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70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Through a re‐reading of my Ph.D. fieldwork on Cuba's biotechnology industry, I empirically pull apar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eldwork practice and knowledge production as experienced in my research. I argue that reflexivity is an insufficiently critiqued concept and, as a result, that its widespread influence in contemporary fieldwork practice works to obscure the influence of “others”, not just on the “doing” of research but on the conceptual development of the methodology itself. I make this argument by focusing on the various strategies I employed to actualise my research methodology, the problems I met with and the subsequent pull of my research in new directions. I cover such issues as gaining access, working in multiple locales across antagonistic polities, what happens when fieldwork goes wrong and the notion of “empirical drift”. I use these issues to examine how I was actively constructing both my field and my research methodology at the same time and through others. I try to show how the fact that fieldwork can be simultaneously a lived experience, a socially constructed performance and an episteme accounts for much of its distinctive qualities as a milieu in which existing knowledge is put to the test, or added to. I argue that these same qualities allow it to be a deeply intertextual process, or a joint work between the researcher and the field. This, I suggest, warrants greater recognition.  相似文献   
232.
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测绘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基于培养复合型测绘人才的需要,本文较系统地提出了应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及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质量管理、实验环境和条件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整合,从而构建测绘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233.
结合多年的防雷工作实践,就政策法规、部门协调和内部管理等方面作些浅探。  相似文献   
234.
李保平 《中国煤田地质》2005,17(1):68-69,72
项目监理制是控制工程项目质量、投资、进度等目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对地勘项目实行监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地勘项目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地勘项目监理制应结合行业特色,完善地勘项目监理制度,规范监理市场,使其在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面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35.
《测量平差》的教学原则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辉 《四川测绘》1995,18(1):40-44
根据《测量平差》课程的特点,本文归纳了在该课程教学中应遵循的5个教学原则,阐述了各教学原则的定义,要求,具体实施方法和体会,通过对我校四届测量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测量平差》课程的教学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36.
职业道德规范和服务承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构建全行业和本企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服务承诺,对于建立行业和企业的信用体系,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水电勘察设计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为:精心、准时、规范、真诚。服务承诺为:让业主满意,让政府放心,让社会称赞。  相似文献   
237.
阐述了银山铜-铅-锌矿接替资源定位预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对其可行性进行了理论、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分析和讨论,介绍了该矿接替资源定位预测实践中的做法和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238.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一定的社会需求调查,指出了加强GIS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结合目前GIS市场人才需求现状以及国内有关院校GIS专业的培养情况,提出了GIS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并设计了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39.
为了突出实践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任职教育,2012-2014年武警警种学院打造了南口综合地质实习基地。该基地筛选并确立了5条地质观测路线31个观察点。通过3年10个班次的野外地质实习,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丰富和发展了实习基地的内容,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反映出该基地具有较强的利用和推广价值。建设过程中,应重点抓好实习基地选址、实习计划与实习指导书编制工作,才能推进实习基地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40.
文章从地质科技管理视角,论述了我院提出地质科研与勘查一体化的理念与含义,阐明了地质科研与勘查一体化的作用与成效,简要介绍了我院与地质科研与勘查一体化找矿相关的几个典型实例,并对我院地质科研与勘查一体化改革实践进行了初步总结。地质科研与勘查一体化不仅解决了行业地质科研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且在当前找矿难度日益增大的背景下,将成为提升地质找矿能力的重要有效途径,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