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15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265篇
海洋学   51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DONALD R. LOWE 《Sedimentology》2012,59(7):2042-2070
Deposits of submarine debris flows can build up substantial topography on the sea floor. The resulting sea floor morphology can strongly influence the pathways of and deposition from subsequent turbidity currents. Map views of sea floor morphology are available for parts of the modern sea floor and from high‐resolution seismic‐reflection data. However, these data sets usually lack lithological information. In contrast, outcrops provide cross‐sectional and lateral stratigraphic details of deep‐water strata with superb lithological control but provide little information on sea floor morphology. Here, a methodology is presented that extracts fundamental lithological information from sediment core and well logs with a novel calibration between core, well‐logs and seismic attributes within a large submarine axial channel belt in the Tertiary Molasse foreland basin, Austria. This channel belt was the course of multiple debris‐flow and turbidity current events, and the fill consists of interbedded layers deposited by both of these processes. Using the core‐well‐seismic calibration, three‐dimensional lithofacies proportion volumes were created. These volumes enable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important lithofacies and thus the investigation of sea floor morphology produced by debris‐flow events and its impact on succeeding turbidite deposition.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debris‐flow deposits follows a relatively regular pattern of levées and lobes. When subsequent high‐density turbidity currents encountered this mounded debris‐flow topography, they slowed and deposited a portion of their sandy high‐density loads just upstream of morphological highs. Understanding the depositional patterns of debris flows is key to understanding and predicting the location and character of associated sandstone accumulations. This detailed model of the filling style and the resulting stratigraphic architecture of a debris‐flow dominated deep‐marine depositional system can be used as an analogue for similar modern and ancient systems.  相似文献   
572.
基于一般抽样原理的GIS属性数据质量评定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一般抽样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缺陷率统计模型,并推导出缺陷率的两个统计特征值均值和方差。理论结果和应用实例说明了缺陷率对GIS属性数据精度度量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利用缺陷率的均值和方差,详细给出了GIS数据生产时单幅数字地图以及多幅数字地图对应属性数据质量的评定应用。  相似文献   
573.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晚三叠世构造属性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关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晚三叠世的构造属性问题,前人的观点大多认为该时期为(类)前陆盆地,笔者对此提出置疑,主要有3个方面的依据:首先,对西缘汝箕沟、石沟驿和崆峒山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的3套粗碎屑沉积进行了重新认识。汝箕沟延长组确实为边缘相沉积,但其附近层位板内玄武岩的出现,表明该区晚三叠世为拉张环境下的沉积。最新研究表明,石沟驿地区延长组沉积厚度并不大,不超过1500m。崆峒山砾岩沉积可能受西南部的秦祁造山带影响所致,不能作为盆地西部沉积的代表。其次,通过编制晚三叠世延长组地层等厚图及一系列东西向地层剖面对比,发现该时期以往认为的盆地西部从南至北的巨厚沉降带并不存在。最后,通过地震剖面、平衡剖面和裂变径迹测试数据分析,指出西部现今存在的横山堡后冲构造带和马家滩大型逆冲推覆构造带并未形成于晚三叠世,其最早形成于晚侏罗世。故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晚三叠世构造属性并非为前陆盆地,而是残延克拉通内叠合盆地的组成部分。该认识对盆地西部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4.
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岩爆灾害频发,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为工程施工带来极大困难。为分析隧道施工期岩爆风险和为施工安全提供依据,以属性数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8参数岩爆危险性属性评价模型。通过对隧道岩爆案例的系统整理与分析,总结岩爆主要影响因素,考虑隧道施工现场指标获取的难易程度,改进了岩爆传统评价指标,选取了围岩岩性、岩体强度、围岩完整性、地应力大小、地下水状况、隧道埋深、隧道断面大小及现场施工情况8个易于获取的指标,然后构建了岩爆危险性评价的属性识别模型;同时考虑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概率统计法结合的综合赋权法对各指标因素进行权重分析;将建立的岩爆危险性属性识别模型应用于雅康高速公路二郎山隧道,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开挖结果总体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方法在岩爆危险性评价中的可行性与合理性。该研究成果为隧道施工岩爆灾害危险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对预防隧道岩爆灾害发生、减少施工损失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75.
Whether a Neoarchean basement existing in the Songnen massif is currently debated. Identification of Archean magmatism from the Songnen Massif is helpful to resolve this issue. Here, we report newly discovered Neoarchean Shanquan pluton in the Western Songnen Massif. These Neoarchean Shanquan pluton are mainly composed of granites that are exposed near the town of Shanqua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reveals that the sample 2015TW1 has an upper intercept age of 2801 ± ...  相似文献   
576.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广泛应用,启发研究人员将其应用于人工源宽角反射/折射深地震测深剖面的资料预处理和震相识别。采用札达—泉水沟深地震测深资料,提取振幅、信噪比、主频、瞬时带宽、瞬时高频能量等地震属性参数,分析不同参数的物理含义,挑选其中对界面变化敏感的参数,对深地震测深资料进行预处理,并利用P波和S波的联合扫描,提高震相识别的准确性。走时互换结果显示,采用地震属性参数可有效提高震相拾取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后续地壳速度结构反演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577.
大数据时代海量网络文本中蕴含的灾害事件信息是防灾减灾研究和应用的重要资源。从异构的Web文本中快速、准确抽取灾害事件时空信息和属性信息,分析其时空动态变化模式与趋势并进行可视化表达,是当前地理信息与灾害信息领域关注的热点。本文从Web文本挖掘的整体技术框架、灾害主题页面抓取、灾害事件信息解析与抽取、灾害事件信息空间展示分析、以及防灾减灾应用系统等方面调研和综述了相关进展。针对防灾减灾领域的Web文本信息获取未来趋势,分析概括了全流程的Web文本灾害事件信息提取适用技术,并指出未来研究趋势:① 重点开展全球灾害信息全景式获取分析,实现全球灾害事件信息的自动化获取、分析及可视化展示;② 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典型热点区域的Web灾害事件信息获取分析应用研究并形成示范系统;③ 按照数据、信息、知识的应用层次,建立以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支撑的新型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578.
579.
本文介绍作者自行开发的GIS软件系统———基于空间数据库的多媒体图形查询信息系统的内容、结构和功能 ,以及在环境规划管理方面的应用。阐明了系统可满足决策管理层和公共信息发布层等不同层次的应用需求 ,对环境工程项目的规划管理可作为示范和借鉴。说明本系统除具有一般GIS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外 ,还把现代多媒体技术和GIS空间数据库技术结合起来 ,实现了在空间数据基础上的多媒体信息查询 ,丰富了GIS中属性数据查询的内容 ,提高了地图的可视性。详细介绍了一种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包含分析的算法和在本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按多边形区域进行空间相关性关系查询。  相似文献   
580.
油藏水驱开采时移地震监测岩石物理基础测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岩石物理测量是油藏水驱开采时移地震监测的基础.在实验室对来自胜利油田的5块岩石样品模拟储层条件进行了水驱和气驱动态岩石物理弹性测量,重点分析了流体替换、温度、孔隙压力对岩石纵、横波速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在水驱情形下,由于流体替换和温度、孔隙压力变化所引起的岩石纵横波速度的变化均很小,实施时移地震监测具有较大的风险性.相比之下,气驱可能引起较为明显的纵波速度变化,有利于时移地震监测的实施.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法、丰富实验内容、是今后时移地震岩石物理实验研究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