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2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473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位于特提斯成矿域与环太平洋成矿域交界地带的扬子陆块西南缘,并广泛分布了全球罕见的碳酸盐岩容矿的后成热液型富锗铅锌多金属矿床,其铅锌品位特高、储量大、富含稀散元素锗和贵金属银,经济价值巨大,备受广泛关注。针对制约该区深部找矿突破的成矿构造动力学背景及其响应机制、矿源—输运—聚集成矿过程、铅锌锗元素超常富集—巨量聚集成矿机制、矿床类型归属与铅锌多金属成矿系统等重大理论问题,历经20余年,通过区域地球物理剖面探测、矿田构造解析、典型矿床精细解剖及矿床地球化学、实验地球化学等系统研究,在成矿理论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① 提出了富锗铅锌矿形成于印支期碰撞造山过程的陆内走滑构造系统,解析并厘定了断褶构造组合样式及成矿构造体系,建立了构造分级成矿- 控矿、矿体空间定位模式;② 系统概括了矿化空间组合结构及矿床成矿规律,查明了“矿源—输运—聚集”成矿过程,揭示了铅锌共生分异机制及铅锌锗超常富集成矿机制;③ 提出了具有一定普适性的会泽型铅锌矿床新类型,建立了矿床成矿系统及流体“贯入”—交代成矿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陆内走滑构造系统控矿—流体“贯入”- 交代成矿论(构造控矿—流体“贯入”成矿论)。应用该理论研发出适用于该类矿床深部勘查技术方法系列,取得了近些年来川滇黔地区一系列找矿突破和新进展。该研究进展不仅为川滇黔成矿区矿床勘查技术研发及深部找矿突破提供了理论支撑,而且将在扬子陆块西南缘乃至特提斯成矿域的类似矿床研究和找矿勘查部署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42.
河南省东沟超大型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杨永飞  李诺  王莉娟 《岩石学报》2011,27(5):1453-1466
河南省东沟钼矿床是东秦岭钼矿带新发现的燕山期超大型斑岩钼矿床,是大陆碰撞成矿理论预测在先,勘查突破在后的成功范例。该矿床的形成与东沟A型花岗斑岩有关,矿体产于斑岩体外接触带的熊耳群火山岩中。以岩体为中心发育典型的斑岩蚀变分带,由内到外依次是钾化、绢英岩化和青磐岩化。流体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钾长石组合、石英-(钾长石)-多金属硫化物组合和石英-碳酸盐-萤石组合为标志,矿石矿物主要沉淀于中阶段。早、中阶段热液石英中发育CO2-H2O型包裹体(C型)、水溶液包裹体(W型)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S型),但晚阶段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W型)。早阶段C型和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380~550℃,盐度为7.70%~18.28% NaCleqv;S型包裹体中常见石盐、黄铜矿、方解石和未知透明子矿物,其均一温度范围为318~516℃,加热过程中除石盐外其他子矿物不熔;不包括不熔子矿物的贡献,该类包裹体盐度变化于12.85%~17.87 和35.55%~47.67% NaCleqv。中阶段C型和W型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60~410℃,盐度为4.62%~18.28% NaCleqv;除不熔子矿物外,S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97~436℃,盐度变化于7.45%~19.30% NaCleqv和31.71%~49.22% NaCleqv。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25~225℃,盐度介于0.5%~7.25% NaCleqv之间。估算的早、中阶段流体捕获压力分别为63~117MPa和12~67MPa,推测最大成矿深度为4.7km。上述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由早阶段高温、富CO2的岩浆热液演化为晚阶段低温、贫CO2的大气降水热液。这种高温、富CO2的岩浆热液可视为大陆内部体制斑岩成矿系统的标志性特征,以区别于岩浆弧区同类矿床高温、贫CO2的岩浆热液。通过对比东秦岭-大别钼矿带典型斑岩成矿系统,认为成矿流体中CO2等挥发组分的含量和围岩性质(化学成分、结晶程度、抗剪抗压程度等)是控制矿体空间定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43.
试论隐伏金矿体的预测精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金矿形成的特殊性、金矿体变化的双重性及金矿探采对比的综合分析,总结出金矿预测及勘查的难度较之其它金属矿床要难得多,并由此引伸到隐伏金矿体的预测精度,目前较为流行的“三定”指标难以实现。因此,隐伏金矿体的预测不应以矿体做为预测对象,而应以“矿化体”做为预测对象。  相似文献   
544.
广西象州县妙皇铜铅锌银矿床为本区新发现的中型脉状铜多金属矿床,属大瑶山西侧多金属成矿带上的又一重大找矿新发现,在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类型上与邻区武宣县盘龙大型铅锌矿床大相径庭。本文主要从矿体特征、控矿因素等方面探讨总结该矿床的成因类型,以利于在该区进一步寻找发现该类型新矿床。  相似文献   
545.
缅甸纳莫原生翡翠矿体特征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缅甸纳莫翡翠原生矿体呈透镜状侵入于蛇纹石化超基性岩中,矿体中分布有团块状围岩捕虏体。矿物结晶顺序为:具帚状结构的粗晶柱状硬玉→具柱状交织结构的细晶柱状硬玉→具流动构造的微晶柱状硬玉与粒状方沸石组成的绿色翡翠细脉→粒状方沸石脉→钠长石与石英组成的脉。绿色翡翠细脉沿矿体构造裂隙呈条带状、脉状产出,主要由微晶柱状硬玉组成,其长度为0.06~0.08mm,宽为0.01~0.015mm。矿体主要由具柱状交织结构的细晶柱状硬玉组成,是超基性岩浆结晶分异演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546.
The influence of Zn speciation on Zn transport by drainage from different soils to surface water is examined in a stream catchment in an agricultural area. Drainage waters were collected from two types of soils, a mineral soil (MS) and a soil rich in organic matter (OS) by means of artificial drainage pipes. The speciation of dissolved Zn in the stream and the drainage waters was determined using ligand-exchange and voltammetry. About 50–95% of dissolved Zn is bound in strong complexes, and the free Zn2+ ion concentration is in the range of 1–16% of dissolved Zn. A substantial part of Zn is present in weaker organic or inorganic complexes. The simulated Zn speciation using the WHAM VI model is compared to the determined speciation. Free Zn2+ concentrations predicted by the WHAM VI model are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e analytically determined free Zn2+, but are mostly within the same order of magnitude. Effects of different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on Zn speciation and transport are discussed. Zn speciation in the drainage at the OS site is influenced by the distribution of organic matter between the solid and solution phase. The abundant organic Zn complexes in solution contribute to facilitate Zn transport from soil into surface waters, through the drainage at the OS site. Drainage from the OS site contributes about twice as much Zn input to the receiving water as the MS soil, as related to specific area. The mineral soil contains much lower organic matter, and a part of Zn bound with inorganic phases can hardly be released by dissolved organic ligands, leading to much higher Zn retention at the MS site.  相似文献   
547.
以近几年来胶西北地区几个大型以上规模“焦家式”典型金矿床的深部勘查资料为基础,从矿体形态、规模及产状变化、蚀变及矿化,主要有益组分金、银含量及变化、金矿物特征等方面对矿床深部和浅部矿体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矿床深部矿体规模变大,产状变缓,大部分矿体无明显的侧伏,矿体形态由复杂到简单;矿体主要有益组分金、银含量在矿体浅部的中上部相对较高,向下逐渐变贫;深部矿体总体品位较浅部低,较均匀,变化较小;在主矿体之下远离主裂面分布在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带内的矿体,金品位明显高于主矿体,品位变化较大;由浅而深金银品位比值有逐渐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548.
肖茂章 《地质与勘探》2014,50(2):311-320
江西冷水坑矿田具有浅部斑岩型矿体与深部层状矿体的复杂组合。深部的层状矿体曾被长期认为是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的"层控叠改型矿体",与斑岩型矿体同期形成。本文从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入手,论述和分析了层状银铅锌矿体所具有的火山碎屑建造及成矿特点,认为矿床具有三期成矿特点,层状矿体属火山机构控制的以火山集块-角砾岩层为赋矿岩石的火山喷发-沉积成岩矿体。提出了该矿床火山构造-岩浆喷发成矿系统的主要成矿要素和成矿模式,斑岩岩浆就位及其流体活动,在产生大规模斑岩型矿化的同时,对早期的火山沉积碳酸盐层进行叠加改造而形成了与斑岩具有成因联系的层控铅锌银矿床。  相似文献   
549.
构造叠加晕法在预测金矿区深部盲矿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在原生晕分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成矿阶段的元素组合、不同成矿阶段矿体的轴向分带及其在空间上的叠加特点,建立起一种预测盲矿的新模式---构造叠加晕模式.构造叠加晕法在一些金矿区深部及其外围预测盲矿已取得了显着效果.  相似文献   
550.
科学的成矿预测实质上是在正确的成矿分析基础上的合理推断。埠上金矿是胶东招掖金矿带中部的一个中型金矿,经过多年开采之后,后备储量严重不足,争待扩大远景储量。由于有50~200m标高的采矿坑道及几个钻孔资料,使得采集不同垂深之样品成为易事,为矿床原生晕方法提供了基础和前提。研究后认为,埠土金矿原生晕为正向分带序列,在-300m标高之下有盲矿体存在,矿体向下仍有很大延伸,深部矿体向SW方向测伏。到1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