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0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04篇
地球物理   486篇
地质学   91篇
海洋学   742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采用点荷载试验对所采煤样抗拉强度进行了室内测定。在煤体波速原位测试及煤岩波速的实验室测定的基础上,对煤体完整性系数进行了计算,并以准煤体强度理论为依据,利用点荷载强度与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计算出煤体抗拉强度。结果表明:煤体完整性系数为0.47,抗拉强度值为0.08MPa,研究结果可为地下工程中煤体抗拉强度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2.
基坑尺寸影响其支护结构的变形特征,在大尺寸基坑中,长冠梁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晰。为探究其受力、变形形式及对其他支护结构的影响,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大、小尺寸基坑的冠梁荷载条件及约束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长、短冠梁的基本变形特征;通过数值法验证了长冠梁的变形特性,并对冠梁完整性、锚杆预应力的设置效果等进行了评价;通过总结长冠梁支护效果的优劣点,提出了一种拼接式的新型冠梁,利用数值法对其支护效果、抗破坏扩展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长冠梁比短冠梁有更完整的“波形特征”,该特征可能恶化局部排桩的稳定条件、阻碍预应力锚杆发挥作用,提出的新型冠梁通过先铰接、再刚接的方式,在减小变形、提高锚杆支护效力的基础上,保留了传统冠梁加强支护结构整体性的作用,是一种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03.
井间地震数据的波动方程偏移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井间地震数据成像技术的一些缺陷并根据井间地震数据的特点,利用井间上、下行反射波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波动方程的井间地震反射波偏移成像技术,该技术既考虑了井间地震数据的运动学特征(时间信息),又考虑了动力学特征(振幅信息).以PC机集群为计算平台,Linux为操作系统,设计了井间地震炮域波动方程偏移成像并行计算流程,并且在64位联想机群上用井间模型数据和某油田的实际数据对该技术和计算流程进行了测试和试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成像方法和并行算法正确、实用且计算效率高.  相似文献   
904.
波动方程偏移成像阴影的照明补偿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地下复杂构造和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影响,使地震波对地下目标的照明出现不均匀性,地震采集系统难以有效地获取地下某些目标的反射信息,进而使数据偏移成像在这些目标体上出现成像阴影. 根据波场和Green函数的窗口Fourier框架展开,利用角度域波动方程偏移成像和波动方程照明分析,并结合波动方程反演理论,提出一种角度域波动方程偏移成像阴影照明补偿方法. 这种补偿方法能同时考虑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和波场传播路径对偏移成像的影响,消除复杂构造区的偏移成像阴影,改进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在复杂构造区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905.

利用声波测井获取地层各向异性已成为储层油气评价的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单极和偶极振型联合反演地层各向异性的阵列声波处理方法,采用VTI(vertical transversely isotropic)介质斯通利波和弯曲波频散特征,分频段联合求取各向同性面内剪切模量,反演精度相比于传统方法得到了提高;研究了一种同时适用于单极和偶极声波测井的仪器标定方法,消除了仪器对井孔声传播的影响.通过对数值模拟数据的处理和现场测井数据的应用,验证了新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工作为利用阵列声波测井资料评价横观各向同性地层中横波速度的各向异性提供了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06.
基于波动方程三维表面多次波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与传统的二维表面多次波预测算法相比,基于波动方程的全三维表面多次波预测方法无需对地下介质做简单近似,其更符合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真实状况,是地震资料处理中解决多次波预测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本文从三维多次波预测的基本理论出发,给出了全三维多次波预测算法的预测矩阵表示、计算方法以及实现条件,采用GPU(图形处理器)加速全三维表面多次波预测,较传统的CPU串行计算,GPU并行预测表面多次波的计算效率约提高165倍.文中分别利用二维和三维表面多次波预测算法对理论模拟的含表面多次波的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多次波预测计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二维算法,文中所述的基于波动方程的全三维表面多次波预测效果明显改善,其计算精度更高,辅以合理有效的自适应相减算法,可获得高精度的地震勘探资料表面多次波压制数据.  相似文献   
907.
基于散度和旋度纵横波分离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纵、横波的分离是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中很重要的一步,其分离结果直接影响到后续数据处理的质量.各向同性介质中纵波为无旋场,横波为无散场,因此可以在频率-波数域利用散度和旋度算子对地震记录进行纵、横波分离,但是此处理过程必须知道地表处的纵、横波速度.本文给出了一种估算地表纵、横波速度的方法,可以在纵、横波速度值未知的情况下,将其估算出来.针对弹性波场进行散度和旋度运算时,纵、横波的相位和振幅比发生改变的问题,本文给出了相位和纵、横波振幅比的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908.
随机介质表征的地球介质自组织性,体现了地球内部复杂介质的统计性特征,对理解地球内部构造和动力学演化有重要的意义.波前愈合效应是自组织介质散射效应的体现,会导致高频近似射线理论的计算走时和真实波场到时有一定的差异.为了研究射线理论在自组织介质中的适应性范围,本文选取高斯型和指数型自相关函数来描述自组织介质,采用非均匀化多尺度方法进行大尺度地球模型的波场模拟.利用互相关方法求取背景速度场与附加自组织介质速度场之间的波场走时差,并与由射线理论得到的走时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非均匀化多尺度方法在节省计算时间的同时,又可保持计算精度.介质相关长度越小、波长越长且传播距离越远时,波前愈合效应越强.当相关长度a、波长λ以及传播距离L之间满足a/(λL)1/2≤0.5时,波前愈合效应显著,且随着比值减小两者差异增大,波前愈合效应在增加,在该范围内射线理论计算走时的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909.
针对微地震裂缝解释的复杂性,从震源矢量场的重建开始研究,在研究VTI介质速度模型各向异性条件下的走时和透射系数的变化特征基础上,形成了各向异性条件下的群、相速度及透射系数的计算方法.针对多级检波器水平分量朝向的多向性特点,提出了多级检波器水平分量的偏振分析方法,得到了完整的水平特征矢量,克服了单级检波器水平分量偏振分析构建特征矢量信息不全的问题,形成了高精度微地震事件定位方法,实现各向异性VTI介质速度模型的高斯束微地震格林函数正演模拟.利用格林函数模拟场、观测记录场,从构建完整场研究入手,重建震源矢量场.根据重建的震源矢量场,提出了裂缝解释的全新的系列方法,包括单条裂缝、裂缝网络的解释方法.通过实际资料的测试分析,验证了研究技术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10.
一种利用双源反激的随钻声波测井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钻单极子纵波测井时存在很强的钻铤波的干扰.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双源反激随钻声波测井方法,从数据采集环节对钻铤波进行压制;在后续数据处理中结合声波干涉法,从而实现一种无需隔声装置的随钻声波测井方法.理论模拟表明双源反激方法可以有效压制钻铤波,地层波的信噪比也能得到相对增强.对钻铤波压制后的数据进一步用声波干涉法处理可以从中提取地层纵波信息.设计了实验样机,并在空气中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工作频率下该方法对钻铤波均有明显的压制效果,即使在5 kHz低频情况下钻铤波也能压制到原来的25%.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应用该方法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对钻铤强度的破坏,并能扩展现有随钻声波测井仪纵波测量的工作频带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