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5篇
  免费   597篇
  国内免费   231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1286篇
地质学   1385篇
海洋学   14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1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土地利用规划生态效应评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冯应斌  何建  杨庆媛 《地理科学》2014,(12):1504-1510
以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重庆市云阳县为例,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以Costanza等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及谢高地等制定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为基础,构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修正系数,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及景观格局视角定量估算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土地利用规划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以土地生态功能建设为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能够快速提升生态屏障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强屏障区调节气候、保持土壤、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能力,云阳县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从2010年的15.53亿元提升到2020年的19.98亿元,年均变化率达到2.87%;至2020年云阳县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初步构建一个以"林地为骨架,耕地、园地、草地为补充"的生态系统服务格局;同时,云阳县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价值表现出显著地空间分异特征,其中磨刀溪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升幅度最大,澎溪河流域次之,长江沿岸生态服务系统价值保持稳定增长,而长滩河流域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82.
以青藏块体北部的北祁连山-河西走廊地震构造带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收集整理该区主干活动断裂新活动性特征、断裂滑动速率、历史地震及古地震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今地震活动性,采用地震空区、空段识别方法和地震活动b值空间图像扫描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内历史地震及b值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该区的榆木山北缘断裂离逝时间较长,应力积累程度较...  相似文献   
983.
乌兰乌拉湖-玉树断裂东段晚第四纪滑动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乌兰乌拉湖-玉树断裂是巴颜喀拉地块与羌塘地块分界地带的一条重要活动断裂.该断裂东段晚第四纪以来活动强烈,断错地貌特征明显,为全新世活动的左旋逆冲断裂.利用后差分GPS对阶地与洪积扇断错地貌进行了精细测量,并结合碳十四(14C)和光释光(OSL)测年结果对地貌面年代进行限定,获得该断裂东段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垂直位错量为5...  相似文献   
984.
In Central and Eastern Macedonia of Northern Greece large NW–SE trending basins filled up mainly with terrestrial sediments developed during the Neogene over the Alpine basement rocks. Among them, the Strymon basin was established along the NNW–SSE trending Strouma/Strymon Lineament which formed over the tectonic boundary of the Serbomacedonian and Rhodope massifs, both representing the hinterland of the Hellenic orogen.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Strymon basin was not formed as a syn-detachment basin over the Strymon Valley Detachment Fault, considered to have caused exhumation of the Rhodope massif metamorphic complex. Instead, transpressional s.l. tectonics dominated the region in the Late Oligocene-Early Miocene and it progressively changed into a wrench tectonics under which the Strymon basin has been initiated in the Middle Miocene. The basin continued to develop further under a short-lived NW–SE extension in the Middle-Late Miocene. The whole deformation is attributed to the late-stage collisional processes between the Apulia and Eurasia plates. The prevalent NE–SW extension has been constrained later on in the Late Miocene and Pliocene times activating both low-angle and high-angle NW–SE trending faults and causing the regional tilting towards the SW of the mountain fault blocks (i.e., mountain chains). From Quaternary onwards, the Strymon basin has been separated from the Strymonikos Gulf basin due to an N–S extension that mainly activates E–W striking normal faults.  相似文献   
985.
136 earthquakes,taking place in the west of Xietan area,recorded by portable stations deployed in the Three Georges reservoir area were relocated using the double difference algorithm.The relocations show that the root-mean-square deviations of the relocations in the directions of E-W,N-S and U-D are 0.38km,0.33km and 0.98km,respectively.The earthquakes in clasolite area with focal depths of about 4km~5km take on linear distributions from the shallow to deep parts.These earthquakes were deduced to be reservoir-induced earthquakes of fault fracture type.In contrast,the earthquakes in limestone pavement with the focal depths about 2km~3km take on slightly divergent distributions and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ervoir-induced earthquakes of the karst collapse type.  相似文献   
986.
利用小江断裂带及邻区10个数字地震台记录到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Aki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各台站半径60km范围内地震尾波Qc值,分别拟合得到10个台站的尾波Qc和η值,并用10个台站的平均结果得出了小江断裂带及邻区尾波Qc值与频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小江断裂带及邻区总体上属低值Qc区;尾波Qc值空间差异较大,小江断裂带中段为低Qc值,明显低于北段和南段的Qc值。研究了尾波Qc值在时间上的变化与中强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7.
王家沟断层组断错了中更新世砾石台地及王家沟东岸的Ⅲ级阶地,地貌形迹非常清晰,地表变形现象主要表现为地震断层、断层陡坎和挤压鼓包等。根据不同地貌面上跨断层测量获得的一系列实测数据,得到王家沟Ⅲ级阶地上的地表陡坎高度为0.4~1.6m,最大变形带宽度为50m左右; 中更新世台地上的陡坎高度多为1.5~5.0m,最大变形带宽度为90m左右。利用探槽开挖揭露出的断层位置与地表强变形带测量剖面的叠加对比,初步确定王家沟断层组上、下盘之间变形宽度的比例为2:1左右,并由此讨论了王家沟断层组上、下盘的 "避让带"宽度问题。  相似文献   
988.
徐伟  刘旭东  张世民 《地震地质》2011,33(2):335-346
通过口泉断裂1/5万地质填图,调查了口泉断裂中段(上神泉至杨家窑段)晚第四纪以来断错地貌特征.从山麓麓原面到山间沟谷河床一共可以划分出5级层状地貌面,最顶部(第5级地貌面)为山麓剥蚀面,推测为形成于新近纪的唐县期夷平面;第4级地貌面由大河间T3阶地以及山麓地带发育的同期洪积台地组合而成,形成于中更新世末、晚更新世初;第...  相似文献   
989.
尝试运用沉积速率摇摆匹配方法来获得淤泥质泥炭系列样品的日历年龄,并与单个<‘14>C年代、时序已知系列<‘14>C年代的日历年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采样厚度较小的情况下,沉积速率摇摆匹配方法可以获得较小的日历年龄区间,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在采样数量足够多的情况下,系列<‘14>C年代贝叶斯校正也可以获得理想的日历年龄区...  相似文献   
990.
三叶虫是二叠纪末生物集群灭绝中消失的生物门类之一,但是关于该门类生物化石在中国消失的确切层位未见报道。贵州安顺新民剖面大隆组顶部的三叶虫化石Pseudophillipsia sp.产于火山成因的黏土岩之炭质泥岩夹层中,相邻的泥灰岩结核中产牙形石化石Clarkina meishanensis。该黏土岩及炭质泥岩夹层可以与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的第25层对比,这说明三叶虫延续到了主灭绝事件层位,对研究二叠纪末生物集群灭绝的原因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