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9篇
  免费   1190篇
  国内免费   209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231篇
地球物理   3960篇
地质学   1026篇
海洋学   205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16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8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XieLili 《中国地震研究》2002,16(3):275-282
This paper describes briefly the recent advances and acievements of the research projects conducted by the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IEM) in the period of the Ninth Five-Year Plan(1995-2000)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China Seismological Bureau(CSB),These projects are related with key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They are:development of the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earthquake resistant design load level,study on mechanisms of earthquake damage to buildings.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of base isolation,and study on earthquake damage prediction and seismic losss assessment methods.Through these studies,quite a number of problems have een solved and some of them have een applied 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design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72.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远程地下水动力学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道 《内陆地震》2002,16(3):213-223
对新疆北天山地区地下流体的动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在 2 0 0 1年 11月 14日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的震时和震后 ,多井水位、水温、流量出现大量异常变化 ,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地震波的同震振动效应和震后阶跃变化。其中乌鲁木齐 10号井的地震波效应双振幅最大 ,为 185 mm,持续时间达 2个小时 ;0 4井水位阶跃上升幅度较大 ,为 0 .12 5 m,且具有不可逆特征。另外 ,对比了新疆及邻区 7级以上地震北天山地下水的震后效应 ,讨论了地下水远程效应与井震距离的关系以及阶跃异常的幅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73.
苏乃秦 《内陆地震》2002,16(3):224-234
对新疆北天山l931年以来6级以上、l970年以来5级以上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空间图像进行了分析,发现震前多有不同程度的地震空区或条带出现,其孕育时间一般为8-14年;震源深度呈现由浅而深、通常超过25km的变化,孕育时间一般为3—4年。同时对上述地震活动空间图像前兆特征的机理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对所选资料的精度等问题进研了讨论。  相似文献   
74.
为了解决河南豫北地区地震的定位问题 ,对豫北台网内的 10个典型地震 ,使用了 7个地震台站的资料 ,用波速比求出横波速度 ;用和达定位法 (有的同时使用高桥法 )进行了精确定位 ,求出震源深度 ;测量了震中至各台的震中距 ,以此反算出了纵波速度。通过计算 ,确定出了较为适合河南豫北地震台网地区的波速。  相似文献   
75.
华北板内深部构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华北板块的形成经历了早前寒武纪、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3个主要构造发展期,由于华北板块自身运动及所受应力场的作用,加之上地幔岩石圈的不均一性等因素,在中、新生代形成许多特殊的板内构造块。综合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成果,对华北板内深部结构进行了研究。从深部构造角度划分出6个金及金金属成矿带、4个金刚石成矿带,并对华北地区的地震及地热资源与新生事大陆裂谷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6.
F-K分析在上海地震台阵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F K分析处理地震台阵数据 ,进行地震波场分析 ,按频率分量、速度矢量来分解几乎同时到达台阵的信号 ,识别不同慢度的波 ,有助于地震波类型鉴别研究 .主要讨论了F K分析具体实现的方法和如何应用于上海地震台阵的选址与建设  相似文献   
77.
软科学与决策咨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软科学的概念,提出了软科学研究现象,对探讨了软科学与决策咨询的关系,论述了决策咨询研究的现实意义,认为软科学是决策咨询的学科基础,软科学研究走向市场是大势所趋,而决策咨询是软科学研究成果市场化的基本形式,大力发展咨询产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8.
叶蜡石传压介质资源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分析国内叶蜡石传压介质材料供需状况,指出北京赵家台叶蜡石传压介质材料资源枯竭,虽然国内叶蜡石矿石资源丰富,但适宜作叶蜡石传压介质材料资源却极少,急需从资源和材料特性着手,加大研究力度,寻找新的接替资源。  相似文献   
79.
台湾地面沉降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地面沉降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台北地区。随着地下水开发利用的普及与养殖渔业和相关耗水产业的移入,西部沿海平原区地面沉降现象普遍,尤以彰化、云林、嘉义、屏东等地显著,总沉降面积达1165km^2。约占台湾平原区的1/100其中屏东地区1970—2001年的累积沉降量达3.20m,最大沉降速率曾超过40cm/a(1979-1981年)。目前彰化地区的沉降速率最大,2000—2001年达17.6cm/a。其它绝大部分地区沉降速率在5cm/a以下。台湾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系开采地下水引起的。仅屏东地区就有4000余口深井,地下水年均开采量1.65亿m^3,最高达3.2亿m^3以上。该岛第四纪地层厚800—1000m,沉降主要发生在60-300m土层内。目前沉降发展态势可分为暂时稳定、渐趋稳定、显著沉降和潜在沉降4类。台湾目前采用一等水准测量、GPS及一孔多标感应分层监测技术进行地面沉降监测。在主要沉降区均设有多处GPS固定站实行自动化监测,一孔多标土层分层监测共有19组。采用数值模拟对地面沉降进行分析与预测。通过用水规划的制定、督导和实施地面沉降的控制与管理。1995—2000年实施第一期地面沉降防治执行方案,2001-2004年实施第二期,针对不同地区沉降发展的不同态势采取相应对策,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成效。  相似文献   
80.
本文简要介绍了台站财务管理的现状 ,针对目前台站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阐明加强台站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改革的必要性 ,并粗略提出地震台站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方向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