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0篇
  免费   364篇
  国内免费   689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155篇
地质学   1752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34篇
自然地理   17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11.
Two springs (Cuihua Spring, Shuiqiuchi Spring) in Cuihua Mountain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 were observed and sampled monthly during 2004 and 2005 to trace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with seasons. Although both pH values and cation (Ca2+, Mg2+, K+, and Na+) contents of Cuihua Spring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Shuiqiuchi Spring, seasonal variations in both springs are obvious. The pH values of both spring waters are between 5.69 and 6.98, lower than that of rainwater during summer and autumn. From January to November, the pH values of both springs similarly vary from high to low and then to high again. Variations in electric conductivities of two spring waters are contrary, although their electric conductivitie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ive with the cation content respectively. This can be attributed to different water sources of the two springs or different acidic rocks they passed. The contents of HCO3 , Ca2+, Mg2+, K+, and Na+ are low, indicating a low silicate weathering that the strata in this district are mainly composed of granite and schist of quartz and mica. Differing from change in spring water in karst regions of South China where abundant precipitation and dilution of rainwater cause low pH and electric conductivity in summer and autumn,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pH values and the electric conductivities of two springs in Qinling Mountains are attributed to seasonal changes in CO2 produced by microorganisms’ activity in soil within respective year, rather than rainfall. The microorganisms’ activity in soil produces more CO2 during summer and autumn. Therefore, the water nature of springs in silicate regions chiefly reflects the seasonal changes of CO2 produc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in soil.  相似文献   
212.
甘肃天水黑沟金矿床位于北秦岭、中秦岭构造带接合部位,属北秦岭柴家庄-庞家河金及多金属成矿带上;区域商丹深大断裂在矿区通过,是区内的重要导矿、导热构造,为成矿物质迁移富集提供了重要的条件;热液来源与印支期柴家庄二长花岗岩的侵入作用有关;矿床为较典型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从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含矿建造及深部钻探等多元信息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13.
西秦岭位于东西向展布的秦岭-大别-苏鲁中央造山带与南北向展布的贺兰山-龙门山-川滇地震带构成的巨型"十字"构造区的交汇点,是中国大陆中部"西秦岭-松潘构造结"的重要组成部分.西秦岭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与青藏高原的侧向扩展过程密切相关.该区构造变形的几何图像、运动特征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对于揭示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动力过程及强震...  相似文献   
214.
西秦岭江里沟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容提要:江里沟岩体出露于西秦岭造山带北段,侵入于大关山组之中,岩性为二长花岗岩,主要矿物组成为斜长石、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等。该岩体SiO2=71.76%~75.86%,Al2O3=11.67%~ 14.84%,MgO=0.35%~ 0.70%,Sr=58×10-6~223×10-6,Y=1.2×10-6~16.1×10-6,Yb=1.21×10-6~1.76×10-6,里特曼指数介于1.42~2.08,在K2O-SiO2关系图上投入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介于1.05~1.1,属过铝质花岗岩。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分布图中,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Th、Rb、Ba等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Nb、P、Ti、Y、Yb等相对亏损。稀土元素总量(∑REE=62×10-6~170×10-6)变化较大,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型式表现为轻稀土强烈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右倾型且Eu负异常较明显(LREE/HREE=6.3~16.2,(La/Yb)N =4.9~17.4,δEu=0.38~0.66),总体显示出喜马拉雅型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点。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其形成年龄为264.0±1.4Ma,属中二叠世晚期。结合前人研究和本次的工作分析认为,江里沟岩体形成于加厚地壳的构造环境,可能是由于受到阿尼玛卿洋盆在闭合过程中俯冲碰撞远程效应的影响,使得本区发生挤压作用,地壳加厚增温,给该地区地壳深部物质重熔侵位提供了动力学条件和岩浆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215.
论东秦岭秋树湾铜钼矿区扩大找矿的有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臻 《地质与勘探》2013,49(2):205-216
作为东秦岭铜钼矿带上重要的铜钼矿区,秋树湾及其外围的找矿工作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因此,明确秋树湾岩体形态及位置是扩大找矿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分析成矿母岩、蚀变及矿化分带,结合遥感、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总结出研究区矿化蚀变分带模型,并利用钻孔验证,在秋树湾矿区先期取得了找矿突破。在理论和实践上指出:秋树湾斑岩体为本区的成矿母岩;埋深在1000m以下仍存在花岗斑岩体,深部斑岩体是重要的找矿方向;近南北向断裂为岩浆沿断裂从东向北西倾入提供了通道,岩体具有西浅东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216.
南秦岭东河群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板块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秦岭微陆块是秦岭造山带的重要构造单元,其早白垩世沉积物是研究物源区及南秦岭微陆块构造演化的理想对象.南秦岭微陆块南缘观音坝盆地早白垩世砂砾岩中的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给出了5个年龄峰,范围分别是2600~2300Ma、2050~1800Ma、1200~750Ma、650~400Ma和350~200Ma,对应于Kenor、Columbia、Rodinia、Gondwana和Pangaea等5次超大陆事件.碎屑锆石源区复杂,但主要源自华北克拉通和北秦岭增生带,表明晚古生代南秦岭微陆块是秦岭-华北联合大陆板块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微陆块.最年轻的锆石年龄峰给出了勉略洋向秦岭-华北大陆俯冲的时限,即350~ 200Ma;扬子与秦岭-华北联合大陆板块的碰撞造山作用始于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强烈的挤压造山作用发生在侏罗纪,而非三叠纪或更早.  相似文献   
217.
218.
南秦岭地区下寒武统黑色页岩是我国主要的富钒层位,其中千家坪大型钒矿是典型代表。矿体主要赋存在水沟口组第一岩性段的碳硅质岩石中。为了探讨钒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和南秦岭早寒武世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本文对水沟口组第一岩性段富钒碳硅质岩和上覆的第二岩性段泥质灰岩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第一岩性段碳硅质岩比第二岩性段泥质灰岩具有更高的Y/Ho比值,说明碳硅质岩主要为海水自生沉积形成的,而泥质灰岩的物质组成主要来自陆源碎屑。Eu/Eu*与V含量不具备正相关关系,且Y/P2O5-Zr/Cr和Fe/Ti-Al/(Al+Fe+Mn)图解均显示钒矿主要是海水沉积形成的,热液作用对成矿元素的富集贡献很小。水沟口组样品Ce/Ce*均为负异常,变化范围为0.26~0.96,第一岩性段钒矿石比第二岩性段泥质灰岩具有高Mo/Sc、V/Sc、V/Cr比值,低Th/U比值的特征,反映了早寒武世早期南秦岭为氧化-还原分层的古海洋结构,而晚期古海洋则全部被氧化。  相似文献   
219.
大店沟金矿是西秦岭成矿带近年来新发现的中型金矿床,金矿体赋存在下古生界丹凤群木其滩组绢云绿泥石英片岩中,叠加在北东东向脆韧性剪切带中的脆性构造为成矿结构面。在总结控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及成矿流体演化、矿床成因探讨,认为成矿期共分半自形黄铁矿、它形粒状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黄铁矿4个成矿阶段,其中它形黄铁矿阶段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最主要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以水溶液包裹体、CO2三相包裹体和纯CO2包裹体为主,成矿温度集中在120~256 ℃之间,成矿流体盐度为4.03%~15.27%。H-O同位素研究显示成矿热液主要为变质水混合大气降水,S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成矿物质来自深源;流体不混溶和沸腾作用是金沉淀的主要机制,矿床成因类型为造山型金矿。通过成矿结构面舒缓波状特征规律总结,判断成矿流体沿成矿结构面自南西深部向北东浅部运移、沉淀,形成分段富集矿化。  相似文献   
220.
小河金矿是近年来在南秦岭中带发现的中型金矿床,矿石类型为微细浸染型,矿床受地层和构造双重控制。在野外工作基础上,根据矿物组合及穿插关系划分了4个成矿阶段:Ⅰ,成矿早期少硫化物石英脉成矿阶段;Ⅱ,石英脉、黄铁矿、毒砂成矿主阶段;Ⅲ,石英脉-多金属硫化物成矿主阶段;Ⅳ,方解石、石英脉成矿晚阶段。其中Ⅱ、Ⅲ阶段是主要金矿化阶段。不同阶段样品的原位硫同位素结果显示:成矿早阶段石英脉期的黄铁矿δ34S值为20.80‰~25.77‰,均值为23.59‰;主成矿期II阶段中黄铁矿、毒砂δ34S值为15.46‰~19.12‰,均值为17.5‰;主成矿期Ⅲ阶段中方铅矿、闪锌矿δ34S值为11.35‰~16.78‰,均值为13.88‰。硫同位素特征指示硫以沉积硫为主,成矿过程可能存在低δ34S值热液的持续加入。金属硫化物Pb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206Pb/204Pb为17.882 1~18.367 4,207Pb/204Pb为15.614 0~15.674 1,208Pb/204Pb为38.016 3~38.934 2,指示小河金矿铅主要源于地壳,同时伴随幔源铅的混入。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及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小河金矿成矿过程可能存在流体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