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99篇 |
免费 | 1153篇 |
国内免费 | 72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6篇 |
大气科学 | 511篇 |
地球物理 | 1274篇 |
地质学 | 1738篇 |
海洋学 | 1041篇 |
天文学 | 42篇 |
综合类 | 397篇 |
自然地理 | 49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06篇 |
2023年 | 96篇 |
2022年 | 170篇 |
2021年 | 158篇 |
2020年 | 178篇 |
2019年 | 218篇 |
2018年 | 179篇 |
2017年 | 205篇 |
2016年 | 208篇 |
2015年 | 206篇 |
2014年 | 279篇 |
2013年 | 266篇 |
2012年 | 262篇 |
2011年 | 259篇 |
2010年 | 217篇 |
2009年 | 224篇 |
2008年 | 236篇 |
2007年 | 228篇 |
2006年 | 211篇 |
2005年 | 242篇 |
2004年 | 152篇 |
2003年 | 155篇 |
2002年 | 122篇 |
2001年 | 124篇 |
2000年 | 146篇 |
1999年 | 122篇 |
1998年 | 93篇 |
1997年 | 100篇 |
1996年 | 92篇 |
1995年 | 95篇 |
1994年 | 65篇 |
1993年 | 74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文中构建了两组构造物理实验,对存在先存被动盐底辟构造的含盐盆地的厚皮挤压构造演化特征进行模拟,研究揭示了库车坳陷西段秋里塔格构造带新生代盐相关构造演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同构造沉积速率对库车坳陷西段秋里塔格构造带博孜-却勒区域(西段) 和秋里塔格-克拉苏区域(东段) 盐相关构造横向分段差异变形具有重要的控制影响作用。在挤压过程中,博孜-却勒区域慢速同构造沉积使得先存被动盐底辟北翼(拜城凹陷南翼) 向南逆冲到底辟南翼之上,并促使却勒盐推覆体和米斯坎塔克盐背斜形成;而秋里塔格-克拉苏区域快速同构造沉积使得先存被动盐底辟北翼快速下沉,而其南翼在挤压应力作用下向北逆冲到底辟北翼(拜城凹陷南翼) 之上,形成南秋里塔格盐背斜。 相似文献
152.
地质导向技术能有效提高煤层气水平井施工成功率和煤层钻遇率,但由于其具有导向参数多、工艺要求高、易受地质因素影响等特点,使其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难点。以柳林区块内某多分支水平井为例,针对该井现场地质导向作业面临的资料缺乏、参数受欠平衡钻进干扰、煤层结构复杂等难点,建立合适的地质导向模型,优选合理的导向参数和导向系统,对地质导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工艺与流程进行了系统论述。实践表明,地质导向技术在该井的应用效果良好:煤层钻遇率达到了93.1%;截至目前,该井的产气量达8600m3/d,且还在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53.
珊瑚生长率是记录海洋表层海水温度(SST)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在测量西沙永兴岛海域1个现代滨珊瑚(Porites lutea)和4个中-晚全新世滨珊瑚样品生长率基础上, 定量重建了中晚全新世5个特征时段的SST:1887~2007A.D.(27.27℃)、1993~1936a B.P.(26.73℃)、2985~2904a B.P.(26.5℃)、4004~3962a B.P.(26.8℃)和5514~5398a B.P.(27.0℃)。这些结果表明5.5~1.9ka B.P. 期间西沙海域SST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与中国大陆的平均温度基本同步变化。西沙海域中晚全新世SST的降低趋势受东亚夏季风强度减弱的控制, 也可能与这一时期逐渐活跃的ENSO存在联系, 而岁差引起的北半球太阳辐射量的减少可能是SST变化的根本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54.
以某金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Pb为研究对象,分别以2004和2012年采集样品的测试结果作为计算农田土壤重金属Pb累积速率的依据,以2004—2012年作为计算时间区间,以农田土壤重金属Pb的累积速率为研究内容,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分析区域Pb的累积速率特征,阐明人类工程活动极大地影响着农田土壤重金属Pb的累积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全区农田土壤Pb平均累积速率为31.8mg/kg·a-1。选取选矿厂、冶炼厂、尾矿库、污水灌溉区、车载尾矿弃渣等典型污染源,对周边农田土壤Pb累积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选矿厂对农田土壤Pb累积的影响最大,其周边农田土壤Pb累积速率相当于全区Pb累积速率的4倍,该结论对防治重金属污染及保障人体健康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5.
《大气科学进展》2024,41(3):465-477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exhibits a distinctive phase-locking characteristic,first expressed during its onset in boreal spring,developing during summer and autumn,reaching its peak towards winter,and decaying over the next spring.Several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is feature arises as a result of 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growth rate of ENSO as expressed by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The bias towards simulating the phase locking of ENSO by many state-of-the-art climate models is also attributed to the unrealistic depiction of the growth rate.In this study,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SST growth rate in the Niño-3.4 region(5°S-5°N,120°-170°W)is estimated in detail based on the mixed layer heat budget equation and recharge oscillator model during 1981-2020.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nsideration of a variable mixed layer depth is essential to its diagnostic process.The estimated growth rate has a remarkable seasonal cycle with minimum rates occurring in spring and maximum rates evident in autumn.More specifically,the growth rate derived from the meridional advection(surface heat flux)is positive(negative)throughout the year.Vertical diffusion generally makes a negative contribution to the evolution of growth rate and the magnitude of vertical entrainment represents the smallest contributor.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zonal advective feedback is regulated by the meridional immigration of the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which approaches its southernmost extent in February and progresses to its northernmost location in September,and dominates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SST growth rate. 相似文献
156.
为探讨杠杆质量阻尼器(LMD)对超长斜拉索的综合减振效果,推导了斜拉索-LMD系统的状态向量方程及LMD的等效阻尼力模型,求得了斜拉索前15阶模态的对数衰减率.以LMD索夹安装高度位置比、LMD杠杆放大倍数及LMD与斜拉索模态质量比为状态变量进行了参数化分析及模型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LMD由于惯性项、刚度项及阻尼项的三重反馈作用,同时由于杠杆的调节放大作用,其减振效果优于相同安装高度的粘性剪切型阻尼器(VSD).斜拉索各阶模态的对数衰减率随着LMD索夹安装高度位置比的增加而增大,增大LMD杠杆放大倍数,斜拉索各阶模态对数衰减率随之增大,且所需阻尼参数值减小,随着LMD与斜拉索模态质量比的增大,斜拉索低阶模态与高阶模态对数衰减率增减趋势不一致,存在系统最优模态质量比.LMD综合减振效果较好,可为千米级甚至更大跨度的斜拉桥拉索减振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7.
地球表面每时每刻都在经历各式各样的侵蚀作用,了解侵蚀过程及其速率大小有助于人们认识许多重要的地质作用和过程。本文介绍的内容是长江流域河流沉积物宇宙成因核素 10 Be的研究工作,目的是在于定量估算长江流域及其子流域的平均侵蚀速率,更好地理解沉积物的由源到汇过程以及评价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提供自然背景,分析样品来自于长江主要干流和支流的表层现代沉积。研究表明,长江干流 10 Be含量从金沙江流域到长江口呈现出由高到低的趋势,不同的是支流 10 Be含量值偏低而且比较稳定。这很可能受核素产生率和侵蚀速率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在长江上游干流沉积物中 10 Be含量最高,随着低含量物质的不断从支流汇入,产生\"西高东低\"的现象。10 Be侵蚀速率估算表明长江干流金沙江上游段平均侵蚀速率较低,在44.7~48.1m/Ma之间; 长江中游段(枝江至彭泽)长江干流侵蚀速率数据变化较大,在65.7~175m/Ma的范围内波动; 到长江口平均侵蚀速率比较稳定,在50~60m/Ma之间变化。与干流相比,长江支流侵蚀速率显著偏高。侵蚀速率最高的地区在大渡河-岷江流域,平均侵蚀速率在300m/Ma之上;侵蚀速率最低的区域发生在乌江流域,平均的侵蚀速率在10~30m/Ma之间。比较长江流域 10 Be和水文估算的侵蚀速率可以看出,水文估算总体上反映的侵蚀速率要普遍高于 10 Be反映的侵蚀速率。大渡河-岷江流域地表侵蚀速率高主要与构造活动、地貌发育、岩石特征以及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有关。嘉陵江、汉江等流域水文数据估算侵蚀速率明显超过 10 Be估算的结果,可能与地形地貌等地质因素对侵蚀作用的影响显著下降,以及人类长期活动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有关。 相似文献
158.
石笋生长速率通常被作为反映古气候或古环境变化的有效代用指标。本文以湖北三宝洞22万年以来17支石笋为材料,实测了190个230Th年龄,其生长曲线显示MIS 1和MIS 5 阶段平均生长速率较大,超过70μm/a; MIS 2,MIS 3,MIS 4和MIS 6阶段生长速率较慢,均低于25μm/a,甚至停止生长。间冰期平均生长速率比冰期增加了1~2倍以上,且具有\"爆发式\"快速生长的特点。以5000年为步长的同一洞穴17支石笋生长频率支持平均生长速率的研究结果,说明在轨道尺度上较大的石笋生长速率能够有效地指示暖湿的气候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间冰期高海平面和强太阳辐射增强了研究区季风环流,提高了地表植被覆盖率,有利于洞穴岩溶水过饱和,从而导致间冰期多支石笋连续高速生长。 相似文献
159.
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自1985年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利用自行设计制造的自动观测仪器系统,历时十六年先后对我国四大类主要水稻产区的甲烷排放规律及其与土壤、气象条件和农业管理措施的关系进行了系统野外观测实验,并对稻田甲烷产生、转化和输送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探讨了控制稻田甲烷排放的实用措施,建立了估算和预测稻田甲烷排放的数值模型.在甲烷排放的时空变化规律和转化率研究方面有一系列新的发现,在稻田甲烷产生率、排放率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方面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以充分证据改变了国际上关于全球和中国稻田甲烷排放总量的估算.在对稻田甲 相似文献
160.
近48 a台北市气温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Morlet小波分析了1961—2008年台北市年平均气温序列的小波变化特征,揭示了气温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结构,结果表明:台北市年平均气温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有3个明显的特征时间尺度,分别是4 a、6-8 a和14-16 a;除14-16 a的时间尺度在整个研究时段都很明显外,其他尺度的周期阶段性都较强;以14-16 a的特征时间尺度为主周期;台北市的气温变化还表现出突变的特点;近48 a来,台北市年平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为0.3℃/10 a,气温升高的趋势十分明显;未来2年气温在总趋势上升的前提下将处在一个偏冷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