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3篇
  免费   905篇
  国内免费   906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214篇
地球物理   304篇
地质学   3726篇
海洋学   262篇
天文学   2308篇
综合类   215篇
自然地理   34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462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483篇
  2006年   442篇
  2005年   427篇
  2004年   401篇
  2003年   381篇
  2002年   325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252篇
  1999年   212篇
  1998年   230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91.
Hideo  Horikawa 《Island Arc》1994,3(4):309-328
Abstract The well preserved cranium of Protodobenus japonicus, a new genus and species of odobenine walrus, is from the lower part of the Tamugigawa Formation at Ooshima-mura, Higashi Kubiki-gun, Niigata Prefecture, central Japan. The lower part of the formation that yielded P. japonicus is Early Pliocene, dating approximately from 5.0 to 4.9 Ma. The skull of P. japonicus is generally shaped like that of the modern walrus, Odobenus rosmarus (Linnaeus, 1758), but is much more primitive, especially in the dentition. Protodobenus japonicus is derived from the Imagotariinae. It is similar to such primitive fossil walruses as Prorosmarus alleni from the Western Atlantic and Aivukus cedrosensis from Baja California, and has some similarities as well 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rom them. Protodobenus japonicus could have evolved directly into Odobenus in the North Pacific Ocean, and could have dispersed directly to the Arctic Ocean. This is contrary to the scenario proposed by Repenning and Tedford, in which primitive odobenids, like Aivukus cedrosensis, migrated to the Atlantic Ocean through the Central American Seaway and returned to the North Pacific Ocean as O rosmarus via the Arctic about 0.6 Ma. Regarding the first lower premolar of the living walrus, Fay concluded after studying fetal O. rosmarus that the first premolar (P1) of the mandible is absent, and that the lower tooth row consists of: C1 P2, P3, P4. Protodobenus japonicus has in its mandible I 1-2 C1 P2, P3, P4, and this is the primitive pinniped formula. Pinnipeds typically lose the molars, not the anterior premolars, and the present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correct tooth formula for O rosmarus is C1 P1, P2, P3. Its skull, palate, and mandible suggest that P. japonicus had morphology pre-adapted to an early stage of benthic suction feeding, but it probably was unable to rely on that method of feeding. The discovery of P. japonicus demonstrates that the odobenine lineage (true walruses) goes back in time at least 5 Ma. Other more aberrant odobenine walruses, such as Aivukus and Prorosmarus, and pseudo-walruses of the subfamily Dusignathinae, are more distantly removed from the lineage leading to living walruses than has previously been suspected.  相似文献   
292.
晚石炭世腕足动物古生物地理区形成机制—环境控制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成文 《吉林地质》1994,13(2):13-21
晚石炭世腕足动物地理分布以及散布过程受环境控制。在控制腕足动物地理分布的诸多环境因素中,温度是首要因素,板块构造亦具巨大影响。在腕足动物散布过程中,温度的驱赶作用,洋流的携带作用,海浸与海退等环境因素犹如传送带一样,将腕足动物(幼虫)携带到能满足其生态需要的生存、繁衍场所。腕足动物具快速散布的潜能,该潜能的发挥取决于环境。由于研究的类别以及其所处地质年代不同,各种环境因素控制作用的主次地位可能变更。这就是环境控制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93.
本文在对天山构造地貌形成、演化及构造地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天山作为陆内古板缘山的构造、边界及动力条件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活动性陆内古板缘山地的造山旋回模式。  相似文献   
294.
太行山中段的焚风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相似文献   
295.
博格达山晚古生代坳拉谷(Aulacogen)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博格达地区在晚古生代不是与哈尔里克相联的岛弧,而是坳拉谷.它发育较完整的滨浅海→陆棚→陆坡→坡角→盆地平原相的沉积相序.建造类型和充填序列与国内外坳拉谷很相似,而与岛弧建造相差甚远.早期具多旋回的火山喷发,中期发育多种重力流沉积组分,晚期出现复理石和磨拉石建造.东与兴蒙大洋相联,西端伸入准噶尔小板块内部.从中泥盆世开始由巴里坤一带逐渐向乌鲁木齐地区发育.  相似文献   
296.
云南中西部地洼构造系沉积建造与含矿建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将云南中西部三个中新生代地洼盆地区,划归为一个地洼构造系,它们是在一个统一的顺时针旋转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地洼构造系经历了初动期(印支早期),激烈期(印支晚期至燕山期)及余动期(喜马拉雅期)三个演化阶段。不同演化阶段性质的差异,导致不同构造层中沉积建造与含矿建造的明显不同,尤其以地洼激烈期的蒸发岩(含盐)建造与层控多金属矿床的相伴产出为特征。根据综合分析,指出了区内上述矿床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97.
海南岛沉积建造特征及大地构造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南岛是欧亚大陆壳的南缘。作者主要依据沉积建造特征及其演化、空间分布和大地构造属性,并结合岩浆活动等重要标志,认为海南岛经历了地槽、地台、地洼三个大地构造发展阶段。以岛南九所—陵水深断裂为界,岛中岛北现阶段属东南地洼区,前寒武纪一早古生代为地槽区,晚古生代为地台区;深断裂以南为南海地洼区,前寒武纪时为地槽区,古生代演化为地台区。全岛早三叠世末同时进入地洼发展阶段。岛西石碌铁矿和近年发现的戈枕金矿成矿带皆位于前寒武纪地槽构造层内,皆受地洼构造叠加改造影响,皆属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298.
本文主要论述吉林省延边地区屯田营组时代。通过对屯田营组研究历史的回顾,从火山岩喷发—沉积序列和生物地层资料指出屯田营组时代为晚侏罗世,屯田营组与金沟岭组同是晚侏罗世两个火山旋回。  相似文献   
299.
地洼学说(活化区理论)自1956年诞生以来,经受过35年的实践检验,已发展成为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和两个衍生学科的理论体系。它的理论结构是以第一个组成部分,即大陆地壳中发生于地台阶段之后,与地槽区不同特征的一种新型活动区—活化区即地洼区概念为内核,保护层为其余的组成部分和衍生学科,即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递进(地洼)成矿理论、壳体概念和地幔蠕动热能聚散交替假说,以及构造地球化学和成矿构造学。 地洼学说是属于作者建立的“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范畴,它的发展纲领应是运用“历史—动力综合分析法”的研究方法,贯彻理论实践并重和切合生产需要的学术路线,采用充实和加固内核以及调整某些保护层的方式,按照自我完善与学百家之长相结合的原则,研究领域包括学说本身的进一步发展和运用它以解决实际问题。 内核的充实和加固包括两个方面;(1)理论方面的研究,例如地洼区的鉴别依据、类型划分、形成时代、分布地区、地壳运动等方面的问题。(2)实用方面的研究,例如运用区域地质、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地热、水文地质、地貌、新构造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00.
杨成彬  郑祖光  王雨 《大气科学》1994,18(Z1):810-819
本文采用二维板对称高截断谱模式研究了环境温度场和偶度场对台风发生、发展的影响,指出整层平均的环境温度场的水平梯度和涡度场是影响台风重要因子。较强的环境温度汤梯度的作用类似于水平方向不均匀加热场的作用,能造成暖区上升、冷区下沉的热力直接环流,并且温度场的梯度越大,环流越强。对于整层平均的绝对涡度场而言,只有弱的正的平均绝对涡度才有利于台风的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