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41篇 |
免费 | 5225篇 |
国内免费 | 233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20篇 |
大气科学 | 1012篇 |
地球物理 | 1988篇 |
地质学 | 10366篇 |
海洋学 | 1329篇 |
天文学 | 16篇 |
综合类 | 1028篇 |
自然地理 | 203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6篇 |
2024年 | 322篇 |
2023年 | 459篇 |
2022年 | 635篇 |
2021年 | 722篇 |
2020年 | 679篇 |
2019年 | 825篇 |
2018年 | 664篇 |
2017年 | 699篇 |
2016年 | 735篇 |
2015年 | 767篇 |
2014年 | 928篇 |
2013年 | 766篇 |
2012年 | 974篇 |
2011年 | 960篇 |
2010年 | 788篇 |
2009年 | 754篇 |
2008年 | 761篇 |
2007年 | 781篇 |
2006年 | 784篇 |
2005年 | 647篇 |
2004年 | 573篇 |
2003年 | 507篇 |
2002年 | 441篇 |
2001年 | 418篇 |
2000年 | 326篇 |
1999年 | 295篇 |
1998年 | 270篇 |
1997年 | 236篇 |
1996年 | 207篇 |
1995年 | 179篇 |
1994年 | 159篇 |
1993年 | 133篇 |
1992年 | 130篇 |
1991年 | 88篇 |
1990年 | 43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6篇 |
1976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论述了兖州矿区18上煤底板煤系高岭岩(土)的地质特征、赋存状态、矿石性质,并在产品研制的基础上,提出了矿石合理的利用途径,为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衰老矿井资源综合开采和开发提供了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32.
33.
34.
滇黔桂三角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热液一种可能的演化途径: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本文主要根据年代学资料和金活化迁移的地球化学属性,探讨了滇黔桂三角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热液的演化途径。多种定年方法揭示,该区金成矿初始流体(古流体)的年龄为260Ma左右;金成矿年龄约为140~75Ma。考虑到该区燕山晚期岩浆岩富含Cl,本文认为古流体(260~140Ma)向成矿流体(140~75Ma)的转化,可能主要是通过燕山晚期岩浆活动产生的富氯流体加入原已存在的贫氯古流体,从而使这种新的混合流体具有浸取金的能力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5.
辽东地区构造上位于辽中—吉南元古宙活动带西南部,为胶辽克拉通金矿床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金矿化作用发生于古元古宙变质沉积岩和花岗片麻岩的韧性及脆-韧性剪切带之中,剪切活动与成金事件具同时性关系。矿化剪切带分为3大系统,其中近东—西向和北东—南西向两大系统发育于辽河群分布区,其受控于岩石非均匀性,分别借助于早(吕梁)期S1(≈S0)和S2或D3剪切带而形成,剪切活动(构造事件)与成金事件主要发生于印支运动;丹东韧性剪切带及其相关构造为本区最重要的含矿系统,矿床均顺主构造线分布,并规律性地受控于其次级构造,剪切带的形成和成金事件均在燕山运动时期。本区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克拉通成矿作用格局:容矿岩石时代老,成金事件时代新。 相似文献
36.
藏北羌塘丁固—加措地区康托组的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西藏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创建康托组以来,康托组岩石地层单位广泛应用于羌塘地区,普遍认为其时代为新近纪。笔者于丁固—加措地区的康托组地层中采获古近纪轮藻化石Obtusochara sp.,O.1anpingensis,Gyrogona qinajiangica和部分孢粉化石,并在康托组底部安山岩中获K—Ar年龄65.1-66.5Ma。上述轮藻组合与同住素年龄指示的地层时代为古新世一始新世,据此将测区康托组的时代确定为古近纪。由于测区康托组之上被唢纳湖组或鱼鳞山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因此康托组时代的确定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测区新生代地层系统,还指示测区在康托组与唢纳湖组或鱼鳞山组之间发生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37.
铜山—石砀山铜钼矿位于江苏宁镇山脉中段龙潭—仓头背斜南翼,矿体主体受接触带构造控制。以往地质工作缺少深部研究,对物化探异常再解释工作不够,物探方法找矿专属性研究不细致,综合研究程度较浅。综合分析铜山—石砀山地区地质、物性资料,采用1∶2 000高精度磁法测量、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等物探技术,圈定地磁异常8个(C1—C8),推断由2个磁性地质体、8个矽卡岩体引起。择优对C2异常进行了钻探验证。研究认为该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高低阻过渡带部位的磁异常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即该区中酸性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部位具有含铜钼磁铁矿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对比分析研究区及周边找矿信息,认为铜山—石砀山地区找矿深部有潜力,外围有远景。 相似文献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