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0篇
  免费   364篇
  国内免费   689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155篇
地质学   1752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34篇
自然地理   17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81.
The stratigraphic and palaeogeomorphologic conditions of bauxite formation in the North Apuseni mountains are related to the geotectonic evolution of western Romania during the Late Jurassic and Early Cretaceous. Bauxitization, accumul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the bauxites were 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karst development in the area under study. The petrographic and mineralogic nature of the bauxite deposits reveal superimposed aliagenetic, catagenic and, locally, metamorphic featur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principal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he different bauxite-bearing zones of the North Apuseni mountains are used to show similar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82.
中国西天山南缘盆山构造转换解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李向东  王克卓 《新疆地质》2000,18(3):211-219
在西天山南缘,天山造山带向塔里木盆地北缘的盆山过渡,是以前陆褶皱冲断构造形式向库车一拜城前陆盆地渐变,表现为一系列褶皱冲断组合的构造样式。根据独库公路南段构造变形分析,可组合成6个部分:库尔干一铁力买提达坂根带褶皱系、南天山南缘逆冲断裂带、前陆逆冲推覆构造带、前陆双冲褶皱构造带、前陆隐伏逆冲前缘构造带、沙雅一轮台前缘叠加变形构造带。前陆盆地的发展可以划分为晚二叠一早三叠世、中三叠世一侏罗纪、白垩一  相似文献   
183.
新疆西天山艾肯达坂火山机体与成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艾肯达坂一带火山机体位于伊犁石炭一二叠纪裂谷阿吾拉勒二叠纪火山岩带东段,在航卫片表现为较明显的环形构造。艾肯达坂火山穹窿构造保留较完整,地层层面和流动构造呈现以次安山岩为中心,向周边倾斜,倾角平缓稳定,大多小于30℃,火山岩相较完整,集块岩、火山角砾岩、熔岩待发育,火山岩以钙碱性系列为主,形成环境为造山带,时代确定为早二叠世早期。艾肯达坂铜银矿及3个铜矿点均受艾肯达坂火山穹窿的环状断裂和放射断裂及  相似文献   
184.
根据区内传统秦岭群包含不同原岩建造、不同变质岩石组合以及变形变质、副矿物和微量元素特征的差异,将其解作为丹凤岩群、深成侵入体、浅成一超浅成侵入体、片麻岩套等5个部分,首次区分出两类不同性质的混合岩,确认了秦岭群在该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5.
建立于秦岭腹地柞水、镇安两县交界的泥盆系沉积岩相地质剖面,有陆相冲积相、过渡相河口湾相、海潮坪相、陆棚相、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缘生物礁相、台缘斜坡相及次深海盆地浊积岩相,整体反映一微型镶边碳酸盐台地的形成与消亡,保护该地质遗迹对地质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该剖面已被批准为陕西省第2号自然保护点,并已立碑保护。  相似文献   
186.
秦岭造山带松树沟元古宙蛇绿岩及其大地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岭造山带松树沟蛇绿岩大约是在983Ma,构造就位于秦岭杂岩(Pt1)之上的异地构造岩片.由变质橄榄岩、堆积橄榄岩和火山岩系组成。变质橄榄岩以纯橄榄岩为主。堆晶岩分为单斜辉石型和斜方辉石型两类。火山岩由拉斑玄武岩和低铝安山岩组成,εNd(T)为+4.1~+6.4,表现出N、T、P三种稀土分配型式和非正常洋脊玄武岩地球化学的特征。综合分析认为,这个古老蛇绿岩是在一种位于洋中脊之上的洋岛环境中形成的,代表了晋宁期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古洋盆的残骸。  相似文献   
187.
西秦岭南亚带地质构造演化模式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岭 《甘肃地质》1993,2(1):72-79
本文从活动论的观点出发,对构造复杂、成矿发育而著称的西秦岭南亚带,运用浅部与深部、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了层次性、时序性的递进研究,地质事实表明:西秦岭南亚带在前寒武纪基底构造背景发展的基础上,受华北板块与杨子板块的制约影响,曾经历了拉张裂陷沉积、碰撞挤压隆起与造山后的不平衡抬升和拉张断块运动,直至后来的浅层逆冲推覆,鲜明的表现了西秦岭南亚带、开与合的历史演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8.
西秦岭温泉花岗岩体的新认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温泉花岗岩体是西秦岭地区一个极具典型研究意义的复杂成因岩体和具有潜力的成矿(钼矿床)岩体。通过1:25万天水市幅区城地质调查,初步获得一些新认识:在岩体北部古坡乡-铁炉坡乡-带新发现一套蛇绿岩组合;岩体的岩石类型复杂,为一多期次侵入的复式岩体;岩体中发育大量包体,显示了岩浆混合作用的存在;另外,岩体中还发现较大体积的古老片麻岩包体和工业钼矿床。岩体主体获得259Ma的锆石U—Pb年龄。  相似文献   
189.
The Bikou volcanic terrane is predominated by subalkaline tholeiitic lavas. Rock samples display lower initial ratios of Sr and Nd, 0.701248-0.704413 and 0.511080-0.512341 respectively. 207Pb and 208Pb are significantly enriched in the lavas. Most samples have positive εNd,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magma was derived from EM-type mantle source, while a few samples with negative εNd indicate that there was contamination in the magma evolution. Magma differentiation is demonstrated by variations of LREE and LILE from depletion to enrichment. Additionally, normalized REE patterns and trace elements showed that lavas from the Bikou volcanic terrane hav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to those of basalts in arc settings caused by subduction and collis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Bikou volcanic terrane is a volcanic arc. New evidence proved that the Hengdan Group, north of the Bikou arc, is a turbidite terrane filling a forearc basin. Consequently, the Bikou volcanic terrane and the Hengdan turbidite terrane const  相似文献   
190.
河南熊耳山区的铁炉坪银矿定位于高级变质基底中的NE向断裂带中,是熊耳山脉状造山型金、银、铅锌矿床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作用包括了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形成石英-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脉3类矿物组合。早阶段成 矿温度大约为373℃左右,成矿流体δD=-90‰,δ~(13)C_(co_2)=2.0‰,δ~(18)O=9‰,来源较深;晚阶段流体温度<203℃,δD=70‰,δ~(13)C_(co_2)=-1.3‰,δ~(18)O=-2‰,属于浅源大气降水热液;中阶段流体均一温度210~249℃,δD=-109‰,δ~(13)C_(co_2)=0.1‰,δ~(18)O=2‰,是深源与浅源流体的混合。对比讨论表明,熊耳山区的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熊耳群火山岩和燕山期花岗岩类的三者之一或它们的混合物,均无法提供具有早阶段流体D-O-c同位素组成(高δ~(18)O和δ~(13)C,低δD)的成矿流体,表明早阶段流体来自栾川群和管道口群的碳酸盐-页岩-硅质岩建造的变质脱水作用。矿石硫同位素组成较低,铅同位素比值较高,同样不可能来自熊耳山的主要地质体,更不可能来自其下伏的地幔和下地壳,指示成矿物质和流体应主要来自栾川群和管道口群。尽管栾川群和管道口群地层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尚待补充,铁炉坪银矿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似乎只能借助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式才能合理解释。即华南与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