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48篇 |
免费 | 2261篇 |
国内免费 | 199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862篇 |
大气科学 | 1506篇 |
地球物理 | 1343篇 |
地质学 | 4793篇 |
海洋学 | 874篇 |
天文学 | 87篇 |
综合类 | 702篇 |
自然地理 | 73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255篇 |
2023年 | 327篇 |
2022年 | 420篇 |
2021年 | 444篇 |
2020年 | 433篇 |
2019年 | 472篇 |
2018年 | 393篇 |
2017年 | 425篇 |
2016年 | 471篇 |
2015年 | 484篇 |
2014年 | 684篇 |
2013年 | 588篇 |
2012年 | 611篇 |
2011年 | 609篇 |
2010年 | 545篇 |
2009年 | 514篇 |
2008年 | 551篇 |
2007年 | 511篇 |
2006年 | 422篇 |
2005年 | 412篇 |
2004年 | 383篇 |
2003年 | 414篇 |
2002年 | 355篇 |
2001年 | 349篇 |
2000年 | 290篇 |
1999年 | 253篇 |
1998年 | 281篇 |
1997年 | 289篇 |
1996年 | 246篇 |
1995年 | 195篇 |
1994年 | 197篇 |
1993年 | 177篇 |
1992年 | 170篇 |
1991年 | 182篇 |
1990年 | 168篇 |
1989年 | 138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25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8篇 |
1957年 | 5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碱渣与饱和卤水混合制成浆体回填到盐矿废弃盐腔可同时解决碱渣处理问题和地下废弃盐腔存在的地质隐患。回填碱渣强度是影响充填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提高回填碱渣强度,采用掺入粉煤灰制成复合碱渣对其强度特性进行改良。针对不同粉煤灰掺合比的碱渣开展了组成、力学和细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掺入粉煤灰能明显改善碱渣的强度,使其黏聚力、内摩擦角都大幅提高,抗剪强度大幅增加;(2)粉煤灰掺合比越大,增强效果越明显,但强度并非随掺合比呈线性变化,对黏聚力而言,在0~20%内的掺合比下增加速度最快,而对内摩擦角则在20%~30%的掺合比区间增加最快,对抗剪强度而言,0~20%的掺合比内增加最明显;(3)粉煤灰掺入还可显著改善碱渣的压缩固结特性,使其固结系数大幅提高,从而提高碱渣固结速度,缩短充填工期,其中在0~10%的掺合比内对压缩固结特性改善最显著;(4)矿物组成分析表明,粉煤灰掺入改变了矿物组成,使得亲水性矿物含量急剧锐减,进而改变了其沉积特性。而细观分析则表明,粉煤灰掺入使碱渣从絮凝团细观结构变成了粉煤灰充当骨架的充填结构,且粒间支撑和拉联效应明显。从增强效果提高、压缩固结特性增强、控制成本和工期综合分析表明,最优掺合比为20%左右,建议工程中以不高于20%的掺合比作为实用掺合比即可取得较为理想的充填增强效果。该研究为揭示碱渣增强机制及废弃盐腔碱渣充填工艺优化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2.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编绘并制印 (王化群主编 )、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沼泽图》于最近问世[1] 。这是我国沼泽学基础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 ,为推动沼泽学科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可喜 !可贺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在全球资源、环境、人口诸问题向人类提出挑战面前 ,沼泽湿地无论是作为一种自然景观和土地类型 ,还是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生态系统以及具有生物多样性的人类生存环境 ,越来越引起国际上学术界、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日益关注和重视。 1971年国际上签订了拉姆萨公约。我国政府于 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 ,成为缔约国之一。在… 相似文献
63.
64.
玄武岩类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的Th/Hf—Ta/Hf图解判别 总被引:99,自引:30,他引:99
Th,Ta,Hf是一组耐熔强亲岩浆元素,由于地球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其相互之间的比值关系能将深部作用的地球化学过程较好地恢复出来,玄武岩类,是原始玄武岩浆形成的岩石的Ta/Hf及Th/Hf比值,能较好地反映其源区的Th,Ta,Hf之间的分异特征,在一般情况下,这一特征与某种确定的大地构造环境有密切关系和确定的因果联系,可用来判别玄武岩类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及其源区Th,Ta,Hf分异特征,本文根据典型大地构造环境玄武岩类的Th,Ta,Hf数据,提出了玄武岩类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判别的Th/Hf-Ta/Hf双对数图及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65.
黄陵地块内部北西向雾渡河断裂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黄陵地块内部北西向雾度河断裂的几何学分段、运动方式和剩余变特征,指出晚更新世以来雾渡河断裂可能较为稳定。在暂不考虑全断层同时滑破的前提下,分段计算各段潜在地震强度为5.0≤M≤6.0。 相似文献
66.
为改变以单个监测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大坝变形规律的方法,提出位移强度概念,并以此作为分类标准,借鉴决策树算法,根据大坝所有监测点的坐标建立模型,计算并分析大坝在某一方向上的整体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从颜色信息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颜色迁移的单极化SAR图像彩色增强方法。该方法通过伪彩色编码将SAR图像变为过渡彩色图像,运用保持细节的颜色迁移方法在颜色迁移的过程中保留SAR图像的细节信息,用改变各通道系数的方式进行色调调整使得SAR图像与光学图像有着相同的颜色信息,并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8.
纹理特征向量与最大化熵法相结合的SAR影像非监督变化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具有明显的斑点噪声,在变化检测中,一般需要考虑空间邻域信息。本文结合SAR影像丰富的纹理信息,提出一种考虑空间邻域信息的高分辨率SAR影像非监督变化检测方法,用基于灰度共生矩阵(GLCM)的32维纹理特征向量构造差异影像。通过最大化熵法自动选取阈值,对精度指标随窗口大小的变化进行回归分析,得到适合于变化检测的窗口为11×11。试验表明,本文方法优于马尔科夫随机场法,可以减小斑点噪声的影响,有效提高高分辨率SAR影像变化检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69.
70.
如何从雷达干涉时间序列影像中获取更全面的相干目标集合,进行变形时间序列分析是当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文提出了改进的相干目标法,可获取更为全面且可信度高的相干目标集合,进而提高地表形变监测的时空分辨率和精度。根据雷达影像中同类型地物散射分布相近的特点,采用非参数同分布检验算法提取后向散射特性相近的同质点开展空间非局部滤波,提高干涉图的质量。与此同时,利用多尺度的极大似然条纹频率估计算法分离差分干涉图中的系统性相位,并基于同质点进行自适应相干性估计,获取相干性的平稳估计量,从而获取更多的相干点目标。利用20景TerraSAR-X条带模式时间序列影像,分别利用传统的及改进后的相干目标法对香港填海区域地表形变信息进行时序分析。对试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法在具有稀疏植被的填海区可有效增加相干目标点的提取,得到更为可信的沉降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