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263篇
海洋学   8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4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笔者在冲绳海槽海底玄武岩基质中发现的中酸性玻璃质熔体 ,与以往在基性火山岩中发现的玻璃质熔体存在明显的差异 :( 1)在存在状态上 ,前者呈充填状态存在于细小的基质矿物之间 ,其体积明显受到岩浆冷却速率的制约 ;后者常出现富铁相和富硅相两种熔体共存现象 ,且一种熔体常呈球状分布于另一种熔体中。 ( 2 )在成分演化上 ,前者随着冷却速率的降低 ,成分向酸性方向演化 ;后者的成分与冷却速率间的关系不明显 ,一直表现为富铁相和富硅相两端员成分 ,缺失中间过渡成分。这两种类型的熔体 ,分别反映了幔源岩浆不同的演化过程 :冲绳海槽海底玄武岩中的中酸性玻璃质熔体 ,反映了幔源岩浆结晶分异演化过程 ,并记录了演化过程中各阶段产物的特征 ;而以往在基性火山岩中发现的富铁相和富硅相两种熔体的共存现象 ,反映了幔源岩浆的熔离过程 ,并记录了熔离产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32.
湘中锡矿山式锑矿锑与砷、金的共生分异现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陶琰  金景福 《矿物学报》2001,21(1):67-72
通过湘中锡矿山式锡矿矿化蚀变特征及矿化蚀变岩石微量元素统计分析,阐述了成矿作用中锑与金、砷共生分异的现象,并以因子分析为手段,提取成矿作用中最主要的两个特征因子,综合地质分析,指出锑矿成矿过程中主要包含有两种地质作用:硅化与锑矿化。硅化和锑矿化分别同砷、金富集和锑矿质沉淀析出相联系,从而造成锑与金、砷共生分异。硅化作用主要在成矿早期,温度较高(200-300℃),砷、金主要在这一阶段析出。锑矿化则集中发生在成矿作用晚期,温度较低(100-200℃),辉锑矿以裂隙充填方式沉淀成矿。对锑与金、砷共生分异的认识较好地解释了矿化带上成矿特征指示元素在元素聚类分析中不相关的矛盾。  相似文献   
33.
攀西地区红格层状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红格岩体赋存有大型钒钛磁铁矿床,在橄辉岩相带和辉石岩相带底部有铂族元素(PEG)的矿化,是攀西层状岩体中重要的岩体之一,系统分析了红格层状岩体不同岩相带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探讨了岩浆的结晶分异演化过程,提出岩体主体上是由一个岩浆房经正常的结晶分异形成的,底层的硫化物富集带和中上层位的钒钛磁铁矿是岩浆结晶分异产生的堆积相,并非是岩浆多次脉动式补给的结果。  相似文献   
34.
中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大震重复性和大震减震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物质分异的角度出发并利用现代小震活动资料,讨论了东南沿海地震带历史大震震源区及其附近,今后一段历史时期内是否有大震(M≥0)震源区大震重复性和大震减震作用问题。结果表明,这些历史震源区目前还处在减震阶段,今后一段时间只能以小震或中强地震的活动特点来显示这一弱化区。  相似文献   
35.
新城-黄陂走滑韧性剪切带的动力分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新城-黄陂断裂带中合河-殷店右行走滑韧性剪切带内糜棱岩类岩石化学成分、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随Ss-Sc夹角和古差异应力(△δ)的变化梯度的研究,初步探讨了右行走滑韧性剪切带的动力分异作用。  相似文献   
36.
内蒙古巴尔哲碱性花岗岩稀有稀土特大型矿床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一种新类型工业矿床,其规模居亚洲第三位.含矿岩体为燕山期碱性花岗岩,岩体普遍矿化,岩体即是矿体,矿石品位富,稀有稀土元素种类多,其共生伴生矿物多达44种,工业矿物以羟硅铍钇铈矿、烧绿石、铌铁矿、锌日光榴石为主.  相似文献   
37.
锡在地质过程中表现出亲氧、亲硫和亲铁三重特性。在地幔岩浆过程中,锡是一种中等不相容的金属元素。锡成矿主要与酸性岩浆活动有关,其地球化学性质决定了其成矿主要受源区性质、氧逸度以及挥发分含量、岩浆结晶分异等因素控制。高度结晶分异可使锡在岩浆中进一步富集,是锡成矿相关花岗岩的普遍特征;锡为变价元素,岩浆体系氧逸度影响源区中锡的迁移能力和分离结晶过程中锡的元素行为,还原性岩浆体系有利于锡富集成矿。富含F、Cl和B等挥发组分对锡元素的迁移和富集起积极的作用。全球锡矿床分布与俯冲带关系密切,特提斯和环太平洋构造域是主要蕴藏区。重要的锡成矿事件表现出区域性和阶段性的特征。结合锡的地球化学特性以及锡矿分布特征,我们认为最有利锡成矿的动力学机制是俯冲板片后撤机制。俯冲板片后撤引发深部软流圈地幔上涌,导致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形成低氧逸度、富F、Cl和B等花岗岩,有利于锡成矿。对于华南晚白垩世锡成矿事件,新特提斯洋俯冲板片发生后撤是其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38.
砬子山岩体出露于华北地台抚顺—清原古隆起带与吉黑地槽的相接部位。砬子山岩体是由石英闪长岩、似斑状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构成的杂岩体。4个岩性不同的侵入体构成连续的中-酸性钙碱岩石序列。岩体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表明4个侵入体是同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岩浆的演化机制为深部岩浆分异作用,岩浆则是来源于下部地壳。  相似文献   
39.
横断山区植物区系的基本特点为,植物种类多,古老植物多,特有植物多,地理成分复杂,各地理成分联系复杂,植物分化强烈。  相似文献   
40.
The mid-Holocene eruptive products of Nevado de Longavívolcano (36·2°S, Chile) are the only reported occurrenceof adakitic volcanic rocks in the Quaternary Andean SouthernVolcanic Zone (33–46°S). Dacites of this volcano arechemically distinct from other evolved magmas of the regionin that they have high La/Yb (15–20) and Sr/Y (60–90)ratios and systematically lower incompatible element contents.An origin by partial melting of high-pressure crustal sourcesseems unlikely from isotopic and trace element considerations.Mafic enclaves quenched into one of the dacites, on the otherhand, constitute plausible parental magmas. Dacites and maficenclaves share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mineral chemistry,whole-rock isotope and trace element ratios, highly oxidizingconditions (NNO + 1·5 to >NNO + 2, where NNO is thenickel–nickel oxide buffer), and elevated boron contents.A two-stage mass-balance crystal fractionation model that matchesboth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is proposed to explain magmaticevolution from the least evolved mafic enclave to the dacites.Amphibole is the main ferromagnesian phase in both stages ofthis model, in agreement with the mineralogy of the magmas.We also describe cumulate-textured xenoliths that correspondvery closely to the solid assemblages predicted by the model.We conclude that Nevado de Longaví adakitic dacites arethe products of polybaric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from exceptionallywater-rich parent magmas. These basaltic magmas are inferredto be related to an exceptionally high, but transient inputof slab-derived fluids released from serpentinite bodies hostedin the oceanic Mocha Fracture Zone, which projects beneath Nevadode Longaví.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that is modallydominated by amphibole, with very minor garnet extraction, isa mechanism for generating adakitic magmas in cold subductionzones where a high flux of slab-derived fluids is present. KEY WORDS: adakite; amphibole; Andes; differentiation; Southern Volcanic Z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