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43篇
  免费   4493篇
  国内免费   2534篇
测绘学   769篇
大气科学   1631篇
地球物理   4188篇
地质学   9182篇
海洋学   2913篇
天文学   45篇
综合类   1080篇
自然地理   2562篇
  2025年   13篇
  2024年   370篇
  2023年   392篇
  2022年   537篇
  2021年   753篇
  2020年   730篇
  2019年   797篇
  2018年   669篇
  2017年   730篇
  2016年   667篇
  2015年   757篇
  2014年   951篇
  2013年   1207篇
  2012年   979篇
  2011年   1000篇
  2010年   931篇
  2009年   941篇
  2008年   979篇
  2007年   997篇
  2006年   1039篇
  2005年   873篇
  2004年   830篇
  2003年   726篇
  2002年   666篇
  2001年   568篇
  2000年   518篇
  1999年   446篇
  1998年   395篇
  1997年   352篇
  1996年   277篇
  1995年   266篇
  1994年   239篇
  1993年   186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9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山东省山地丘陵区及平原区均有地热显示,地热资源蕴藏量较丰富。长期以来,由于全省地热资源缺乏统一规划,造成地下热水乱采现象普遍的不良局面,且利用方式单一,对资源造成严重浪费。有些地区还出现了诸如热储水位持续下降、水环境污染等地质环境问题。因此,只有研究制定科学的地热资源勘查开发规划,才能保证地热资源的可持续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2.
针对执行水质监测任务过程中固定浮标监测站单点监测存在局限性、船载观测人员取样耗时耗力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搭载多点、分层自动采水取样装置的智能无人船水质监测系统,可实现目标水域的多点、分层连续水质数据测量及取样。该智能无人船具备基于快速随机树(Rapid Random Tree)算法的自主避障和快速路径规划功能,解决了现有无人船技术存在的多障碍自主路径规划难等问题。同时,本设计结合了ARM9控制芯片、M5310无线传输模块,通过可视化的显示界面和远程WEB访问的功能,大大提升了科研人员及时处理特殊情况便捷性。通过实验测试及比对分析,证明本设计具有智能高效、稳定可靠等优点,能够满足职能部门对于水质监测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53.
德州市深层地下水人工回灌试验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州市德城区由于长期开采深层地下水,引起了水位区域性大幅度下降,形成了大面积地下水降落漏斗,并产生了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环境问题。为保护德州市地质环境和深层地下水资源,于2002年开展了深层地下水人工回灌试验。根据回灌试验成果和深层地下水目前开采强度推算,利用德城区现有部分(65%)深机井在丰水季节进行人工回灌,单井回灌量保持1200m3/d,每年保持90d的回灌时间,回灌量可达到1080×104m3/a,可增可采资源量675×104m3/a。因此开展人工回灌可以有效地补给地下水源,解决深层地下水资源枯竭问题。  相似文献   
54.
This study of fossils (pollen, plant macrofossils, stomata and fish) and sediments (lithostratigraphy and geochemistry) from the Wendel site in North Dakota, USA,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ground-water hydrology when deciphering paleoclimate signals from lakes in postglacial landscapes. The Wendel site was a paleolake from about 11,500 14C yr BP to 11,100 14C yr BP. Afterwards, the lake-level lowered until it became a prairie marsh by 9,300 14C yr BP and finally, at 8,500 14C yr BP, an ephemeral wetland as it is today. Meanwhile, the vegetation changed from a white spruce parkland (11,500 to 10,500 14C yr BP) to deciduous parkland, followed by grassland at 9,300 14C yr BP. The pattern and timing of these aquatic and terrestrial changes are similar to coeval kettle lake records from adjacent uplands, providing a regional aridity signal. However, two local sources of ground water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fossil and geochemical data, which mediated atmospheric inputs to the Wendel basin. First, the paleolake received water from the melting of stagnant ice buried under local till for about 900 years after glacier recession. Later, Holocene droughts probably caused the lower-elevation Wendel site to capture the ground water of up-gradient lakes.  相似文献   
55.
黑河中下游荒漠区植物多样性分布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对黑河流域中下游荒漠区植被和土壤生境的调查分析,以土壤水分在各调查样地中的差异来反映研究区的生态水文特征,采用种的丰富度和多度来代表荒漠植物多样性研究了荒漠植物,包括隐花植物多样性分布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土壤水分变化不仅直接影响着荒漠植物的多样性,而通过影响其它生境因子又间接地影响着多样性的维持。因此,如何维持中下游相对稳定的土壤水分来源是该区荒漠植物多样性保育今后所要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56.
Fiv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in Estonia brands of bottled water have been analysed for 59 chemical elements by ICP-QMS and ICP-AES techniques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domestic mineral waters in scope of the European Groundwater Geochemistry Project initiated by the Geochemistry Expert Group of EuroGeoSurveys. Contents of 9 cations and anions, pH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C) were measured in the bottled mineral waters by IC, titration and photometric methods. The data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natural undiluted mineral water (Värska Originaal) characterised by the highest values of pH, EC and majority of trace elements studied, and other domestic waters sold in Estonia.  相似文献   
57.
岩溶水流系统特征研究有助于地下水资源的合理评价和开发利用。借鉴水文学的研究方法,统计并量化了典型岩溶水流系统的空间特征以及其水文动态响应、温度场和电导率特征。划分了扇状、树枝状、平行状、梳状4种地下水系来综合反映岩溶水流系统的地表-地下岩溶特征,前两者主管道垂直于地层走向,构造裂隙起汇水作用,后两者主管道平行于地层走向,层面裂隙起汇水作用。黄陵穹隆西北翼、西翼和南翼以平行状和树枝状为主,东翼和北翼则以扇状水系和平行状水系为主。不同地下水系结构的形成及区域差异与含水系统和水系的空间关系和级次性密切相关,并表现出不同的动态特征。扇状和平行状岩溶水流系统对降雨响应最为敏感,而梳状水系岩溶水流系统响应和衰减过程最慢;基于岩溶地下水温度与出露高程和循环深度显著相关的关系建立了鄂西山区地下水温度线。这一基础性研究可为岩溶地下水流系统研究和当地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8.
针对传统的河流信息识别和提取方法不适用于平原地区城市这一情况,该文基于北京市河流的自然和人文特征,提取城市水系网络,划分流域边界,并对河流的特征信息进行提取;从城市河流的特征识别、信息提取、空间插值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可以为其他城市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兴隆庄煤矿3煤顶板岩层富水性分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矿井顶板水害及防治现状,以兴隆庄煤矿4318工作面为例,用信息拟合方法对顶板富水性进行分区,应用模糊评判预测方法进行了顶板水量预测计算:涌水量等级为3级,正常涌水量为0.5~1.5m^3/min,最大涌水量为2.25m^3/min,与实际涌水量一致。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