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3篇
  免费   1908篇
  国内免费   2612篇
测绘学   104篇
大气科学   400篇
地球物理   1409篇
地质学   9040篇
海洋学   438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357篇
自然地理   824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345篇
  2020年   322篇
  2019年   361篇
  2018年   303篇
  2017年   380篇
  2016年   385篇
  2015年   391篇
  2014年   491篇
  2013年   596篇
  2012年   569篇
  2011年   623篇
  2010年   513篇
  2009年   624篇
  2008年   606篇
  2007年   612篇
  2006年   665篇
  2005年   494篇
  2004年   489篇
  2003年   424篇
  2002年   408篇
  2001年   371篇
  2000年   411篇
  1999年   319篇
  1998年   238篇
  1997年   256篇
  1996年   212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61.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高异常地层压力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贝东 《矿物岩石》1995,15(1):58-62
本文通过分析川西坳陷20多个含气构造的主要地层压力资料,对川坳陷高异常地层压力的分布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认为川西高异常地层压力在纵向层位上主要分布于侏罗系和上三叠统,压力分段明显,相同的力段在不同的构造既不等时也不等深;在平面上高异常地层压力分布广泛,超高压区刚分布于川西北地区,并形成两个超高压中心,整个高异常地层压力的分布虽然总体上基本一致,但在不同层位,不同时期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962.
本文以纳溪气田的实际资料,特别是纳6井裂缝系统的典型资料,裂缝系统在纵横向上的分布具明显的方向性和系统中流体分布异常,剖析川南地区二叠系阳新统裂缝型气藏分布的复杂性,为裂缝型气藏的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63.
海相沉积成因的黑滑石矿床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现的新的成因类型矿床,本文除着重介绍在川东南发现的海相沉积成因的黑滑石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外,还引进非金属矿床含矿建造和成矿系列的概念,提示黑滑石矿及与其共生伴生的其它非金属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64.
四川盆地可分为川东平行岭谷区、盆周低山丘陵区、川中丘陵区、川西平原区。论述了各区的采样对象及采样点密度。川东平行岭谷区及盆周低山区的化探成果对寻找非金属矿产及某些金属矿产效果显著。川中典型区土壤地球化学资料,能为农业、环境等多目标服务,对农业区划、科学施肥、合理种植、土壤改良等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依据。证实了川西平原油气化探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5.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中生界生油岩为陆相泥质生油岩,主要发育在三叠系、侏罗系。有两个生油岩发育中心,库车坳陷区和阿瓦提断陷-满加尔坳陷区。三叠系生油岩有机质丰度主要为较差一较好生油岩,侏罗系生油岩则为较差-较好-好生油岩。三叠-侏罗系生油岩干酪根类型以Ⅲ型为主,少量Ⅱ型。库车坳陷三叠-侏罗系生油岩热演化多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阿瓦提断陷-满加尔坳陷三叠系处于初熟阶段,侏罗系则处于未成熟-初熟阶段。沙雅隆起北侧,库车坳陷南缘是寻找油气藏最为有利的地区。  相似文献   
966.
The occurrence of shock metamorphic features substantiates an impact origin for the 1.85 Ga old Sudbury Structure, but this has not been universally accepted. Recent improvements in knowledge of large-scale impact processes, combined with new petrographic, geochemical, geophysical (LITHOPROBE) and structural data, allow the Sudbury Structure to be interpreted as a multi-ring impact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lithologies: Sudbury Breccia —dike breccias occurring up to 80 km from the Sudbury Igneous Complex (SIC); Footwall rocks and Footwall Breccia — brecciated, shocked crater floor materials, in part thermally metamorphosed by the overlying SIC; Sublayer and Offset Dikes, Main Mass of the SIC and Basal Member of the Onaping Formation (OF) — geochemically heterogeneous coherent impact melt complex ranging from inclusion-rich basal unit through a dominantly inclusion-free to a capping inclusion-rich impact melt rock; Grey Member of OF — melt-rich impact breccia (suevite); Green Member of OF — thin layer of fall back ejecta; Black Member of OF — reworked and redeposited breccia material; Onwatin and Chelmsford Formations — post-impact sediments. Observational and analytical data support an integrated step-by-step impact model for the genesis of these units.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impact-related lithologies and shock metamorphic effects result in an estimated original rim-to-rim diameter of the final crater of 200 or even 280 km for the Sudbury Structure, prior to tectonic thrusting and deformation during the Penokean orogeny.  相似文献   
967.
聚煤盆地富煤规律是煤地质学研究之焦点。富煤规律研究的突出进展主要包括聚煤模式、富煤带和富煤单元以及现代泥炭比较沉积学研究。尤其是近年来富煤单元和现代泥炭比较沉积学研究更清楚地揭示煤赋存规律与成因煤相和工艺煤相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聚煤盆地优质煤的预测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8.
新生代黄骅坳陷构造伸展、沉积作用和岩浆活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孟庆任  王战  王翔  解建民 《地质论评》1993,39(6):535-547
黄骅坳陷是一典型的张性盆地,其构造主要受西缘向东倾的拆离断层的控制。构造沉降分析显示盆地西部以裂谷沉降为主,而向东热沉降逐渐增大,反映了上地壳的强烈裂谷区与岩石圈深部强烈减薄区发生了错位。沉积作用在裂谷期和热沉降期具明显不同的特点,指示了早期基底快速不均匀的下沉和晚期基底广泛缓慢下沉的过程。玄武岩的形成和演化也与盆地构造发展过程相一致。研究结果表明,黄骅坳陷是在下伏岩石圈上部发生简单剪切和下部发生纯剪切的构造伸展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969.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白云岩成因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藏的主要储集层段,下奥陶统白云岩,按成因可分为准同生、成岩和深埋藏三种类型,它们在岩石结构、X射线衍射、阴极发光、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特征以及白云石化机理上均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970.
朱航 《四川地震》1993,(1):30-35
本文采用多分形的方法研究了四川西部地区20年来的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对D_q谱与D_(-1),D_(-2)曲线结合震例进行分析,指出其变化与强震活动有密切联系。并结合空区理论,认为D_q(q<0)主要描述了地震空区的情况,该方法在地震前兆信息提取有中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