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49篇 |
免费 | 621篇 |
国内免费 | 66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8篇 |
大气科学 | 59篇 |
地球物理 | 1081篇 |
地质学 | 2370篇 |
海洋学 | 956篇 |
天文学 | 17篇 |
综合类 | 167篇 |
自然地理 | 10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79篇 |
2022年 | 163篇 |
2021年 | 180篇 |
2020年 | 168篇 |
2019年 | 158篇 |
2018年 | 158篇 |
2017年 | 153篇 |
2016年 | 197篇 |
2015年 | 158篇 |
2014年 | 231篇 |
2013年 | 290篇 |
2012年 | 197篇 |
2011年 | 235篇 |
2010年 | 206篇 |
2009年 | 272篇 |
2008年 | 311篇 |
2007年 | 258篇 |
2006年 | 241篇 |
2005年 | 203篇 |
2004年 | 229篇 |
2003年 | 172篇 |
2002年 | 161篇 |
2001年 | 151篇 |
2000年 | 165篇 |
1999年 | 138篇 |
1998年 | 135篇 |
1997年 | 129篇 |
1996年 | 95篇 |
1995年 | 81篇 |
1994年 | 78篇 |
1993年 | 67篇 |
1992年 | 70篇 |
1991年 | 57篇 |
1990年 | 45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河流中开辟生化反应区、直接布设仿生填料净化河流微污染水体可以达到改善入湖水质、减少投资、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但在河道内直接布设填料势必会对河流的水动力条件及其河流原有的使用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从填料给水流带来的阻力、流速及糙率变化等方面进行河道内直接布设生物填料对河流水动力条件的影响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河道流速不大(属于缓流水体),9根/m2的填料布设密度对水流的扰动作用程度不高,填料段的糙率仅为无填料段糙率的1.08倍,不会对河道的泄水能力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2.
23.
24.
Norbert R. Nowaczyk Stefanie Harwart Martin Melles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2001,145(1):300-306
25.
西藏它日错地区是中特提斯的一个重要深坳陷区,发育了巨厚的下白垩统海陆交互相和浅海碳酸盐岩沉积,其中多巴组厚度超过了地500m,主要沉积相类型包括陆源碎屑湖坪相、碳酸盐浅海、水下浅滩,混合沉积过渡带等,在它日错一带形成坳陷中心,主要物源从南、西南方向进积,多巴组的烃源岩主要为浅海相地,向它划方向增多、加厚、有机质类型为混合型,可能的集集岩是浅滩相介壳灰岩、浅海相泥晶灰岩及潮坪相砂岩,裂隙是其主要的储集空间,而潮下带泥岩则可成为有利盖层,垂向上由于多旋回叠加,具有较好的生储盖盖组合,但所发现的烃源岩厚度较薄是其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26.
中国沙漠物源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漠物源研究不仅在风沙地貌学上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对联结大气粉尘排放、黄土堆积、气候系统和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也有重要价值。在简要回顾中国沙漠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国沙漠物源研究的理论、方法和主要成果,结合国际上沉积物物源分析的趋向,指出目前世界沙漠物源的研究都是基于沉积物组份属性统计的反演模型,这种研究范式在数据获取、处理与解释方面存在缺陷,如沉积物的取样设计与测试分析、未消除"粒级依赖"对沉积物组份影响、数据未进行对数变换、忽视Dickinson图解应用的前提条件等。提出今后中国沙漠物源研究的方向:①采用正确统一的取样设计和分析方法对各沙漠的沉积物组份属性进行系统研究,建立中国沙漠沉积物组份的属性数据库;②选择若干典型沙漠,利用其周边山地详尽的地质构造、母岩和气候数据,定量构建沉积物生成的正演模型,模拟源区生成沉积物的数量、成分和结构,并用建成的沉积物组份属性数据验证和校正;③定量评估河流冲积物、冲积-湖积物、洪积-冲积物和基岩风化的残积、坡积物对中国各沙漠物源的贡献率与迁移路径,研究中国各沙漠中细颗粒物质的形成机制,对比中国沙漠与低纬度沙漠物源的形成机制;④定量研究历史和地质时间尺度沙漠-黄土-深海沉积物物源的内在联系及其驱动因素,建立陆地-大气-海洋物质循环的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27.
28.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发育大型坳陷型湖盆。湖水的升降影响着湖盆水体面积的大小、深浅以及沉积体系发育分布,进而影响全盆地晚三叠延长统地层生储盖组合的发育特征。通过野外剖面、钻井岩芯中古生物化石的鉴定,结合古生物组合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的古生物生态环境进行了恢复。确定鄂尔多斯晚三叠世湖盆是一个最大水深不超过60 m的浅水湖盆,属于温暖潮湿的淡水-半咸水环境。从湖岸到湖心,可以划分为预测古水深1~2 m的河流-沼泽生物相带;预测古水深3~15 m的滨岸-河口三角洲生物相带;预测古水深15~35 m的浅湖生物相带;预测古水深在35~60 m范围的半-深湖生物相带。这些生物相带的划分,为恢复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奠定了基础,为盆地延长组沉积边界、盆地内沉积体系发育展布以及沉积相带的划分提供了坚实的地质依据,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9.
Lucien von Gunten Oliver Heiri Christian Bigler Jacqueline van Leeuwen Carlo Casty André F. Lotter Michael Sturm 《Journal of Paleolimnology》2008,39(3):283-299
We analysed a 42 cm long sediment record from Lej da la Tscheppa, a high-altitude lake (2,616 m a.s.l.) in the Upper Engadine
valley (Switzerland) for subfossil diatoms, chironomids and pollen. The chronology of the top 21 cm of the record was established
using 210Pb analysis using a constant-rate-of-supply model, and validated with 137Cs measurements and the content of spheroidal carbonaceous particles. A tentative chronology for the lower part of the core
was obtained through extrapolation of the sedimentation rates in the uppermost part of the record. Pollen assemblages in the
record reflect regional changes in forestation and land-use patterns in the Upper Engadine valley and show no evidence of
significant local human activity in the lake’s catchment. Diatom assemblages record a distinct increase in planktonic taxa
since the early 19th century, suggesting a decrease in the duration of ice-cover. In contrast, chironomid assemblages remained
stable during a large part of the record. We applied an established chironomid-based July air temperature transfer function
and a newly developed diatom-based spring air temperature transfer function to reconstruct past seasonal air temperature changes
at Lej da la Tscheppa. The reconstructions indicate a diatom-inferred warming trend in spring temperatures during the past
ca. 400 years, whereas chironomid-inferred summer temperatures suggest a slight cooling trend. These biota-based reconstruction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centennial-scale temperature trend in an independent re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temperatures
in the Upper Engadine region based on instrumental records and documentary proxy evidence from the Alp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high-altitude lakes, independent chironomid- and diatom-based seasonal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 is possible and
can be successfully used to track seasonal temperature trends.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