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2篇
  免费   425篇
  国内免费   421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134篇
地质学   1743篇
海洋学   10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黄志刚  任战利  陈玉林  郑庆荣 《地质学报》2022,96(11):3967-3976
为研究天环坳陷北段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规律,利用探井资料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评价了天环坳陷北段奥陶系烃源岩特征并恢复其成熟演化史。天环坳陷北段奥陶系乌拉力克组和克里摩里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和生烃潜量相对较高,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以中等—好为主,少部分为差烃源岩;三道坎组和桌子山组烃源岩以差为主。干酪根组分鉴定表明,天环坳陷北段奥陶系烃源岩主要为Ⅱ1~Ⅰ型干酪根,热演化程度高,处于生干气阶段。成熟演化史模拟显示,古生代—中生代早期地温梯度低,地层埋藏浅,烃源岩成熟演化程度低。燕山期,由于构造热事件,地温梯度迅速升高,早白垩世烃源岩经历的最高温度超过200℃,达到生气高峰期,早白垩世是油气成藏的主要时期。早白垩世之后,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抬升,地温梯度减小,生烃作用停止。  相似文献   
52.
本文以辽河西部凹陷某试验区为例,基于7 口井岩心、镜下薄片、分析测试及400口井测井等多种资料,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开展稠油热采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整体上,于楼油层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储层非均质性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等影响(以沉积作用为主)。单井岩电特征与层内韵律非均质性关系密切,目的层可见3种沉积韵律模式,包括正韵律、反韵律和复合韵律(其中以正韵律和复合韵律为主)。沉积微相空间上的快速变化,导致储层非均质性增强。单层之间隔层分布较稳定,隔层厚度多大于2 m。非均质性强、中、弱的区域大体呈条带状,以北西-南东向展布,与物源方向基本一致。储层非均质性直接影响到了油藏的开发效果,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可为油藏开发方式的转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高力罕凹陷为二连盆地乌尼特坳陷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有相似构造发育史的分散小湖盆(洼槽)集合而成的沉积盆地。结构复杂,表现出分割性强,多洼槽多沉积中心,岩相变化大的特点。通过对高力罕凹陷的构造特征、结构特征、沉积特征、岩性发育特征及铀成矿条件的分析,认为高力罕凹陷具有良好的铀矿找矿前景。提出该地区的找矿方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4.
55.
56.
地下水超采漏斗是山东省平原区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根据多年来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简要分析了山东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超采漏斗的发展过程、发展演变特征及发展原因,旨在为山东省地下水合理开发、有效保护、科学管理及有效控制地下水超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7.
山西断陷带地热特征与地震活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断陷带是我国著名的地震活动带之一,其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震源浅,破坏性严重。山西断陷带地热场特征:各断陷盆地内部大地热流值或地温梯度值都比较高,吕梁山隆起区和太岳山丘陵区则比较低。提出清徐、临汾、蒲县、柳林四个地区的地壳、上地幔热结构,分别计算沉积岩层、花岗岩质层和玄武岩质层底部的温度和热流值。采用逐步逼近法计算浮山—临汾—蒲县剖面二维岩石圈地温结构。并用断陷盆地内的临汾、吕梁山隆起区的柳林、太岳山隆起区的沁源地区的大地热流值推导其岩石圈厚度和底部温度。地热异常影响着地震的孕育和发生,重点探讨了地球内热与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8.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生界沉积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黄海盆地是我国近海勘探及研究程度均较低的中新生代叠合断陷盆地, 而东部坳陷是其内最具油气勘探前景的二级构造单元。通过岩芯观察与测井相分析, 结合三维地震资料, 认为东部坳陷中生界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与湖泊沉积。受构造演化阶段的制约, 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沉积演化特征。其中中侏罗世处于湖盆的初期断陷期, 半深湖-深湖亚相发育, 仅在坳陷边缘见少量小规模的扇三角洲沉积。晚侏罗世处于断陷扩展期, 整体为一个完整的湖进-湖退旋回, 早期北部缓坡发育三角洲沉积, 南部及东部陡坡见扇三角洲沉积, 中后期则由于湖平面上升, 发育暗色泥岩为主的湖泊沉积, 晚期北部缓坡见小规模三角洲前缘沉积。早白垩世处于断陷萎缩期, 垂向发育2个正旋回沉积序列, 其中旋回下部以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相为主, 向上渐变为滨浅湖沉积。  相似文献   
59.
赵利  李理 《地质论评》2017,63(1):50-60
以精细三维地震资料和构造解释成果为基础,通过将济阳坳陷内平移断层分成五个发育带,本文研究了各区带平移断层特征及其成因,并将正断层与平移断层的关系划分成了调节、派生、叠加三大类:调节关系包括平移断层斜断调节和变换调节正断层伸展,派生关系包括平移断层在两盘派生和在盖层中派生正断层,叠加关系包括断层先期平移一后期伸展和先期伸展一后期平移。晚中生代,济阳坳陷内断层形成于边界郯庐断裂的走滑作用,正断层与平移断层之间为派生关系;新生代,济阳坳陷受控于区域伸展应力场,平移断层形成于正断层的差异伸展,两种断层之间为调节关系;在上述两期构造演化中,若同一条断层经历了正断和平移两期变形,则称之为叠加关系。  相似文献   
60.
According to the glacial landforms and deposits with the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OSL) dating results, two glacial stages of the last glacial cycle (LGC) and Late Glacial were identified. The Late Glacial stage (Meteorological Station glacier advance) took place about 11 ka (11.3±1.2 ka), and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LGM), named Black Wind Mouth glacier advance, occurred at 20 ka (20.0±2.1 ka). Based on the Ohmura’s formula in which there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summer (JJA)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T) and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P) at ELA, the present theoretical equilibrium line altitude (ELAt) in Changbai Mountains was 3380±100 m. Six methods of accumulation–area ratio (AAR), maximum elevation of lateral moraines (MELM), toe–to headwall altitude ratios (THAR), the terminal to summit altitudinal (TSAM), the altitude of cirque floor (CF), and the terminal to average elevation of the catchment area (Hofer) were used for calculation of the former ELAs in different stages. These methods provided the ELA for a range of 2250–2383 m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2320±20 m during the LGM, which is 200 m higher than the value of previous investigation. The snowlines during the Late Glacial are 2490 m on northern slope, and 2440 m on western slop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nowline on northern slope is 50 m higher than that on western slope during the Late Glacial, and the average snowline is 2465m. The ELA △ values were more than 1000 m during the LGM, and about 920 m lower than now during the Late Glacial stage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aiwanese and Japanese mountains in East Asia during the LGM, the effect of the uplift on ELA in Changbai Mountains during the glaciations (i.e. 20 m uplift in the LGM and 11 m in the Late Glacial) is not obvio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