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22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31.
朱琳  黎磊  刘素  李裕瑞 《地理研究》2019,38(3):535-549
村域是我国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村域土地利用功能的合理发挥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多元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村域土地利用功能变化及影响机制进行了理论探究,然后以成都市郊区江家堰村为例,定量揭示了其发展转型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功能变化、影响机制,提出了土地多功能利用助推乡村振兴途径。结果表明:① 土地利用功能因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变更发生变化,并受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条件、区域政策等间接影响,不同类型乡村其土地利用功能变化趋势往往不同;② 江家堰村经历了乡村旅游发展阶段、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阶段,其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功能转化为生产-生态复合功能,生活功能转化为生产-生活复合功能,土地利用功能呈现多元化和复合化特征;③ 大城市郊区乡村土地利用功能变化受自然因素、区位条件、产业转型、区域政策及土地利用主体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乡村振兴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的多功能属性,促进乡村价值提升。  相似文献   
132.
乡村振兴规划体系与关键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守庚  吴思  刘彦随 《地理研究》2019,38(3):550-562
推进乡村振兴规划体系与关键技术研究是当前保障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本文深入分析乡村振兴规划内涵和本质特征,探讨乡村振兴规划与相关规划的衔接,构建规划基本体系框架,提出规划关键技术与方法。研究发现:① 乡村振兴规划核心在于从宏观层面科学引导乡村五大发展目标统筹共建,具有宏观战略性、前瞻性、统筹性、综合性等特点。② 乡村振兴规划需以“新型城镇化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为重要依据,突出对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乡村建设规划等的引导。③ 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乡村振兴规划体系框架可以“国家-省-市县”三级规划为基础,以特定目标跨区域规划为辅助。④ 遵循“振兴基础诊断-振兴目标剖析-专项规划制定-保障机制与措施建立”的技术路线,规划内容需重点围绕“二十字方针”,提出差别化的五大发展目标及实现路径或方案。⑤ 需强化乡村地域系统诊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地域模式类型甄别等关键技术在规划中的应用,以推进系统化规划技术范式的形成。研究结果有望为推动乡村振兴规划理论体系的建立及各级部门编制乡村振兴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3.
人力资本是构建农户生计的关键要素,从人力资本视角探讨农户生计选择对于推动农户生计转型、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西南贫困山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案例区,采用2018年508个农户样本数据,应用回归模型,估算了人力资本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是山区农户生计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不同,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教育文化、健康状况对非农生计策略的选择具有正向影响,且高山区>二半山区>河谷区,健康状况对河谷区农户生计选择影响不显著;非农技能培训对非农生计策略选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高山区>二半山区>河谷区;农业技能培训对非农生计策略选择具有负向影响,且高山区<二半山区<河谷区,但其对高山区农户生计选择并不显著;青壮年劳动力倾向于选择非农生计,务农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高山区表现最为突出,二半山区次之,河谷区较不明显。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探讨了人力资本、劳动力转移与乡村发展之间辩证关系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4.
Wu  Yifan  Feng  Weilun  Zhou  Yang 《地理学报(英文版)》2019,29(5):762-778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Land is the roo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its core is to reinvigorate land resources through the building up of land capacity. Since the late 1990s, land...  相似文献   
135.
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理论解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屠爽爽  龙花楼 《地理科学》2020,40(4):509-517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中国传统乡村聚落空间面临剧烈分化和重组。在阐释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概念内涵基础上,基于宏观和中微观层面、客体和主体系统探讨了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机理,并提出了乡村聚落空间重构过程中需关注的要点。结论如下:① 乡村聚落空间重构即为适应城乡发展要素的变化,行为主体采取经济、技术、政策等手段调整村镇空间等级体系及干预单体聚落内部土地资源配置,以协调乡村地域人地关系的过程,具有重构内容复合性、重构目标多元性和重构过程复杂性的特点。② 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折射着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制度演化、技术发展等宏观环境的变迁,并根植于所在乡村地域自然-经济-社会等客体系统的约束框架之内,凝聚着利益行为主体间的博弈、对抗、竞争与合作关系。③ 乡村聚落空间重构应正确处理人口-土地-产业关系,充分重视聚落的文化和生态价值,有效发挥政策和制度的支撑作用,以促进新时期乡村地域系统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36.
叶超  于洁 《地理科学》2020,40(4):528-534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有机结合并进行城乡共治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关键。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研究文献,认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应聚焦两大战略的共生效应,科学评价城乡耦合程度,明确城乡融合的时空格局,提炼两大战略的耦合机制。要实现城乡融合,需要深入探究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点和时空差异,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学科交叉,从空间、经济、社会3方面入手,厘清城乡在行政管理、土地、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间的关系,倡导多维制度联动改革,从国家、省域、城市、县域、乡镇到社区,通过多尺度整合,重构城乡融合的理论,激发以社区为核心的基层治理活力,进而创新中国城乡共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7.
宁志中  张琦 《地理研究》2020,39(10):2201-2213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乡村进入优先发展的关键阶段。科学认知乡村优先发展导向下的城乡要素配置规律与保障途径,对于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立足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及“要素-结构-功能”的发展逻辑,解析乡村优先发展导向下城乡关系与要素优先保障的科学内涵,梳理中国城乡关系与要素流动的演变特征,进而从要素整合、空间融合和机制协同3个层面构建乡村要素优先保障的调控框架。结果表明:乡村优先发展是立足乡村要素、优化乡村结构、实现乡村功能的演变过程;中国城乡关系经历了城市优先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到城乡融合发展阶段,乡村要素配置总体上呈现可流动要素类型少、要素流出难、要素流入难、要素留下更难的“一少三难”状态;在当前阶段,亟需通过扩大乡村可流动要素类型、增强要素流动权能、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以及疏解乡村流入城市的要素存量、扩大要素流入乡村的渠道和扩展城乡“灰色空间”等多种途径,以实现“乡村富余要素流得出、城市要素流得进、稀缺要素留得下”的乡村要素优先配置目标,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138.
论乡村聚落转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曲衍波 《地理科学》2020,40(4):572-580
在人类聚居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土地利用转型等理论基础上,从物质-社会空间耦合的视角阐释乡村聚落转型的概念内涵及其表征要素,揭示不同历史阶段乡村聚落空间从同质同构转向异质异构的基本特征,剖析外缘拉力、内生推力和系统突变力综合作用下的乡村聚落转型驱动机制,设计乡村振兴目标导向下乡村聚落转型分区、分类、分模式的路径体系。研究认为,乡村聚落转型应该调节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协同演进,着力提升乡村聚落的内生动力和应对外界干扰抵御、适应和转型的能力,分类、有序的推进乡村聚落多元化发展并驱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9.
现代渔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战略、经济、文化、社区等4个层面论述了现代渔业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从战略层面看,现代渔业是调整大农业内部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从经济层面看,现代渔业是发展农村经济新的亮点和着力点;从文化层面看,现代渔业是促进现代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石;从社区层面看,现代渔业有助于运用先进的理念引领新农村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