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41篇 |
免费 | 231篇 |
国内免费 | 20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48篇 |
大气科学 | 118篇 |
地球物理 | 543篇 |
地质学 | 407篇 |
海洋学 | 307篇 |
天文学 | 20篇 |
综合类 | 177篇 |
自然地理 | 1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89篇 |
2021年 | 106篇 |
2020年 | 101篇 |
2019年 | 122篇 |
2018年 | 79篇 |
2017年 | 145篇 |
2016年 | 133篇 |
2015年 | 145篇 |
2014年 | 127篇 |
2013年 | 167篇 |
2012年 | 151篇 |
2011年 | 124篇 |
2010年 | 123篇 |
2009年 | 136篇 |
2008年 | 138篇 |
2007年 | 161篇 |
2006年 | 115篇 |
2005年 | 92篇 |
2004年 | 98篇 |
2003年 | 65篇 |
2002年 | 73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37篇 |
1998年 | 40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e Multiple Column Platform (MCP) semi-submersible is a newly proposed concept, which differs from the conventional semi-submersibles, featuring centre column and middle pontoon. It is paramount to ensure its structural reliability and safe operation at sea, and a rigorous 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hydrodynamic and structural performance for the novel structure concept. In this paper, the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MCP are performed.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in both the frequency and time domains based on 3D potential theory. The numerical models are validated by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obtained from extensive sets of model tests under both regular wave and irregular wave conditions. Moreover, a comparative study on MCP and two conventional semi-submersibles are carried out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Specifically, the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 natural periods and motion response amplitude operators (RAOs), mooring line tension are fully examined. The present study prov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novel MCP and demonstrates the potential possibility of optimization in the future study. 相似文献
992.
二连盆地西部SAR影像与TM影像复合处理及其地质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SAR与TM数据的不同特征,研究了SAR与TM影像的几何校正方法及波谱信息复合方法,将SAR影像与复合图像进行比较,并且分别用SAR图像和复合图像对内蒙二连盆地进行地质解译,发现雷达图像能够较好地反映沙漠覆盖区的隐伏构造信息,而TM与SAR的复合图像能够较好地发挥两种数据的优势,拓宽了遥感的波段范围,对于图像解译和实际应用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3.
提出了一种大范围倾斜多视影像自动连接点提取和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算法。首先利用POS数据对倾斜影像进行矫正并预测候选像对,使用SIFT特征进行影像匹配;然后利用并查集数据结构实现多视影像间连接点对应关系的快速确定;最后将POS数据和控制点数据作为带权观测值进行平差解算。选取3种典型的倾斜相机系统(组装轻量级倾斜相机、国产SWDC-5相机、微软UltraCam相机)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适应国内外流行的倾斜摄影系统,且一次性可处理的影像数目超过2000张;在相同条件下倾斜影像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的整体精度优于传统垂直摄影情形,实际精度可以达到水平方向0.75 GSD,高程方向2.0GSD。 相似文献
994.
995.
A. Baltzer B. Tessier H. Nouzé R. Bates C. Moore D. Menier 《Marine Geophysical Researches》2005,26(2-4):235-245
The presence of gas is a common feature in many seismic sections. However, the origin of the gas is often difficult to determine.
Recently acquired very high resolution seismic profiles using an IKB Seistec boomer provide useful insight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gas origins in a range of environmental settings including sea lochs and coastal lagoons. The gas features are described
both from a qualitative point of view through their acoustic facies, and quantitatively through the associated seismic signal
(polarisation, amplitude). Acoustic facies include acoustic turbidity, gas “curtains” and “blankets” as well as “white fringes”
and “black shadows”. All the features encountered have been related to specific gas nature generated by different sources
(organic matter degradation in paleo-valley infillings, waste material effluent). 相似文献
996.
贵州省不同地貌形态类型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揭示不同地貌形态类型区土壤侵蚀强度变化,尤其是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喀斯特区域,是地方生态保护战略实施亟需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基于ALOS、ZY-3、GF-1、Landsat和GDEMV2遥感影像数据,以及2762条野外采样验证数据,参照国家在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不同分类标准,实现10 m×10 m分辨率的贵州省2010年和2015年土壤侵蚀空间信息数据提取。进而结合贵州省地貌数据,通过构建贵州省土壤侵蚀的时空分析模型,实现对不同地貌形态类型,尤其是喀斯特区域和非喀斯特区域的土壤侵蚀强度的时空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2010—2015年,贵州省中—高海拔区域土壤侵蚀变化的动态度高于低海拔区域,土壤侵蚀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总面积达6468.13 km2。喀斯特区域的土壤侵蚀变化广度高于非喀斯特区域的土壤侵蚀变化广度,而且变化趋势基本上是从高一级的侵蚀强度向低一级的侵蚀强度变化。高盆地、中山、高中山土壤侵蚀强度减弱趋势明显高于其他地貌类型的趋势,但高中山仍是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区土壤侵蚀增强变化较为明显的区域。这说明自21世纪以来,在贵州喀斯特区域实施的生态修复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在土壤侵蚀防治过程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在今后贵州省进行土壤侵蚀防治的过程中,除了喀斯特区域的防治外,还需要同时注意非喀斯特区域的防治。 相似文献
997.
呼图壁至乌苏一带新构造变形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覆盖北天山山前呼图壁至乌苏一带的四景 L andsat TM卫星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为基础 ,结合野外实地考察所获取的地质资料以及烃源岩的生烃和排烃的盆地模拟分析结果 ,对呼图壁—乌苏地区第二、三排构造带上新世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变形特征、背斜和断裂构造的形成时代以及油气勘探方向进行分析和预测。该区第二、三排背斜构造的变形非常强烈 ,它们的构造变形始于上新世末期 ,早更新世末期是新构造变形最强烈的时期 ,这些背斜构造带在中更新世早期已基本形成。第二排背斜构造带的构造变形强于第三排构造带。有利烃源岩安集海河组的排烃高峰期在距今 0 .3Ma左右 ,晚于背斜构造的形成时期 ,其生成和排出的油气很有可能聚集于这些背斜构造中。发育于背斜构造核部或北翼一侧的逆冲断裂构造为油气的垂向运移提供了良好通道 ,但也可能导致油气的逸散和破坏。综合分析表明第三排背斜构造带中的西湖背斜、独南背斜、安集海背斜和呼图壁背斜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98.
本文以全极化SAR数据为研究对象。由于全极化数据相干矩阵T3或协方差矩阵C3服从复wishart分布,所以首先在此分布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假设检验方法构建似然比参数,用以表征地表地物的变化程度,然后利用基于广义高斯分布模型的EM迭代算法(GGM-EM)对变化信息进行初提取,最后充分考虑上下文信息,利用概率松弛迭代算法对初检测信息进行优化。该方法不仅全自动提取变化信息,而且经过非相干平均、初始分类、分类结果优化3次降斑去噪处理,因此检测精度较高。通过与传统对数比值法的比较,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