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13篇
  免费   2278篇
  国内免费   3011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1000篇
地质学   11259篇
海洋学   596篇
天文学   54篇
综合类   457篇
自然地理   202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338篇
  2022年   380篇
  2021年   514篇
  2020年   432篇
  2019年   583篇
  2018年   541篇
  2017年   557篇
  2016年   623篇
  2015年   625篇
  2014年   629篇
  2013年   632篇
  2012年   680篇
  2011年   817篇
  2010年   647篇
  2009年   703篇
  2008年   591篇
  2007年   676篇
  2006年   520篇
  2005年   415篇
  2004年   383篇
  2003年   376篇
  2002年   305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215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广东三坑地热田位于吴川-四会深大断裂带的东北侧,三坑向斜岩溶盆地内。地下热水主要赋存于NE与NW向断裂构造及其交汇部位的岩溶裂隙发育带中。根据地热地质条件及水热对流系统分析,地下热水是在水热对流系统中由深循环高温构造裂隙水与浅循环8常温岩溶水混合而成。三坑地热田热水资源具有水温适中、水量丰富、水质良好、动态稳定等特点。开发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82.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低渗透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基地,其低渗透油气藏具有油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油藏成藏因素复杂、油藏分布受多种因素联合控制等特点。在回顾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成藏理论研究和勘探历史经验基础上,认为目前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成藏研究存在两大理论体系,即沉积学控制成藏理论和运移动力学控制成藏理论,前者从沉积特征出发,强调储层砂体沉积相、非均质性和成岩作用在低渗透性油藏形成中的控制作用,后者从石油运移与聚集过程出发,强调运移动力学在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低渗透油气成藏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过分强调了单个地质因素的作用,其中沉积学控制成藏理论局限于沉积相划分和沉积模式建立方面,过多地强调了沉积相对成藏因素静态的控制作用,而忽视了油气成藏过程的动态属性;运移动力学控制成藏理论却过分强调了油气流体运移过程的模式化和公式化,过分夸大和随意解释了油气运移成藏记录——油气包裹体的作用及其原始地质意义,轻视了深部地层条件下油气运移的复杂性和油气包裹体记录的多解性。因此,传统的单因素控制油气成藏理论和相应的勘探研究方法已经不能确切揭示油气富集规律和有效指导勘探工作。低渗透油气藏成藏理论研究趋势是要重视分析油气藏地质记录,动态研究油气藏形成和演化历史过程,总结油气富集规律,为油气勘探战略部署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83.
羌塘地块东南部巴青、索县一带,在上三叠统巴贡组内发育大量未固结状态下发生的软沉积变形。其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枕状、球状、链状以及卷曲状,在平面较大范围内均有发现,纵向上密集分布,100余米长的扎德改剖面中发育有7层明显的软沉积变形构造。经过详细地变形特征描述与比对,认为这些软沉积变形主要是与地震振动相关的震积岩,部分变形清晰地显示出受伸展背景的控制。震积岩是软沉积物对古构造活动的记录,研究区内巴贡组震积岩的密集发育表明巴贡组沉积期区域构造活动强烈,对比晚三叠世早期地层中震积岩的发育状况,发现构造活动在诺利中晚期更加强烈,与羌塘地块中晚三叠世火山岩的年代呼应。  相似文献   
184.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层序格架内的成岩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主要发育石英砂岩、岩屑砂岩、杂砂岩、“牛毛毡砂岩”、黑色石英砂岩等五种砂岩类型。这些砂岩具有成份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中—低、以正粒序为主、粒级普遍为中粗粒、储层填隙物类型多、含量变化大的特点。经历了三个重要成岩阶段:早成岩压实期—原生孔隙大量破坏损失期,中成岩A期—有机酸溶蚀—次生孔隙发育期,中成岩B期—埋藏压溶再胶结成岩期。在SQ8主要发育压溶、高岭石溶蚀、石英次生加大等成岩作用。SQ11主要发育硅质胶结、碳酸盐胶结成岩作用。成岩相可分为三级五类,即Ⅰ强压溶—石英加大相;Ⅱ压溶—碳酸盐溶蚀—高岭石交代相及溶蚀—弱杂基充填—高岭石交代相;Ⅲ强压实—粘土胶结相及强压实—碳酸盐胶结、交代相。区内储层整体为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以发育次生孔隙为主,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高岭石晶间孔,原生孔隙较少保留。通过对沉积砂体展布、储层成岩相类型及储集性能的综合分析,对有利的储层分布区带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5.
东濮凹陷沙一段源岩的成烃动力学参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成烃动力学原理对东濮凹陷沙一段源岩进行研究表明,沙一段源岩中的成烃有机质具有非均质性.沙一段目前正在生烃的活化能范围为90kJ/mol~110kJ/mol之间.对应的成熟生烃门限埋深约在2200m左右。该结果为评价沙一段源岩提供了基于动力学上的证据.同时对推进沙一段的油气勘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6.
通过研究福建省建阳县虞墩剖面所采集的腕足动物化石,共获6属5种,2个未定种,其中Paracrurithyris pygmaea,Tethyochonetes quadrata和Acosarina minuta在虞墩剖面为首次报道。综合化石时代分布和区域对比,将该动物群的时代确定为晚二叠世长兴期,含该动物群的地层为大隆组,而非文笔山组或泉上组。通过对该腕足动物群的古生态分析,并结合该套地层的沉积特征,判断沉积环境为温暖条件下的浅海相。  相似文献   
187.
安徽巢北地区五通组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扬子地区广泛发育泥盆系五通组地层, 因为处于海侵初期, 地层中陆相和海相特征共存, 导致对该组沉积环境认识上的分歧;安徽巢北地区泥盆系五通组为一套厚层砂岩夹泥岩组合, 其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一直不清。为此, 在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剖面实测基础上, 采用沉积学、地层学等方法, 结合室内磨片和粒度分析方法, 对其厚层砂岩段进行了详细分析, 研究发现巢湖地区五通组形成于海相沉积环境, 即具滚动组分和跳跃组分组成的多段式的后滨-前滨, 跳跃组分和悬浮组分组成的两段式的前滨-上临滨, 有跳跃组分和悬浮组分组成的两段式的沙泥混合坪, 结合沉积序列特点和沉积特征, 最终确定五通组的观山段下部为滨岸相的后滨-前滨的砾石海滩沉积, 观山段上部为滨岸相的前滨-上临滨的砂质海滩沉积, 擂鼓台段下部为滨岸相的混合坪粉砂岩泥岩沉积, 擂鼓台段中部为滨岸相的泥坪、海湾、滨岸沼泽沉积间有前滨的砂质海滩沉积, 擂鼓台段上部为滨岸相的含铁质的混合坪沉积。该文不仅具有理论价值, 也具有一定的教学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8.
黑龙江省东部七星河盆地是一新生代聚煤盆地,其含煤地层为古近系宝泉岭组、新近系富锦组。宝泉岭组由各级砂岩、泥岩、炭质泥岩以及褐煤组成,发育滨浅湖相、深-半深湖相、三角洲平原相,属于湖泊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富锦组主要由泥岩、粉砂岩、中砂岩、含砾粗砂岩及煤层、炭质泥岩、硅藻岩组成,发育滨浅湖相、扇三角洲平原相,分别属于湖泊沉积体系和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层序SI相当于宝泉岭组,发育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煤层主要发育高位体系域中后期,成煤环境以滨浅湖淤积沼泽为主。层序SII相当于富锦组,主要发育湖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局部地区发育低位体系域,煤层亦主要发育高位体系域中后期,成煤环境以扇三角洲淤积沼泽和滨浅湖淤积沼泽为主。层序SI、SII的高位体系域中后期,盆地基底沉降速率和物源供给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主要发育了扇三角洲淤积沼泽、滨浅湖和滨浅湖淤积沼泽环境,发育可采煤层。  相似文献   
189.
在吉林磐石七间房剖面上部的两个样品( Lqt 22 和Lqt 26) 中发现了牙形刺Declinognathodus bernesge,D. inaequalis、D. noduliferous s. l. 及D. praenoduliferous。这一动物群的时代清楚地表明七间房剖面鹿圈屯组上部的时代为晚石炭亚纪巴什基尔期( Bashkirian) 的早期,可精确确定为D. praenoduliferous 带晚期至D. noduliferous 带早期。吉中地区石炭系的中间界线无疑在鹿圈屯组内部。  相似文献   
190.
利用野外露头、岩心、薄片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彭州地区雷口坡组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期次开展了研究.研究区宏观裂缝按成因可划分构造裂缝和和非构造裂缝,构造裂缝包括张性裂缝、剪性裂缝和破碎状裂缝,非构造裂缝主要为风化网状裂缝.宏观裂缝以构造裂缝为主,主要为剪性裂缝和张性裂缝,其中的垂直裂缝、高角度裂缝的发育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