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15篇 |
免费 | 1646篇 |
国内免费 | 80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93篇 |
大气科学 | 239篇 |
地球物理 | 5266篇 |
地质学 | 2582篇 |
海洋学 | 658篇 |
天文学 | 44篇 |
综合类 | 261篇 |
自然地理 | 3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98篇 |
2022年 | 177篇 |
2021年 | 176篇 |
2020年 | 271篇 |
2019年 | 330篇 |
2018年 | 249篇 |
2017年 | 318篇 |
2016年 | 325篇 |
2015年 | 324篇 |
2014年 | 482篇 |
2013年 | 455篇 |
2012年 | 392篇 |
2011年 | 484篇 |
2010年 | 398篇 |
2009年 | 508篇 |
2008年 | 538篇 |
2007年 | 494篇 |
2006年 | 504篇 |
2005年 | 425篇 |
2004年 | 368篇 |
2003年 | 331篇 |
2002年 | 315篇 |
2001年 | 255篇 |
2000年 | 256篇 |
1999年 | 224篇 |
1998年 | 204篇 |
1997年 | 199篇 |
1996年 | 237篇 |
1995年 | 202篇 |
1994年 | 158篇 |
1993年 | 147篇 |
1992年 | 87篇 |
1991年 | 70篇 |
1990年 | 65篇 |
1989年 | 45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8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高密度采集福建前湖湾海岸剖面133个泥沙样品做粒度分析,其频率曲线显示多种粒度分布特征,预示多种沉积环境的变化。采集研究剖面周边海滩、河口浅滩、河口、滨海沼泽和海岸沙丘等已知环境的样品作为目标样本。将目标样本沉积参数平均粒径(Mz)、标准偏差(σ)、峰态(Kg)设为判别参数,利用Excel计算海岸剖面样品与目标样本参数的距离,筛选最小距离样品,归为已知目标样本的同类。据此,分析了海岸剖面蕴含的6个沉积环境变化阶段。利用剖面底部淤泥测年14C=(328 15±170)a BP,和剖面上部泥炭测年14C=(24 130±100)a BP,了解这一变化发生的年代。自(32 815±170)a BP以来,前湖湾经历了河口浅滩-河口、沙丘-河口-滨海沼泽-海滩-沙丘等海岸环境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2.
33.
34.
35.
36.
断层的运动方式与滑动速率是断层活动性分析的主要内容,本文利用山西地区的10处 跨断层流动场地和4处定点台站的观测资料,计算了断层垂直升降累积量、断层垂直活动速 率,定量地给出断层现今活动性质与背景活动方式,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所有的资料进 行综合分析,给出区域内断层活动的总体活动水平。结果表明:山西断裂带大多数断层活动为 张性正断层活动,南部断层累积活动量较大,中北部相对较小。断层垂直活动速率综合指标反 映出山西断裂带断层总体活动具有较好的趋势性特征,活动规律明显,并且在中强地震前出现 显著异常变化,其与山西地区及周边的5.0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断层活动在2013年又 一次出现了破趋势的异常变化,本文认为对此应引起注意并加强跟踪分析。 相似文献
37.
38.
在文献调查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鲁南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城市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做了分析,给出了抗震救灾重要房屋的单体预测结果、现有房屋的群体预测结果,并对房屋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进行了预测。文中指出了现有房屋的抗震薄弱环节,为该地区采取防震减灾对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9.
40.
基于微震监测仪器频带及波形记录的时频特征,我们筛选出汶川地震科学钻探3号井孔周围微震台阵2012年记录的218个ts-tp < 1 s的微震.通过盖戈法与和达法相结合确定微震震源的几何参数,发现这些微震分布大体呈NE-SW展布,与龙门山断裂带的走向基本一致.无论是采用《地震台站观测规范》中的量规函数(量规函数GF)还是李学政等(2003)的量规函数(量规函数LXZ),近震震级均与矩震级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向震级小的一端延伸时都表现为ML < MW,但采用李学政等的量规函数时该趋势更加明显.同时采用Brune和Boatwright震源谱衰减模型对观测震源谱的拟合表明拐角频率具有模型依赖性:基于Brune模型拟合得到的拐角频率大于基于Boatwright模型得到的拐角频率.无论基于哪一种模型,矩震级与拐角频率、破裂半径的对数线性关系均较弱,与应力降、视应力的对数则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这些关系不支持应力降、折合能量、视应力为常数的观点,表明微震与大地震的震源物理过程存在差异.视应力与应力降成比例,比例系数小于0.5,表明破裂动力学模式符合Savage-Wood模式.近震震级与矩震级拟合关系Mw=a+bML中b的大小与应力降和地震矩的关系有关,Δσ∝M0γ,则b=1/(1+γ),因此从b的大小可以粗略地判断应力降与地震矩的关系.本文对应于γ≈1的情况,与基于量规函数LXZ得到的近震震级与矩震级关系中系数b=0.53吻合,这说明仅从辐射能量的角度考虑量规函数LXZ较量规函数GF准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