一的热流在地壳表部再分配的结果,若干凸起区盖层地温梯度为4—5℃/100m,呈现地热正异常。某些控制凸起区的边界断裂,当深层热水沿其上涌,造成附加热源,和传导传热相叠加,盖层地温梯度可高达5—8℃/100m,形成更鲜明的地热正异常。  相似文献   
49.
胶辽地块是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块的重要组成,处于北倾的大别-苏鲁构造带的上盘。过去近十年来提出的几个关于东北亚构造演化的重要构造模型涉及到了胶辽地块。本文主要利用我们在辽东半岛南部地区获得的SHRIMP U-Pb锆石定年结果,结合华北克拉通东部野外地质调查的野外第一手资料、我们获得的渤海湾盆地中的中生代构造资料以及其它研究人员的SHRIMP定年资料,系统建立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块中生代的构造变形过程,并讨论相关构造模型或构造问题。最近SHRIMP定年研究发现,胶辽地块中古元古代地质体经历了~160 Ma的重熔事件。CL和BSE图象显示,在辽南新太古宙地块附近丹东花岗岩体的两个样品LJ023和LJ030中发现一些167~157Ma的自形岩浆锆石和围绕年龄大约为2100 Ma核部锆石的岩浆型锆石环带。这次重熔事件很可能为华北克拉通的下地壳原地重熔。丹东岩体呈NE走向排列,经历了强烈的近水平韧性剪切变形和随后NNE走向的褶皱变形。本文以丹东地区为例,准确确定了这些变形的年龄。根据辽东半岛东西向剪切带中白云母K-Ar和~(40)Ar/~(39)Ar年龄,第一幕变形界定在195~193 Ma之间。根据野外侵入体与变形叶理之间的关系,丹东花岗岩遭受的第二幕变形发生于153~145Ma之间。第三幕变形,也即为NNE向走滑作用,约束在135Ma~95Ma  相似文献   
50.
基于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在南极半岛(60°~63°S)近岸海域获取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生物化学要素中溶解有机碳(DOC)、总氮(TN)和总磷(TP)分布特征并讨论地形和水团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夏季南极半岛近岸海域水体DOC浓度变化范围为40.5~78.1μmol/L,平均浓度为66.3μmol/L;TN浓度变化范围为4.2~29.5μmol/L,平均浓度为14.9μmol/L;TP浓度变化范围为0.8~2.9μmol/L,平均浓度为2.0μmol/L。表层DOC呈现研究海域西北部D1断面和东南部D5断面浓度较高,中部DOC浓度较低;表层TN与TP浓度高值区出现在研究海域西部D1断面北部以及南部,中部和东部浓度较低;DOC,TN和TP浓度的垂直分布与海底地形和水团交汇密切相关,水团运动受阻于地形致使生物化学要素在垂直方向再分布。DOC,TN和TP空间分布反映了南极半岛近岸海域生物化学要素复杂的流通,将为合理开发和利用南极资源及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