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5篇
  免费   800篇
  国内免费   1158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1222篇
地球物理   685篇
地质学   1914篇
海洋学   75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74篇
自然地理   98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521.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强震演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立明  王振亚  兰丛欣 《地震》1999,19(4):372-378
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 7级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孕育演化过程,并探讨了物理解释。结果表明,本地区≥ 7级地震空间上受区内主要活动断裂控制,发震间隔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同时,本地区≥ 7级地震的孕震演化过程具有共性行为,表现为孕震构造10年尺度的大范围中强震平静,研究区2~ 5年尺度的中强震频发,末次中强震的时空任意性等特征,对区域地震分析预报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2.
青藏高原环境气象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近十年来,青藏高原环境气象研究进展迅速,无论是观测研究还是理论研究方面均有新的发现。周秀骥和邹捍等先后发现夏季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低值中心并提出了产生这种低值中心的可能原因。高登义等利用1975年以来对珠穆朗玛峰北坡水环境的监测资料,分析研究后发现,1990 ̄1991年爆发的中东战争油田燃烧曾污染了珠峰地区的水环境,带来珠峰北坡绒布河水十三种化学元素含量的剧烈增加,比其前后各年增加了5 ̄7倍。  相似文献   
523.
部分熔融与青藏高原地壳加厚的关系综述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从地球物理学、实验岩石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几个方面论述了青藏高原已具备壳内发生大规模部分熔融的物理环境及物质基础;并讨论了壳内部分熔融与青藏高原地壳加厚的关系和三种可能的加厚方式  相似文献   
524.
潘锋  何大明  曹杰  陆颖 《地理学报》2023,78(1):87-100
基于高空间分辨率0.25°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TRMM 3B43 Version7数据、气象站点实测数据等多源数据,本文采用一种新的流域边界水汽通量概化和提取方法,揭示了夏季怒江流域水汽输送多支特征,并分析了其对降水时空分异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高黎贡山南部、北部,伯舒拉岭北部及念青唐古拉山中部,有4支区域性水汽输送高值区,多年平均输送通量分别达102.6 kg/(m·s)、66.3 kg/(m·s)、39.7 kg/(m·s)和41.3 kg/(m·s)。多支水汽输送不仅深刻影响流域水汽输送格局,而且对降水时空分异也有不同程度影响。年际变化上,中下游横断山区水汽输送对降水的影响较小,上游青藏高原区影响较大,尤其以那曲—比如—索县一带影响最为显著。空间分布上,流域降水与水汽输送通量呈显著正相关,受多支水汽输送影响形成多个区域性多雨带。  相似文献   
525.
中国蒙新高原湖区水环境主要问题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对于平衡中国各区域间的发展位差以及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了西部大开发中要以生态保护优先的环境保护政策为切入点和立足点,坚持经济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中国蒙新湖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水环境的主要问题及控制对策,并以...  相似文献   
526.
通过对1∶25万TM卫星1、4、7波段假彩色合成影像图及其东西、南北、北东及北西方向上的线性增强图,1∶3.5万和1∶5万的航空照片的解译,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得到如下结果:a.陕甘宁盆地线性断裂构造发育,可划分出东西、南北、北西、北北西、北东、北北东等6组断裂。它们在空间上呈现出近等间距性、网络格局、断续成带的特点;在活动性上具有断距小、隐伏性、强度低的特点。它们明显地控制着现代地形、地貌及水系的发育,表明陕甘宁盆地内部新构造活动较为明显。b.盆地南北遥感影像有着明显的差异,反映两者地质构造的差异性,特别是盆地南部地区存在一个基本围限了盆地南部黄土高原地区的巨大的环形影像,其边缘影像十分清晰,中间区域穿插了略呈格状的北西-北北西,北东-北北东、东西及南北向的断裂。该环形影像是盆地中南部控边构造的多期活动、复合、叠加、联合而成的综合影像,并不反映盆地南部存在整体大规模的顺时针或逆时针的环型块体转动。   相似文献   
527.
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的玛曲站观测的一次降雪过程的资料,对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冬季的降雪、积雪过程的辐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积雪期晴天和降雪过程的向上短波辐射的峰值分别约为降雪前晴天的3和2倍.无积雪晴天地表反射率主要分布在0.175~0.36,新雪地表反射率主要分布在0.8~0.9.大气逆辐射变化较小,降雪过程的最大,积雪时的最小.地表长波辐射则为降雪前最大,降雪时最小.积雪覆盖的晴天比无积雪时的净辐射变化幅度减小,且早上由负转正的时间推迟.  相似文献   
528.
川西高温水热活动区深部热结构的地球物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西高温水热活动区是地热学研究的典型地区之一,该区温泉、热泉点分布广泛,这些温泉大多沿北西-南东向的金沙江断裂、德格-乡城断裂、甘孜-理塘断裂、鲜水河三条主断裂呈条带状分布.对此高温水热活动区开展地热学分析,是研究青藏高原"东构造结"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开发利用川西高原地热资源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针对实测氦同位素所发现的壳幔热结构比,依据重力、航空磁法、地震资料,采用反演莫霍面、居里面深度等方法,对川西高温水热活动区的深部热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中高温热泉密集出露的巴塘、理塘以及康定水热活动区的典型壳幔热流构与深部背景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氦同位素热流估算的深部热流结构与地球物理异常结果保持较好的对应关系.川西地区热流结构中地壳、地幔的热贡献比较接近:巴塘地区平均Qc/Q=51.38%、理塘地区平均Qc/Q=54.39%、康定地区平均Qc/Q=42.42%.川西地区表现出了"温壳温幔"型的深部热结构,但温地壳背景下形成较高地表热流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29.
Qilian Shan and Hexi Corridor,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Tibetan plateau, are the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s 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pushing. Its internal deformations and activities can greatly conserve the extension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teau. The research of Qilian Shan and Hexi Corridor consequentially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understanding tectonic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Tibetan plateau. The northern Yumushan Fault,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northern Qilian Shan thrust belt, is a significant component of Qilian Shan thrust belt which divides Yumushan and intramontane basins in Hexi Corridor. Carrying out the research of Yumushan Fault will help explain the kinematic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rthern Yumushan active fault and its response to the northeastward growth of the Tibetan plateau.Because of limited technology conditions of the time, different research emphases and some other reasons,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differ dramatical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last 20 years research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ault slip rates, paleao-earthquake characteristics and tectonic deformation. Using aerial-photo morphological analysis, field investigation, optical simulated luminescence(OSL)dating of alluvial surfaces and topographic profiles, we calculate the vertical slip rate and strike-slip rate at the typical site in the northern Yumushan Fault, which is(0.55±0.15)mm/a and(0.95±0.11), respectively. On the controversial problems, namely "the Luotuo(Camel)city scarp" and the 180 A.D. Biaoshi earthquake, we use aerial-photo analysis, particular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typical profile dating. We concluded that "Luotuo city scarp" is the ruin of ancient diversion works rather than the fault scarp of the 180 A.D. Biaoshi earthquake. Combining the topographic profiles of the mountain range with fault characteristics, we believe Yumu Shan is a part of Qilian Shan. The uplift of Yumu Shan is the result of Qilian Shan and Yumu Shan itself pushing northwards. Topographic profile along the crest of the Yumu Shan illustrates the decrease from its center to the tips,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vertical slip rates and the height of fault scarp. These show that Yumu Shan is controlled by fault extension and grows laterally and vertically. At present, fault activities are still concentrated near the north foot of Yumu Shan, and the mountain ranges continue to rise since late Cenozoic.  相似文献   
530.
本文以青藏高原东南缘为研究区域,利用G-R震级能量经验公式和Benioff地震应变能释放曲线,对该区域内1500年以来的历史地震应变能释放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文中给出了各断裂带和断块区的地震应变能释放周期表,及相应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发现研究区域地震应变能的释放具有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特征,整体上各断层断块区的历史地震应变能释放符合准周期模式,某些断层和断块区上的地震周期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同步现象。青藏高原东南缘现今处于大释放期中,地震的危险性不能忽视。局部结果显示,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小江断裂带的危险性很高,对于这些危险区要重点跟踪研究。今后仍需结合不同研究方法来提高地震危险性评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