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83篇 |
免费 | 1721篇 |
国内免费 | 163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5篇 |
大气科学 | 1018篇 |
地球物理 | 3369篇 |
地质学 | 1852篇 |
海洋学 | 2897篇 |
天文学 | 104篇 |
综合类 | 318篇 |
自然地理 | 3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133篇 |
2022年 | 199篇 |
2021年 | 256篇 |
2020年 | 286篇 |
2019年 | 385篇 |
2018年 | 288篇 |
2017年 | 272篇 |
2016年 | 274篇 |
2015年 | 341篇 |
2014年 | 362篇 |
2013年 | 369篇 |
2012年 | 414篇 |
2011年 | 410篇 |
2010年 | 325篇 |
2009年 | 413篇 |
2008年 | 386篇 |
2007年 | 531篇 |
2006年 | 432篇 |
2005年 | 394篇 |
2004年 | 400篇 |
2003年 | 343篇 |
2002年 | 324篇 |
2001年 | 269篇 |
2000年 | 270篇 |
1999年 | 248篇 |
1998年 | 258篇 |
1997年 | 206篇 |
1996年 | 214篇 |
1995年 | 211篇 |
1994年 | 178篇 |
1993年 | 146篇 |
1992年 | 114篇 |
1991年 | 105篇 |
1990年 | 56篇 |
1989年 | 48篇 |
1988年 | 45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1954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基于谱方法和MPI并行运算的数值模式SpectralModel,直接数值模拟了三维小振幅海洋内波的演变、破碎和所致湍流混合,指出导致其不稳定而破碎的为PSI(parametric subharmonic instability)机制;对于内波破碎所致的湍流混合过程,分析了跨等密度面扩散系数kρ、混合效率γ、浮力通量谱、动能谱以及势能谱等统计性质:内波破碎前,kρ和γ保持低值水平,浮力通量谱值为负,且集中在低波数段;内波破碎后,kρ和γ迅速增大,最大值分别约为0.9×103m2/s和0.18,浮力通量谱值在低波数段为负值,在高波数段为正值,这是因为层化湍流中势能向小尺度运动传递和动能向小尺度运动传递相比更为有效。在内波破碎、强湍流混合阶段,势能谱存在一谱段满足kz3律,P(kz)=0.2N2kz3。此外,与二维模拟结果相比较,导致内波不稳定而破碎的均为PSI机制,kρ、浮力通量谱、势能谱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三维数值实验中,内波破碎时间提前,湍流衰减加快;KE谱在高波数部分下降速度相对减小,更接近于kz3。 相似文献
72.
超声波对湛江等鞭金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了一个超声频率、超声功率和处理时间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了超声波对湛江等鞭金藻的生物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超声频率对湛江等鞭金藻的生物学效应显著,而超声功率和处理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对于提高湛江等鞭金藻生长速率常数,最佳超声条件为20kHz,6W,10s3次;对于提高其脂肪酸不饱和度和主要不饱和脂肪酸百分比,最佳超声条件为20kHz,4~6W,30s.在最佳超声条件下,湛江等鞭金藻生长速率常数最高可达0.630d,是对照组的2.02倍,其脂肪酸不饱和度最高可达79.6%,比对照组提高7.8%,其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3.
本文主要论述了摆式波力电站的吸能机制,提出了吸能原理,从力和作功的角度探讨了吸能的实质,分析比较了几种摆板运动方程形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给出了波能转换效率的定义,并进一步分析了波能转换效率的组成和性质。 相似文献
74.
75.
针对渤海湾曹妃甸海域波浪、潮流、泥沙及海床演变特点,应用波流共同作用下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研究港区开发方案。2006年冬季和夏季大、小潮潮流泥沙验证表明,该海域潮位及15条同步垂线流速、流向、含沙量过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并进行了矿石码头港池前沿海域在潮流与波浪共同作用下悬沙引起的冲淤验证,计算的冲淤厚度及其分布趋势与实测值比较接近。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曹妃甸前岛后陆的港区围垦方案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问题,包括该工程引起的曹妃甸甸头以南深槽、老龙沟深槽及各港池的流速变化及底床的冲淤变形等。 相似文献
76.
SARAL/AltiKa GDR-T are analyzed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the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SWH) measurements. SARAL along-track SWH plots reveal cases of erroneous data, more or less isolated, not detected by the quality flags. The anomalies are often correlated with strong attenuation of the Ka-band backscatter coefficient, sensitive to clouds and rain. A quality test based on the 1 Hz standard deviation is proposed to detect such anomalies. From buoy comparison, it is shown that SARAL SWH is more accurate than Jason-2, particularly at low SWH, and globally does not require any correction. Results are better with open ocean than with coastal buoys. The scatter and the number of outliers are much larger for coastal buoys. SARAL is then compared with Jason-2 and Cryosat-2. The altimeter data are extracted from the global altimeter SWH Ifremer data base, including specific corrections to calibrate the various altimeters. The comparison confirms the high quality of SARAL SWH. The 1 Hz standard deviation is much less than for Jason-2 and Cryosat-2, particularly at low SWH. Furthermor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ections applied to Jason-2 and to Cryosat-2, in the data base, are efficient, improving the global agreement between the three altimeters. 相似文献
77.
基于岩石损伤理论推导了冻融循环作用下岩石的损伤劣化模型,并采用冻融循环试验方式测试了后崴子隧道灰岩岩样冻融循环后的物理力学特征变化规律,分析了其损伤劣化规律。获得了岩样的质量、纵波波速随冻融循环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单轴抗压强度持续减小,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变逐渐增大的结果。分析获得了冻融循环作用下灰岩总损伤变量与应变的关系,冻融和载荷的共同作用会使总损伤加剧,但损伤曲线表明耦合作用也可适当缓解这一影响,且灰岩应变值趋于一致,表明影响灰岩强度极限的主要因素可以不考虑冻融循环。 相似文献
78.
Introduction D’’ lay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eodynamic process. And seismological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D’’ layer has large scale seismic anisotropy, however, most research concentrated on areas such as Northern Pacific, Central Pacific, Caribbean, Central America, Alaska etc. (Wookey et al, 2005; Garnero and Lay, 2003; Matzel et al, 1996; 相似文献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