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1篇
  免费   566篇
  国内免费   746篇
测绘学   219篇
大气科学   670篇
地球物理   593篇
地质学   1870篇
海洋学   389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249篇
自然地理   17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61.
462.
Contact angle is a principal control of the flow of multiple fluid phases through porous media; however its measurement on other than flat surfaces remains a challenge. A new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the contact angle between immiscible fluids at the pore scale at reservoir conditions (10 MPa and 50 °C) inside a quarry limestone through the use of X-ray microtomography. It is applied to a super-critical CO2–brine–carbonate system by resampling the micro-CT data onto planes orthogonal to the contact lines, allowing for vectors to be traced along the grain surface and the CO2–brine interface. A distribution of contact angles ranging from 35° to 55° is observed, indicating that the CO2–brine–carbonate system is weakly water-wet. This range of contact angles can be understood as the result of contact angle hysteresis and surface heterogeneity on a range of length scales. Surface heterogeneity is examined by comparison of micro-CT results with optical thin sections and SEM images.  相似文献   
463.
利用1971-2011年辽宁省58个常规观测站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辽宁寒潮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1年辽宁寒潮年平均频次空间分布存在两个大值中心,一个位于辽宁东北部地区,另一个位于辽西建平地区;11月大范围强寒潮出现最多。近41 a辽宁区域性寒潮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最多,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寒潮在10月中旬至翌年5月上旬均可出现,12月上旬至翌年2月下旬是寒潮集中出现时段,出现最多的是1月;区域性寒潮出现次数存在20、13、8a和4a的变化周期。影响辽宁区域性寒潮的主要天气形势有小槽发展型、横槽型和低槽东移型。寒潮物理量预报指标主要有:寒潮前至少有一日升温过程;500 hPa冷中心温度≤-40 ℃;地面冷高压主体中心气压为1050 hPa以上,分裂小高压中心气压为1030 hPa以上;500 hPa和850 hPa急流普遍为24 m.s-1和12 m.s-1以上;850 hPa辽宁附近等温线密集程度≥5条/10纬度;风向与等温线夹角基本大于60°。  相似文献   
464.
上边界条件对多年冻土地温场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玛多地区多年冻土为背景,建立多年冻土地温场的数值计算模型,以不同的方式考虑近 60 a 来的气温变化构成不同的上边界条件,通过模型计算分析不同上边界条件下的不同时期温度场、未来冻土退化特征.结果表明:在上边界条件中采用气象站实测近60 a波动温度值和采用近60 a平均恒定值时,浅层冻土地温差异明显,且越浅层地温与越近时间的上边界条件相关.预测未来100 a冻土地温变化趋势发现,相同升温速率和升温初始温度条件下,上边界采用实测60 a波动温度值对冻土退化过程影响较小;升温初始温度值提高到与趋势线衔接后,冻土退化起始时间从约第45年提前到约第20年;60 a实测温度和升温初始温度值均提高到与其初始温度场上边界条件衔接后,冻土退化起始时间从约第20年提前到约第15年;冻土退化从开始到完全退化经历时间为25 a左右.  相似文献   
465.
近30年来长江源区土地覆被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源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本文利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期、2004年和2008年共4期土地覆被数据,通过土地覆被转类途径与幅度、土地覆被状况指数和土地覆被转类指数,分析评价了长江源区近30年来土地覆被与生态状况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草地是长江源区主要的土地覆被类型,2008年草地面积占该区总面积的66.93%。在7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期、90年代初期-2004年和2004-2008年的3个时段内,土地覆被状况指数变化率分别为-0.15、-0.24和0.01;土地覆被转类指数分别为-0.20、-0.66和0.08。近30年来,长江源区土地覆被和生态状况总体经历了变差-显著变差-略有好转的过程。2004-2008年,长江源区年平均温度比前期(70年代中后期-2004年)升高了0.57℃,年平均降水量比前期增加了17.63mm。区域气候变化有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后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实施,对植被恢复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66.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反演感热和潜热通量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平均感热和潜热通量是气象、水文、生态模式中的关键物理因子,卫星遥感反演为观测区域平均感热和潜热通量提供了可能。对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反演地气通量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评述。首先描述了现在常用的反演方法,分析了方法中的各种假定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并对不同的模式反演结果进行了比较。还指出了评价卫星反演通量的精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对该领域内现存的问题与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67.
岩石电学性质实验研究方向展望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岩心电性实验的内涵,介绍了油藏条件下岩石电学性质的研究现状以及对岩心电性实验方法的冲击.结合目前对不同地层特性岩石的电学性质的认识,就复杂储层评价的岩心电性实验方法、岩心电性实验技术装备、岩心电性实验技术规范化、岩心数值实验方法等方面对岩心电性实验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认为:①岩心电性实验方法应立足于储层岩石的岩性、物性、孔隙结构、非均质性等地层特性;②系统地模拟和控制储层的温度、压力、润湿性条件、毛管与电性平衡等油藏条件,并使各种相关技术规范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③岩心数值实验方法可能作为实验室岩心电性实验的辅助手段之一在储层含油性评价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68.
我国防止矿井瓦斯事故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宏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20(4):1171-1175
瓦斯事故是煤矿井开采作业面临的第一大灾害,它具有发生突然、动力巨大、伤亡力强、波及面宽等突出特点.瓦斯不均匀地的贮存在煤层中,突出于采动破坏的岩壁段,防止煤矿瓦斯事故是一个典型的地学问题.通过测量岩体物性差异预测瓦斯动力赋存的地质条件,通过测定物性差异体的三维空间位置可确定采矿作业的安全岩体隔离厚度,等等.近十年来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为防止煤矿瓦斯事故发生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69.
秸秆焚烧导致的江苏持续雾霾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从污染情况、环流背景、地面气象要素特征、水汽、热力及动力条件等几个方面对江苏2012年6月中上旬持续雾霾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及周边省市秸秆焚烧造成大量的气溶胶粒子悬浮于空中,是造成江苏出现持续不同程度的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为雾滴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凝结核;中高层冷空气强度未能完全破坏底层相对稳定的层结,较小的风速和较大的湿度有利于雾霾的发展,重度霾或雾风速多在3 m/s以下,且相对湿度在80%以上。频繁的弱降水过程对雾的形成和霾的加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低层的逆温或近中性层结的维持,为雾霾持续存在提供了有利的层结条件,且浓雾形成主要有辐射贴地逆温和平流逆温两种形式;垂直上升运动与雾霾的发展之间有着互相影响的紧密联系,在具备一定的水汽条件时,底层弱的上升运动有利于雾体的向上发展从而促进雾的加浓。后向轨迹模拟雾霾相对较严重的6月10日污染轨迹表明沿江和苏南地区污染物浓度上升除了本地悬浮颗粒物外,安徽境内的污染物的输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而北部地区更多还是本地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470.
黑龙江依兰地区黑硬绿泥石片岩岩石学与P-T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依兰地区黑龙江杂岩中黑硬绿泥石片岩矿物组合为黑硬绿泥+绿泥石+多硅白云母+钠长石+透闪石+钾长石±黑云母.岩石矿物学研究表明黑硬绿泥石片岩形成于250~400℃,6~9kbar的变质条件下.黄褐色黑硬绿泥石呈束状、放射状集合体.黑硬绿泥石片岩形成于佳木斯地块向西与松嫩地块俯冲拼贴过程中蓝片岩变质作用的后期,压力稍有降低而温度略有升高的变质变形环境,是蓝片岩向绿片岩转变的蓝闪绿片岩相变质条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