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26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142篇
地质学   841篇
海洋学   108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8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51.
盐湖地学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确定盐湖科学的专业范围并划分分支学科的基础上,对盐湖地学研究中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1.大陆盐湖盆地成盐环境演化过程;2.盐湖卤水的天然随机连续煊化;3.盐湖沉积物质流和湖泊演变旋回发展事件;4.盐湖演变与全球变化。  相似文献   
552.
The use of sensitive receivers on large ground-based radiotelescopes such as the JCMT, the IRAM 30 m MRT, and the VLA has recently yielded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our observ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low-mass protostars. Submillimeter continuum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the youngest stellar objects detected in the near-/mid-IR range -the so-called Class I sources or infrared protostars - have only residual amounts of circumstellar material and are thus relatively evolved. At the same time, a smaller number of colder and more obscured YSOs - designated Class 0 - characterized by virtually no emission below 10µm but strong submillimeter emission have been identified. These Class 0 or submillimeter protostars have not yet assembled the bulk of their final stellar mass, and correspond to the youngest protostar stage known to date (probable age 104 yr). Direct evidence for gravitational infall has been found in some of these sources confirming their protostellar nature. However, most (if not all) Class 0 protostars already drive highly collimated CO outflows.  相似文献   
553.
阿尔金山及其毗邻地区构造地貌的形成和演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志中 《地理研究》1994,13(3):35-43
在新构造运动中复活的阿尔金走滑断裂带制约着本区构造地貌的分布格局和发育过程.阿尔金山即是该断裂带所控制的断块发生强烈上升而成的差异性断决山地,以阿尔金山为轴成反对称分布的区域地貌格局也是阿尔金走滑断裂带发生大规模左旋平移和逆冲推覆的产物.本区构造地貌演化则经历了三个阶段,其间断块上升活动西强东弱并自西向东发展,因而形成阿尔金山西高东低的起伏形态.  相似文献   
554.
根据1989-1990年两个夏季对阿尔泰山哈纳斯河流域冰川湖泊的野外调查并结合室内分析,对该流域冰川湖泊及其沉积类型进行了分类,按其成因冰川湖泊可分为:冰蚀湖、冰川阻塞湖,冰碛湖,冰川热融湖、以及复合成因的冰川湖泊,按补给类型,冰川湖泊还可以分为冰水湖和非冰水湖泊;冰川湖泊除了受到一般湖泊所具有的波浪作用,地表径流作用、块体运动、坡面水流作用以外,还存在冻胀作用,冰川作用和热力作用等。主要沉积类型  相似文献   
555.
格陵兰冰芯的δ18O记录表明,末次冰期的气候发生了一系列快速的冷暖交替过程,即所谓的Dansgaard-Oeschgerk旋回(Dansgaard et al.,1995;Stuiver et al.,1995;Grootes et al.,1997)。在北大西洋区域,海洋的沉积记录也清楚地再现了在总的冰期背景下代表强烈冰川漂移事件的6次变冷事件,即所谓的Heinrich事件(Bond et al.,1992,1993;Rasmussen et al.,1997;Andrews,1998)。通过对比发现Dansgaand-Oeschger旋回和Heinrich事件并非两个孤立的气候演变过程,Heinrich事件(H)发生在Dansgaard Oeshger旋回的最冷期,几次大的Heinrich事件使格陵兰的大气温度在冰期的气候条件下又降低3-6℃(Mayewski et al.,1997)。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这些气候事件的发生,尤其冷事件并不仅限于格陵兰和北大西洋等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几乎在全球各大区域均找到了它们的印记。 冲绳海槽作为西太平洋的一个弧后盆地,其较高的沉积速率和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放大效应”,为我们识别过去地质历史时期气候演化事件并进行全球对比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本文作者对取自冲绳海槽北部的CSH1孔的孢粉组合和中部DGKS9603孔的浮游有孔虫动物群进行了分析,以期获得有关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记录的末次冰期气候突变事件具有全球意义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556.
黄海三大盆地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乃胜 《海洋与湖沼》1995,26(4):355-362
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中国地质矿产部和中国科学院所属单位对黄海进行了大量地球物理调查和钻探,根据多道反射地震资料,浅地层剖面,重磁资料和钻探结果对黄海三大构造盆地进行地质构造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地区三大盆地自北往南形成时代逐渐变新,构造活动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557.
与岩浆热场有关的成矿组合是一个新概念,是指在一个或大或小的区域内,在岩浆活动集中的时间段范围内,在岩浆热场的统一作用下所形成和影响的所有矿床,不论成因和矿种,均属于一个成矿组合。与岩浆热场有关的成矿作用主要包括下列几类: 岩浆热液矿床、岩浆热场叠加的沉积矿床、岩浆热场叠加的变质矿床、岩浆热场叠加的能源矿床(藏)以及热泉型矿床等。与岩浆热场有关的成矿组合把金属与非金属成矿作用联系起来,把无机与有机成矿联系起来,把热液与沉积成矿联系起来,把热液与变质成矿联系起来,把金属与能源(燃料)成矿联系起来。这种成矿组合的分布有两种趋势: 一是纵向上的由不同温度构成的成矿组合,如钨锡—铅锌组合、锡—铜组合等; 二是横向上的由相同温度不同矿种构成的成矿组合,如钨锡—石墨组合、金—铜—煤组合、铅—锌—煤组合、油—气—煤—铀组合等。成矿组合强调综合找矿的思路,在找矿时,除了注意主要矿产的找矿外,还应当注意其他矿产和矿种的找矿。在找金属矿床时,注意非金属矿床、沉积叠加改造矿床、变质叠加改造矿床以及能源矿床找矿的可能性。在研究高温金属矿床时,注意与高温成矿相伴的其他矿种成矿的可能性,注意低温金属矿床成矿的可能性,注意与低温成矿作用相伴的其他矿种成矿的可能性。开阔找矿的思路,就不能拘泥于本行本专业,而是围绕岩浆热场,将找所有可能出现的矿为己任。  相似文献   
558.
采用Sr、Sr/Ba、Rb、Rb/K、K+Na质量分数、K/Na、B/Ga、B元素法、V/Cr、Ni/Co、U/Th、V/(V+Ni)、铈异常(Ceanom)值、Fe2+/Fe3+、Cu/Zn、Sr/Cu、Fe/Mn、Mg/Ca、 Mg/Sr和Al2O3/MgO等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等地球化学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盒8期沉积环境的古盐度、氧化还原态和古气候进行综合判断。结果表明:古盐度介于2.76‰~14.32‰之间,平均值为8.62‰,显示沉积水介质以淡水—微咸水为主;铈异常(Ceanom)值主要集中在-0.05~0.1之间,整体表现为Ce富集,指示缺氧弱还原的古水体环境;Sr/Cu比值为1.66~9.41,平均值为4.60,环境为温湿气候。纵向上盒8古盐度高于盒8,盒8比盒8气候略微干旱。平面上研究区南部米脂榆79井—榆28井一带和研究区北部通岗浪沟—什汗水利一带古盐度较大,大于10‰,属半咸水—咸水沉积,相对应地这两个区块古气候比其它区块较为干旱,这一规律和沉积体系在研究区的分布高度吻合。分析认为:盒8期研究区湖岸线分布于南部米脂榆79井—榆28井一带,受湖水和干旱气候的影响,造成古盐度较高;北部通岗浪沟—什汗水利一带发育辫状河沉积,受干燥气候、蒸发环境的影响,古盐度增大。研究区微咸水—半咸水—咸水的沉积环境有利于绿泥石膜胶结发育,也有利于储层的发育。该认识对鄂尔多斯盆地盒8沉积环境研究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同时也对该区盒8段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9.
长白山天池火山粗面岩成因与岩浆房系统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典型的大陆板内碱性火山,岩石组合以玄武岩盾和粗面岩、碱流岩等碱性岩为主。为厘清天池火山粗面岩的形成过程,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文新发表数据,检验了粗面岩的成因。研究结果显示天池火山粗面岩不可能由古老的华北克拉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也不符合造盾玄武岩部分熔融的模式。通过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定性和定量计算后认为粗面岩是由进化玄武质岩浆(玄武粗安岩)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所形成,粗面岩形成过程中岩浆遭受了地壳混染,并且具有高n(~(87)Sr)/n(~(86)Sr)和低n(~(87)Sr)/n(~(86)Sr)两种截然不同的混染趋势。结合岩相和层序信息,作者认为两种演化趋势是上地壳岩浆房系统变化的反映。早期玄武质岩(头道白山期)上侵至上地壳演化,因与上地壳直接接触,沿高n(~(87)Sr)/n(~(86)Sr)趋势演化。随着岩浆房接受补给,岩浆房逐渐增大,新侵入的岩浆与地壳被早期岩浆房结晶形成的岩浆房壁所隔挡,使得年轻粗面岩和碱流岩只与早期粗面质岩浆的残留体等进行物质交换,最终沿着低Sr同位素比值趋势演化。  相似文献   
560.
分析了伊犁盆地南缘蚀源区14件磷灰石样品,其中南缘中西部10件,东部4件。磷灰石裂变径迹表观年龄及其与高程的关系、单颗粒年龄、封闭径迹分布特征表明,伊犁盆地南缘样品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退火,但没有发生明显的区域性热事件。通过封闭径迹正演热史模拟得出,伊犁盆地南缘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经历了三叠纪—侏罗纪晚期快速隆升,白垩纪—古近纪相对稳定和新构造快速隆升三个阶段。东西两段略有不同,西段隆升时间较早,样品所在地在早三叠世就开始强烈隆升,说明当时该处离原型盆地边界较近,而东段此时样品所在位置还可能接受沉积,直至中侏罗世末期才开始隆升剥蚀。侏罗纪原型盆地南部边界至少跨过大板煤矿,因为在该处出露中侏罗世西山窑组残留地层。相应的稳定阶段东段要滞后一些,稳定时间相对较短,西段该时段长达100Ma,而东段多在50~60Ma。新构造运动强烈活动的时间东段相对较早,局部地段在38Ma就开始隆升。盆地南缘沉积相带的发育特征和新近纪(或第四纪)内给出的电子自旋共振年龄(ESR)均说明,沉积对构造具明显的响应,盆缘快速隆升阶段其盆地内相应的沉积物较粗,相对稳定阶段对应的沉积较细或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