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2篇
  免费   1387篇
  国内免费   3160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752篇
地质学   9071篇
海洋学   19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56篇
自然地理   28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380篇
  2018年   283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390篇
  2015年   345篇
  2014年   459篇
  2013年   446篇
  2012年   503篇
  2011年   518篇
  2010年   406篇
  2009年   495篇
  2008年   440篇
  2007年   517篇
  2006年   507篇
  2005年   400篇
  2004年   377篇
  2003年   364篇
  2002年   313篇
  2001年   290篇
  2000年   261篇
  1999年   292篇
  1998年   283篇
  1997年   239篇
  1996年   212篇
  1995年   165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821.
 Two-phase flow in fractured rock is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for a range of practical problems, not the least of which is non-aqueous phase liquid (NAPL) contamination of groundwater. Although multiphase systems have long been studied in the petroleum field, in the hydrogeological field progress has only just reaches the point where models are being developed. Scale effect is one of the main issues of concern. Although model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have the potential to provide useful predictions, they can only be used to investigate a variety of possible scenarios with parameters being specified in the form of distribution of values. The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ll but the simplest of these models poses a formidable task, with great demands on hydrogeologists and geophysicists to provide adequate data. Received: 20 May 1996 · Accepted: 19 August 1996  相似文献   
822.
驾鹿金矿床是小秦岭金矿带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矿床类型,产于古老韧性剪切带中,围岩蚀变强烈而广泛,尤其是成脉前的钾长石化。蚀变带及其中的石英脉控制了金矿体的产出,矿床属蚀变岩型金矿,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本文在论述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稳定同位素研究,认为燕山期构造热事件是成矿的主导控制因素,成矿溶液来自大气降水,成矿物质则部分来自太华群,部分来自上覆中元古界高山河组,矿床成因属大气降水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823.
芝罘群分布于烟台市区北部芝罘岛、崆峒岛、担子岛等岛屿上,自下而上划分为老爷山组、兵营组及东口组.东口组为新建岩石地层单位.该群岩石组合为白云母钾长片麻岩、含电气石钾长石英岩、钾长石英岩、镜铁矿钾长石英岩、石英岩、白云母石英片岩夹黑云片岩、透辉变粒岩及大理岩等.其原岩为富钾、铁、硼的长英质碎屑岩夹粘土岩及富镁碳酸盐岩.兵营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2171Ma,其成岩时代属古元古代早期.芝罘群区域上可与辽东地区古元古代榆树砬子群对比.  相似文献   
824.
辽宁省大石桥-吉洞峪一带出露的主要为古元古代的变质层状岩系,由云母片岩、长英质粒岩和大理类组成。区域上形成一大型北东向的复式向斜构造。复向斜南北两翼变质地层对比问题是辽吉东部辽河岩群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作者根据五年来在大石桥-吉洞峪一带进行1∶5万区调所获得的新资料,从标志层及组合标志层、岩相学特征、主要标志层的岩石化学和稀土地球化学特征、变质作用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入手,讨论了复向斜两翼变质地层对比的问题。结果表明,辽河岩群构成复向斜南北两翼的变质地层是完全可以对比的,从而进一步证实辽河岩群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825.
河南省嵩箕地区登封群变质杂岩,原岩为一套造山带和岛弧的中基性、少部分为酸性的火山岩组合。其中郭家窑组为基性,常窑组、石牌河组逐渐向酸性火山岩过渡,石梯沟组属正常沉积岩系列。该群微量元素丰度值与地壳克拉克值相比,普遍偏低,其中Rb、Sr、Ba、F、Li等元素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826.
矿山废石淋溶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废石堆砌对水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废石做淋溶实验,分析了出入水的水质变化规律,对废石衍生环境效应的过程、机制、影响因素方面进行讨论,揭示了人们容易忽视的酸性水中硫酸根、总硬度、微量金属离子的动力学变化机理,指出矿山废石对水环境的污染不至限于使水质酸化,硫酸根、总硬度也会大幅度提高,废石堆放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气候及水文条件,合理堆放,减少污染。  相似文献   
827.
作者于1993年4月在浙江青田芝溪头鹤溪群剖面上采集了白云质大理岩标本样品,送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进行标本浸泡处理。首次获得鱼骨、管状化石及土菱子介等海相化石,经鉴定认为其时代可能属石岩—二叠纪。本文根据以往的同位素资料、沉积环境分析和区域对比,认为这套变质岩系的原岩为二叠纪含煤沉积岩,可与福建的童子岩组中上部层位对比。  相似文献   
828.
辽宁瓦房店金刚石矿田是我国重要的金伯利岩型金刚石矿集区.为了更好地发挥物探在该区寻找金刚石矿的作用,对以往物探工作程度、使用的方法、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通过总结发现,地面磁测在圈定浅地表金伯利岩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寻找深部隐伏金伯利岩体时,音频大地电磁测量、井中物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研究金刚石矿控矿因素等问题时,1∶5万区域重力测量、大地电磁剖面测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之,物探是瓦房店矿田金刚石矿勘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方法组合能够解决相应的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829.
硅岩是由自生石英形成的化学沉积岩,通常以层状或非层状(结核状、条带状)独自出现、与其他岩性互层出现及赋存于其他岩性地层中。硅岩不仅记录了大量盆地古地理、古海洋、古气候的地质信息,而且对于岩石大地构造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硅岩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近年来关于硅岩的新观点为硅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途径和研究线索。通过调研近年来关于硅岩的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的研究,分析总结了不同地质历史时期、不同沉积环境、不同产状硅岩的形成模式、成因类型以及判别方式,认为硅岩的沉积不是单一因素控制的结果,而是地质构造活动强度、生物类型及活动性、沉积古环境的综合结果。常规地球化学元素结合岩石组构与微区分析、包裹体分析、新同位素(Rb-Sr和Sm-Nd)分析,以及新的地球化学判定标准(Ge/Si)是硅岩研究的必备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830.
以滨里海盆地N油田石炭系KT-Ⅰ与KT-Ⅱ层系碳酸盐岩储集层为例,综合岩心、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常规物性分析以及各类测试资料,对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以及早期成储路径展开系统研究,并进一步探讨成储路径与储集层孔喉结构和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KT-Ⅰ层系以云岩类储集层为主,颗粒灰岩次之,其中云岩类储集层以晶间(溶)孔、小型溶洞为主,孔喉连通性好,为高孔—高渗的孔洞型储集层, 而颗粒灰岩类储集层以粒内溶孔、铸模孔及生物体腔孔发育为特征,孔喉连通性差,属中孔—低渗的孔隙型储集层。KT-Ⅱ层系以粒间(溶)孔和生物体腔孔发育的颗粒灰岩为特征,为中高孔—高渗的孔隙型储集层。进一步分析表明,KT-Ⅰ层系云岩与灰岩储集层单旋回厚度小,皆受高频海平面升降变化驱动的早成岩期岩溶的控制, 而KT-Ⅱ层系单旋回厚度大,颗粒滩未经历早期岩溶的改造。 3类储集层的成储路径分别为: (1)KT-Ⅰ云岩类储集层,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导致矿物相转变并使得部分矿物更易遭受溶蚀→早成岩期岩溶作用控制储集层的形成→云岩抗压溶岩石骨架有利于储集层的保护; (2)KT-Ⅰ颗粒灰岩储集层,早成岩期岩溶作用优化储集层→初期压实控制胶结流体通道进而控制胶结作用—粒间孔与粒内孔差异胶结控制储集层的保护; (3)KT-Ⅱ颗粒灰岩储集层,原始沉积环境控制储集层的形成→初期压实与早期胶结作用控制储集层的保护。成储路径差异控制了不同的孔渗特征与孔喉结构,而孔喉结构进一步控制了早期岩溶型云岩、早期岩溶型颗粒灰岩、原生孔保存型颗粒灰岩3种储集层的质量。研究结果将为具类似特征的碳酸盐岩储集层成因分析提供参考,也因发现了云岩较灰岩更易早期溶蚀的现象而具有较为重要的岩溶地质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