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502篇
海洋学   65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41.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二段泥岩中发育大面积巨厚辉长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辉长岩具有中等TiO_2含量(2.15%~2.24%),较低MgO(5.77%~5.86%)、K_2O(1.18%~1.25%),P_2O_5(0.36%~0.39%)含量,且Na_2OK_2O,指示其类似于板内拉斑玄武岩。辉长岩ΣREE为105.61×10~(–6)~111.26×10~(–6),富集LREE,(La/Yb)_N=8.74~9.64,具有右倾型稀土配分模式;与原始地幔相比,富集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以及高场强元素Nb、Ta、Zr、Hf,呈现板内碱性玄武岩特征,是地幔物质上涌与上覆薄而年轻的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的产物?结合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辉长岩形成时间介于37~32 Ma,代表福山凹陷古近系辉长岩的侵位年龄,是古近纪岩石圈持续伸展环境下的产物?这对探讨福山凹陷以及中国东南部古近纪构造活动及岩浆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42.
乌石凹陷南陡坡带流二段是近年北部湾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层系。为明确砂体及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以钻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为基础,逐一对流二段沉积体系源-汇系统各要素进行精细解剖,并结合断裂体系的分析,探讨了断裂-物源耦合控砂模式及有利储层分布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区域性湖退促使了流二段中亚段扇三角洲体系的形成;F7断裂展布及活动特征控制了砂体的分布,总结建立了3种类型的断裂控砂模式,断坡带和断裂转换带控制了大-中型扇三角洲体系的发育;母岩类型的差异是储层溶蚀强弱不同的主要原因,中-西区母岩以磁铁矿型花岗岩为主,沉积物中含较多的钾长石等不稳定矿物,溶蚀孔发育,后期的溶蚀作用极大地改善了储层物性。综合以上分析,认为中-西区因大-中型扇三角洲体系发育且储层物性较好,是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543.
使用西湖凹陷某构造的常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储层物性分析资料,利用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溶蚀率等参数,定量研究了西湖凹陷某构造低渗储层成岩演化序列及孔隙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1)研究区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粒间溶蚀孔是最主要的次生孔隙类型。(2)机械压实作用是储层低渗的主要因素,导致原始孔隙度损失达65%,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溶蚀孔隙一定程度上使储层物性变好。(3)研究区处于中成岩阶段A2期和中成岩阶段B期,成岩演化序列为: ①脆性颗粒破碎,塑性颗粒变形,局部绿泥石衬边胶结; ②部分长石及岩屑早期溶解,早期石英次生加大; ③碳酸盐胶结并交代石英、长石等,石英颗粒发生溶蚀作用; ④碳酸盐、长石、岩屑等矿物溶蚀形成次生孔隙,石英次生加大; ⑤晚期铁方解石少量胶结、交代。该研究成果可为西湖凹陷低渗气藏优质储层的预测与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44.
Muglad盆地是中非剪切带南侧的一个中?新生代陆内裂谷盆地,Fula凹陷是其北部的一个富油气凹陷。对于该地区断裂控烃作用研究,前人主要集中在断裂控制圈闭形成、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及为油气运移聚集提供通道等3方面,而对其他控制作用研究不足。故本文基于地震、地质及地化资料,对Fula凹陷断裂形成演化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Fula凹陷断裂第一、二期裂陷期活动性较强,控制“继承型”凹陷的形成;2)第一、二裂陷期断裂活动性较强,使Fula凹陷主要发育Abu Gabra组烃源岩与中部成藏组合;3)中央断裂带与西部陡坡带内断裂控制构造及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Abu Gabra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通过中央断裂带的主干断裂及断层①向上部圈闭中运移成藏。  相似文献   
545.
伸展构造区转换带是伸展不均衡的结果,它在协调伸展构造发育的同时,本身又产生不同的变形特征,因此,对其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研究断层的产生、连接和发育的三维构造样式。本文通过研究东营凹陷北部转换带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并进行转换带物理模拟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东营凹陷北部典型构造转换带的类型为同向趋近型;2)定量研究转换带的伸展量和伸展率,得出E2s3中时期东营凹陷北部属于强烈伸展阶段,认为转换带的主要发育时期为E2s3中时期;3)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转换带的成因演化,划分出了转换带发育的4个阶段:孤立阶段、“软连接”趋近阶段、“软连接”破裂阶段和“硬连接”阶段,其中模拟的“硬连接”阶段对应的是E2s3中时期,是转换带的主要发育时期;4)转换带上发育的裂缝和小型断层,可作为油气运移通道,而转换带附近的三角洲砂砾岩沉积扇及转换带浅部地层都可作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  相似文献   
546.
位于我国东部的许多新生代盆地,在地质历史时期发育了巨厚的岩盐沉积。尽管这些盆地的成盐模式研究已经历了40多年,但由于缺乏“深水成盐”的现代沉积模式,到底是“深盆-深水”还是“深盆-浅水”成盐,一直难以定论。为了理解“深水成盐”的控制因素,很多现代盐湖开展了水文学和水化学调查,然而这些湖盆的矿物组合各不相同,“深水成盐”的形成条件和控制因素尚不清楚。本文对死海、佛瑞湖等“深水成盐”的现代盐湖以及我国东濮凹陷沙三段的成盐特征进行了解剖,从盐度、水深、湖平面波动以及卤水分层等角度探讨了“深水成盐”的形成条件,对比分析了“深水成盐”的相对位置以及沉积物特征,总结了“深水成盐”的识别标志。研究表明,盐岩层系在岩心和测井资料上显示出多尺度的旋回性。“深水成盐”为水深较大的洼陷中心成盐,与盆缘的“浅水成盐”同盆共存。沉积相对岩盐层系的结构和组成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洼陷带的“深水成盐”,主要在洼陷带的卤水-湖底沉积物界面附近,析出和增生粗晶的盐类矿物,常与富含有机质和黄铁矿的暗色泥岩共存;而湖滨附近的“浅水成盐”,单层厚度薄,结晶粒度细小,通常含有较多的陆源碎屑。死海为代表的现代盐湖以及东濮凹陷等古代成盐盆地的沉积特征表明,“深水成盐”发生于湖平面的下降期,而且卤水剖面的厚度对蒸发岩的形成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同时具有“深水”和“深盆”特征的内陆盐湖更容易形成单层厚度大、横向稳定的岩盐沉积。本研究有助于改变人们以往对内陆湖盆成盐机理的认知,尤其是现代盐湖的卤水分层析盐特征,对解读地质历史中的其他成盐事件具有重要启示。基于现代沉积实例的“深水成盐”识别标志,可以为古代岩盐沉积模式的建立提供限定条件。  相似文献   
547.
548.
茆书巍  郝雪峰  巩建强  张鹏飞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105-67z1106
正近年来,随着深层油气勘探的推进,深部地层研究越发受到重视,东营凹陷中深层沙四段是近年来重点勘探层位。基于ICP-AES元素、C-O同位素等分析表明民丰地区沙四段总体处于干湿交替的沉积环境,期间经历了多次的湖侵-湖退-湖侵的演变过程。沙四上沉积期总体处于局限的强还原-还原环境,沙四下总体处于相对开放的强还原、  相似文献   
549.
利用岩芯、薄片、扫描电镜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南堡凹陷南部深层古近系沙一段(沙河街组一段)优质碎屑岩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揭示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①南堡凹陷南部沙一段优质碎屑岩储层属于低孔中渗储层,发育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微裂缝;②沙一段沉积期处于强水动力沉积环境,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普遍发育,岩性主要为中粗砂岩、含砾砂岩和砂砾岩等粗岩性,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石英、岩浆岩岩屑等刚性组分含量高,储层在强压实作用下仍保留了局部原生残余粒间孔,部分刚性组分强压条件下形成微裂缝;③沙一段与东三段为区域不整合接触,大气水的酸性流体在成岩初期以及烃源岩成熟之后产生的有机酸在成岩后期通过油源断裂和不整合面进入储层,造成长石、易溶碎屑等组分溶蚀形成次生孔隙,溶蚀作用不仅增加孔隙空间,而且扩大喉道宽度。结论认为:粗岩性和高刚性颗粒含量为原生孔隙的保存提供了物质基础;油源断层、不整合面为酸性流体的进入提供路径,促进了次生孔隙发育。  相似文献   
550.
断层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体现在油气藏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断层输导油气和封堵油气的双重作用。究竟起哪种作用主要取决于断层不同部位、不同层段封堵能力和输导能力的差异性。本文基于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大量断层圈闭油藏的实际钻井资料,从断层活动速率、生长指数、泥岩涂抹因子(SSF)、断层泥比率(SGR)等角度建立了油气"穿断运移"模式和定量评价方法。指出对于恩平凹陷新近系圈闭而言,当控圈断层粤海组沉积期的活动速率<10m/Ma或生长指数<1.1、SSF>1.8~2.1或SGR<0.35~0.42时,油气能够横穿断层运移。基于这项研究,预测了恩平凹陷北部隆起带A1、A3、A4和南部隆起带A20等构造控圈断层的侧向开启部位和层段,推动了多个构造的钻探和3个商业油田的发现,证实了油气"穿断运移"模式和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对具有类似地质特征的地区具有良好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