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74篇
地质学   653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61.
华南地区中生代动力体制经历了从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但对这种动力体制转换发生的时间和产生的地质效应则存在不同的认识。通过分析华南印支—早燕山构造层(D—J1-2)广泛发育的褶皱构造,识别了早中生代两个世代褶皱构造的横跨叠加型式,发现早期近东西向褶皱构造具有南北成带、晚期NNE向褶皱构造具有东西分区的区域展布特征。基于地层接触关系和早中生代岩浆岩和火山岩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统计分析,认为这两组叠加褶皱构造清楚地记录了华南早中生代两期挤压事件,近东西向褶皱是对印支早期华南地块南北边缘碰撞造山事件的远程响应,NNE向褶皱则起源于燕山早期((170±5)Ma)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大陆之下低角度俯冲作用,两者发生转换的时代在中晚侏罗世之交。伴随这两期构造挤压而产生的地壳增厚分别诱发了华夏地块三叠纪和晚侏罗世地壳深熔作用和岩浆侵入活动。华南两组叠加褶皱构造的识别为进一步探讨早中生代从碰撞动力构造体系向俯冲动力构造体系转换提供了关键的构造地质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2.
安徽大别山团岭花岗岩体岩石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团岭花岗岩体侵位于大别山南部超高压变质带变质表壳岩中, 由细粒少斑二长花岗岩和中粒少斑二长花岗岩组成。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的研究, 确定其为S 型花岗岩, 源岩可能来自大别山变质杂岩。结合同位素资料, 认为其属燕山期花岗岩, 侵位机制为底辟式强力就位。  相似文献   
163.
湖南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其地球物理场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湘雄 《湖南地质》1992,11(4):334-342
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地球物理场特征,这些特征,显然是划分不同构造单元的准则之一。湖南大地构造分区的焦点,是江南地轴的归属问题,本文根据地震和重磁资料等,论述了它隶属于扬子准地台的合理性。指出省内两个一级构造单元的分界应在江南地轴东南缘,其南西段与传统界线一致,北东段有重大改变,应将衡阳盆地和浏阳隆起包容到江南地轴区。最后,本文突出地球物理场特征,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我省Ⅱ、Ⅲ、Ⅳ级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164.
以高山站为背景研究城市化对气温变化趋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1957~2005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对比分析了中国东部7组高山气象站和山下附近的城市气象站年 与四季气温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利用高山站作为气候变化背景场来分析城市化对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变化趋势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及其对气温变化非对称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变化趋势城市站多比高山站大,而最高气温变化趋势高山站多比城市站大;城市站最低气温变化趋势均大于最高气温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现象,而高山站这种表现十分微弱.城市站气温变化受到明显的城市化影响,对于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以正影响为主,而对于最高气温为负影响为主,说明城市化对气温变化的影响也存在非对称性.城市化影响的非对称性是气温变化非对称性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5.
地质图切剖面中褶皱构造的计算机辅助编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计算机对褶皱的处理能力的强弱,是决定地质图切剖面计算机辅助编绘系统实用价值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兰姆赛分类方案为基础,通过褶皱形态的几何特征分析,提出一种针对简单背,向斜构造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算法,并编写出相应的褶皱剖面形态的模拟程序,利用各种不同形态的褶皱实例进行试验。证明该种算法正确可靠,将其嵌入作先前开发的地质图切剖面编绘程序中,可大大提高地质图切剖面编绘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6.
矾山岩浆岩型磷(铁)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矾山磷(铁)矿床生成的海西─印支期,各方向深大断裂同时活动,为岩体和矿床源源不断地提供物源;张宣幔枝构造外围拆离滑脱带为其提供容岩空间;岩体在复盖层下的巨厚沉积盖层中分异、演化,同时伴随着印支期开阔宽缓的褶皱。它充分反映了矿床生成于准地台活化初期的大地构造背景环境。  相似文献   
167.
对称和非对称载荷下声发射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自行开发的岩石破裂过程分析RFPA^2D系统,研究了对称载荷和非对称载荷下岩样的破坏过程以及破坏过程中所呈现的声发射特征。数值模拟结果演示两种条件下由微破裂诱致宏观破坏的演化过程以及和微破裂相关的声发射事件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事件序列特征。数值模拟结果指出,和对称载荷压缩实验相比,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在非对称载荷压缩实验中局部的剪切破坏的发生以及一个更加局部化的声发射事件源分布。从物理意义上讲非对称载荷实验提供了在预定破裂路径下研究脆性破坏的方法,从声发射研究方面来说非对称实验比对称实验能更好地观察声发射事件源的局部化。  相似文献   
168.
吉林深震群位于中国东北大陆板缘古生代地槽褶皱系内,上叠有中新生代断陷裂谷盆地。区内广泛喷溢了βN_2—βQ_4玄武岩浆,深震震中大多位于火山口、火山锥玄武岩内附近。从岩浆幔漂包体、岩浆岩化、岩浆携带的上地幔岩石组合出现顺序的综合判断,上地幔可分出Ⅷ层序以及推断的深震源Ⅸ层序列,据平剖面分析深震与玄武岩浆共生活动。日本海沟—我国深震区中深源地震震源机制解表明P轴呈连续地插入我国东北上地幔深度590km层内并持续活动,深震发生的动力来自西太平洋岩石圈板块俯冲消减运动本身的挤压应力活动。  相似文献   
169.
辽宁盖县猫岭金矿床毒砂的矿物学研究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盖县猫岭金矿床以毒砂和磁黄铁矿为主.毒砂可划分为大颗粒毒砂、细脉状及毒砂石英脉中的毒砂和细粒浸染状毒砂三种性状.毒砂与金矿化密切相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矿区毒砂为“硫”毒砂,形成于中低温条件、中深部位.毒砂中δ~(34)S值同辽河群的δ~(34)S相一致,表明毒砂中的硫来源于辽河群.毒砂矿物标型特征指示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170.
王茂春 《矿产与地质》1992,6(5):347-351
在研究黔西南表层脱底褶皱地表地质特征和其形成机制的基础上,认为黔西南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是成岩期后构造作用下的产物,受控于表层脱底褶皱,并提出了金矿远景区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