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26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142篇
地质学   841篇
海洋学   108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8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431.
为明确松辽盆地北部古龙地区登娄库组沉积与构造演化的耦合关系,本文利用古龙地区的地震、钻井、测井和岩心等资料,通过古龙地区登娄库组的构造演化特征、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特征综合研究,对古龙地区登娄库组构造演化对沉积充填特征的控制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龙地区登娄库组沉积时期为断坳转换期,可进一步划分为断陷盆地萎缩阶段早期和晚期、坳陷盆地孕育阶段早期和晚期4个构造演化阶段,分别对应4个三级层序(Sq1-Sq4); 古龙地区登娄库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河流相、辫状河三角洲、浅水三角洲、湖泊沉积等沉积体系; 登娄库组构造演化控制着沉积充填演化,各构造演化阶段沉积体系分布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即沉积充填特征与构造演化过程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具体表现为:断陷盆地萎缩阶段早期(Sq1)和晚期(Sq2)下部地层受断陷作用控制,沉积充填特征符合陆相断陷湖盆沉积演化模式; 断陷盆地萎缩阶段晚期(Sq2)上部、坳陷盆地孕育阶段早期(Sq3)和晚期(Sq4)地层具有坳陷层序地层特征,其中萎缩阶段晚期(Sq2)上部和坳陷盆地孕育阶段早期(Sq3)属于坳陷盆地"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坳陷盆地孕育阶段晚期(Sq4)发育干旱背景下的坳陷湖盆"洪水-河漫湖"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432.
覆盖区侏罗—白垩系分布、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对理解华北克拉通破坏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编制的地层分布图和地震资料解释,研究了渤海海域侏罗—白垩纪时期沉积、构造变形及演化特征。渤海海域燕山期构造变形与板块俯冲引起的地幔上拱有关。早-中侏罗世,库拉—伊泽奈崎板块北西向俯冲,地层展布继承了印支期古构造格局,呈近东西向,属于坳陷成盆期。晚侏罗—早白垩世,库拉—伊泽奈崎板块北北西向俯冲,火山活动强烈,为热拱断陷期。受郯庐断裂左行活动影响,地层展布具有明显分带性,多呈北东—南西向和北西西—南东东向。晚白垩世,太平洋板块北西向俯冲挤压,岩浆冷凝,进入萎缩隆褶期。  相似文献   
433.
塔里木克拉通基底古隆起构造-热事件及其结构与演化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通过盆地内部锆石U-Pb测年分析表明,塔里木克拉通基底存在2950~ 3100Ma、2100 ~ 2400Ma、1900~2000Ma、1300~1600Ma、900 ~ 950Ma、700~800Ma、540 ~ 560Ma、400~ 500Ma和270~290Ma等9期构造-热事件.中央航磁异常带井下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发现1908.2±8.6Ma前寒武纪基底,表明盆地内部可能存在古元古代构造-热事件形成的古老花岗岩基底.结合新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塔里木盆地前寒武纪具有不同年代、不同类型的基底结构,北部为中-新元古代中浅变质岩基底、中部为古元古代花岗岩基底、南部为新元古代早-中期岩浆岩与变质岩基底、东南部为遭受早志留纪区域变质改造的变质岩基底.井震结合发现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前寒武系发育广泛分布的大型不整合,形成塔北与塔南两大前寒武纪基底古隆起,可能与550Ma“泛非运动”相关.塔里木盆地基底古隆起主要经历5期演化,古元古代中期形成克拉通化基底,新元古代早期形成统一的变质结晶基底,寒武纪沉积前两大基底古隆起形成,加里东晚期五大基底古隆起基本定型,海西期以来发生局部调整改造.  相似文献   
434.
王盟  张进江  戚国伟 《地质科学》2013,48(3):747-761
本文主要对库车坳陷的库车河流域和巴音布鲁克盆地中生代砂岩样品进行了碎屑金红石微量元素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巴音布鲁克地区侏罗纪砂岩中的碎屑金红石来自变质泥质岩和来自基性变质岩的比例大致相当,而库车坳陷中生代砂岩中碎屑金红石则主要来自变质泥质岩。两地金红石的变质级别以角闪岩相/榴辉岩相为主,并有一定比例麻粒岩相变质的金红石。库车坳陷中生代砂岩中麻粒岩相金红石的含量,从三叠纪至白垩纪呈现出低-高-低的特点,说明侏罗纪时期物源方向有所变化,可能有东南部物源的参与。白垩纪时期,库车河地区砂岩中麻粒岩相变质金红石含量减少,可能与南天山再度抬升隆起成为优势物源区有关。  相似文献   
435.
An X‐ray determinative curve, based on the parameter (Smith &; Gay, 1958) has been derived from twelve analysd plagioclases in the range An6287. The line differs from previous calibrations of against anorthite content,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is due to the differing thermal histories of the materials used.

A break in slope in the determinative line at about An75 may correspond to the change in lattice type from low intermediate plagioclase, to “body centred” anorthite. Heating of the plagioclases results in an increase in and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discontinuity.  相似文献   
436.
玛东冲断带属典型的后展式叠瓦冲断带,前三排断裂冲断作用形成于桑塔木组沉积之前,第④和第⑤排断层形成于奥陶纪末。冲断带南部位于和田古隆起岩溶斜坡,奥陶系岩溶储层充填程度低,前三排构造在海西晚期内有活化特征,有助于缝洞型储层形成。冲断带南部中寒武统膏盐层厚度比北部小,断裂活化与中下寒武统烃源岩主生烃期配合良好,油气垂向输导能力大于北部,奥陶系风化壳油气丰度大于北部。整个冲断带由于寒武系膏盐层封盖作用,滑脱断层向上输导油气的数量有限,大部分油气仍滞留在中下寒武统中,具较大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437.
主要讨论了福建尤溪县沉积-改造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总结出3种矿床模式:梅仙式层状铅锌(银)多金属矿床、肖坂式脆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和龙门场式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结合元素特征,论述其构造演化特征和成矿机理,提出了尤溪县沉积-改造型矿床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38.
晚三叠世甲丕拉组地层出露于藏东类乌齐地区,总体呈NW—SE向不等宽的条带状展布,通过近年来的1∶5万类乌齐县等4幅区调,将测区甲丕拉组由老至新划分为岩性组合不同的3个(一、二、三)岩性段。一段主要是一套紫红色砂砾岩,具山前河流砂砾岩相特征;二段主要是一套灰色砂岩、灰岩互层,具滨浅海钙质碎屑岩-碳酸盐相特征;三段为红色碎屑岩,具滨岸砂页岩相特征。各段化石种类亦不同。将甲丕拉组分段有助于藏东基础地质调查,为该区地层地质研究提供了新信息。  相似文献   
439.
陈铁力 《江苏地质》2013,37(2):313-315
弓长岭三星铁矿产于鞍山群茨沟组变质岩中,处于弓长岭背斜的北翼.区内主要有2层矿体,呈扁豆状,被F1断层切割成南北2个矿段,围岩主要为混合花岗岩.矿体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矿石品级属需选贫矿石.根据区域铁矿资料,其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型“鞍山式”贫铁矿.  相似文献   
440.
内蒙古贝力克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内蒙贝力克地区存在一片面积为400km2、以发育三级熔岩台地为特征的新生代玄武岩,台地时代分别为2.31 ~2.41Ma、1.56~1.61Ma、0.51~0.61Ma.岩性为具有过渡性质的拉斑玄武岩,分为石英拉斑玄武岩与橄榄拉斑玄武岩,它们都起源于具有交代性质的石榴石橄榄岩源区.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这两种岩性之间没有演化关系,而是源区不同程度、深度部分熔融的结果;并且在上升过程中,都受到下地壳麻粒岩的混染作用,其中石英拉斑玄武岩混染程度最大.大地构造背景上,贝力克与赤峰同处在兴蒙造山带南缘,它们表现出与华北西部北缘(集宁、大同、汉诺坝、繁峙)相似的岩浆源区和岩石圈地幔热状态,但不同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类型,即兴蒙造山带南源呈现DMM-EMⅡ特点,而华北西部北缘具有DMM-EM Ⅰ混合趋势.这种差异可能与岩石圈地幔不同的时代及构造背景有关.在软流圈熔体与上覆岩石圈地幔相互反应的拉斑玄武岩成因模式基础上,认为华北岩石圈减薄现象不仅局限于克拉通内部,其处在克拉通西北部,乃至兴蒙造山带南缘也同样经历了岩石圈减薄过程,只是存在不同时间、程度的岩石圈减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