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5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651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145篇
地质学   1669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34篇
自然地理   17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91.
Abstract Whether there existed the Songpan-Garzê massif is a controversial problem. This paper expounds and proves that the old basement of the massif is represented by the pre-Sinian granitic rock series. This massif and the South Qinling fold belt might both be a part of the old Yangtze platform. Rifting generated by the Caledonian orogeny in the terminal Early Palaeozoic caused the massif to be disintegrated from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the Yangtze platform. This disintegration, however, was not thorough, and the rift troughs were later gradually closed and filled up. The Emei taphrogeny that was initiated in the Early Permian Maokou'an Stage involved a second disintegration of this massif from the Yangtze platform. The rift line largely goes along the Muli-Pingwu line. This rifting belongs to synchronous extensional rifting at peripheries of the Yangtze platform and in its interior, showing that the posterior, lateral and interior extension resulting from rapid northward shift of the Yangtze platform led to isolation of this massif together with South Qinling from their adjacent areas. During the Ladinian Stage, the Songpan-Garzê massif and southern Qinling sank strongly en masse. This subsidence continued till the end of the Late Triassic when the late Indosinian movement caused the sea trough to be closed and Songpan-Garzê and southern Qinling to be folded and uplifted and become mountains.  相似文献   
92.
西秦岭岷县地区二叠纪裂陷带斜坡沉积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治平  陈素华 《现代地质》1995,9(3):300-310
秦岭造山带西段,二叠纪裂陷作用非常活跃。位于西秦岭中部的岷县红崖、梅州一带,二叠系以粉碎屑沉积为主,泥质较少。根据对其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岩石组合和生物特征的分析,认为这套地层主要形成于海底扇体系的内扇和中扇环境,外扇不发育,系由碎屑流和浊流沉积组成,包括内扇的水道和水下天然堤沉积及中扇的网状水道和朵叶体沉积。这套地层沿中秦岭南缘呈NWW-SEE方向延伸,代表了二叠纪西秦岭裂谷的存在及其继续裂陷的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93.
根据产状和成因,本文将西秦岭中志留统含铀岩系中的硅质岩分为,(1) 成岩过程中硅化交代碳酸盐岩所形成的硅质岩,产于碳酸盐岩和泥质岩类所组成的透镜层的顶部或碳酸盐岩层内;(2) 早期成岩阶段形成的纹层状硅质岩,主要产于碳酸盐岩和泥质岩透镜层底部或呈薄层夹于粉砂岩、泥质岩层中。根据沉积环境分析及硅质岩的化学成分、REE分布模式和氧同位素组成,提出本区硅质岩形成于受大气淡水影响的局限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94.
西秦岭790铀金矿田成矿特征及铀,金成矿的异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达 《铀矿地质》1991,7(1):34-40
  相似文献   
95.
陕西北秦岭中段构造应力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文龙 《地震地质》1991,13(2):161-172
于华北板块南缘的北秦岭中段,在系统测量微断层的位移参数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滑动矢量拟合法,获得了该区自新生代以来的三期构造应力场的平均应力张量。三期应力场的方向及性质分别为:(1)以280°—310°方向拉伸为主的松弛期;(2)以305°—336°方向挤压为主的压缩期;(3)以294°—340°方向拉伸为主、辅以21°—68°方向挤压的现代扩张期。研究表明,最新一期即第三期构造应力场的特征与华北板块的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96.
灰池子花岗岩基主要由黑云斜长混合花岗岩和二长混合花岗岩组成。前者是加里东期的交代花岗岩;后者是在海西晚期钾交代作用再次改造先期岩石形成的。因此是一个由多次交代作用形成的混合花岗岩岩基。本文从构造地球化学的某些观点讨论这种岩石形成过程中钾元素迁移机制。  相似文献   
97.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新活动特征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本文中,作者在近几年进行的大比例尺活断层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上,介绍了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活动的基本待征,研究了该断裂带的空间展布情况、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断层活动速率、古地震与地震重复周期等。结果表明,该断裂带自第四纪以来由压性逐渐演变为左旋扭动,其水平滑动速率为2.1-2.8mm/年,垂直滑动速率为0.4-0.7mm/年,地震复发周期约为5000年。  相似文献   
98.
东秦岭地区钼矿床的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28,自引:11,他引:28  
金属矿床的成矿年龄多年来一直是矿床地质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矿测试技术研究所建立的铼-锇同位素定年实验室,为研究钼矿床的形成时代提供了新的手段。因辉钼矿是最主要的含铼矿物之一,且基本上不含普通锇,其中所含^187Os是由^187Re衰变而来,故放射成因^187Os的积累是矿物年龄及铼含量的函数。本文采用同位素稀释-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东秦岭钼矿带中几个不同类型的大型钼矿床的Re-  相似文献   
99.
太行山北段早前寒武系龙华河群为六十年代所建,后来发现五台山区的五台群底界已延入龙华河群之中。近年来,许多新资料表明,它实际上包括了龙泉关群、五台群及滹沱群的一部分。因而,应废除龙华河群,并对它进行重新划分。  相似文献   
100.
秦岭三叠纪古海洋再造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赖旭龙  殷鸿福 《地球科学》1995,20(6):648-6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