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是科技防灾减灾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笔者在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地震区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地震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类型、空间分布和典型灾害体特征,研究了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与灾害点的关系.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岷县-漳县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小型、中型的黄土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总体表现为数量多、分布广,与发震断裂和水系关系密切,滑坡灾害危害严重;2)地质灾害分布密集区与地震烈度的极震区基本吻合,且地形坡度为10°~30°的范围内与地貌高程2000~3000m的范围内地质灾害分布最为密集,它们的灾害数量分别占震区地质灾害总数的70.1%和84.4%;3)震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总体展布特征受控于NW向的韩家山-梅川镇断裂,其是NWW临潭-宕昌断裂的分支断裂.  相似文献   
52.
文章以金沙江下游乌东德水电站坝区右岸水垫塘高陡边坡为例,系统探索了高度超过500 m的高陡边坡地质灾害调查识别与监测预警技术。针对常规方法难以准确捕捉高陡边坡危岩体变形破坏特征这一问题,创新采用了"登山攀岩速降技术与地质调查、工程地质测绘相结合"的方法,在乌东德水电站坝区水垫塘高陡边坡共调查识别了178个危岩体。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分布式光纤应变实时监测系统和具有明显裂缝的危岩体布设拉绳位移传感器,实现了高陡边坡危岩体形变的实时监测,监测结果与实际危岩体变形一致。此外,在高程580~1600 m的坡体上还布设了6个地震动监测台站,捕捉到了包括2016年12月8日乌东德地震和2017年3月12日的鲁甸地震在内的大量地震加速度数据,并以此分析了乌东德地震波作用下的岩体动力响应特征,结果显示该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上述研究思路和方法对西南水电站高陡边坡稳定性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3.
在某地面塌陷区探测中,为准确判定塌陷回填区内是否存在空洞,根据地质条件和现场状况,选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和瞬变电磁法进行综合探测。对典型断面图上低阻异常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探测方法结果一致,但各有特点:CSAMT法探测深度大,对异常区的判断较为准确,但分辨率相对较低;瞬变电磁法分辨率优于CSAMT,但探测深度较浅,受目标深度内介质的物性影响较大,且浅部有盲区。异常区钻孔验证结果显示,探测结果准确可靠,表明综合物探方法应用于塌陷回填区的探测是准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54.
震后崩塌是强震作用下形成的一类分布广泛、震裂变形严重、潜在威胁大的次生地质灾害。为了较为深入系统地分析其形成机理,本文结合对映秀至卧龙公路沿线震后公路边坡崩塌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115条实测剖面的分析,首先把震后公路边坡崩塌地质灾害从孕育形成到失稳破坏的演化发展过程分为4个阶段,即原始结构面的形成阶段、潜在变形体的形成阶段、震裂岩体的形成阶段和失稳破坏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认为震后公路边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可归纳为震裂-滑移式、震裂-倾倒式、震裂-溃屈式和震裂-错断式4种模式,研究成果为灾后公路重建和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55.
我国区域地质灾害评价的现状及问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区域评价对制定区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指导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地质环境的妥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的基础。本文以滑坡灾种为典型,总结了近10年来中国在这一领域所开展的工作和所取得的进展。在此基础上,重点指出了工作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和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该注意的方面和有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6.
针对震后复杂的非视距传播环境,在充分了解废墟状态下信道特征和信号传播特点的基础上,构建震后无线定位系统框架,提出改进的Chan-Taylor位置解算方法,将改进的残差加权算法与多元泰勒级数展开算法相融合,并进行二次残差加权。对废墟环境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Matlab进行仿真模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能更好地抑制非视距环境下TDOA的测量误差,对震后被压埋幸存者的位置解算与及时营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基于WebGIS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系统设计要点和系统功能特点,并对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说明。系统采用部署灵活、扩展性强的三层体系结构,基于模块化思想进行设计与实现,以分布式架构集成异构的数据源,并建立了模型库管理决策模型。系统以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数据数学模型为核心,应用数据库技术、基于FeatureBase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了融合通用地理信息功能与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业务功能的分布式软件系统,实现了地质灾害信息采集、传输、管理、分析、决策、发布的一体化平台。现场实施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能有效为职能部门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和信息发布服务。  相似文献   
58.
三峡库区奉节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峡库区奉节县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阶段调(勘)查工作的基础上,阐述了三期地质灾害防治中典型灾害点的分布特征及稳定状况,然后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典型滑坡、泥石流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成因机制、稳定性及危害情况等,总结了奉节县滑坡、泥石流发育规律,并对其复活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在防治方案比选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议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59.
60.
1989年10月18日大同-阳高6.1级地震8度区、7度区与该地区1991年3月26日5.8级地震7度区,6度区大致重合。根据抽样调查资料,计算出6.1级地震8度区在7度,7度区在6度情况下的破坏程度及经济损失,与5.8级地震7度区、6度区进行比较,得出由于5.8级地震时新建房屋抗震性能好减少了损失,因而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