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31篇 |
免费 | 497篇 |
国内免费 | 104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篇 |
地球物理 | 231篇 |
地质学 | 2517篇 |
海洋学 | 230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59篇 |
自然地理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53篇 |
2020年 | 82篇 |
2019年 | 99篇 |
2018年 | 84篇 |
2017年 | 68篇 |
2016年 | 102篇 |
2015年 | 130篇 |
2014年 | 135篇 |
2013年 | 133篇 |
2012年 | 158篇 |
2011年 | 141篇 |
2010年 | 131篇 |
2009年 | 196篇 |
2008年 | 152篇 |
2007年 | 178篇 |
2006年 | 208篇 |
2005年 | 152篇 |
2004年 | 155篇 |
2003年 | 112篇 |
2002年 | 96篇 |
2001年 | 76篇 |
2000年 | 92篇 |
1999年 | 72篇 |
1998年 | 58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黏性土桩间土拱效应计算与桩间距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土拱效应是安全经济地发挥抗滑桩等非连续支挡结构的支护功能的重要前提,桩间距与成拱作用密切相关。利用合理拱轴线几何特征与受压破裂角方位,通过力学概念分析,将黏性土土拱计算的平衡条件和强度条件综合简化为以拱脚处拱圈轴向压应力表达的形式。继而从最少且最易获得的土工材料参数(内聚力c、内摩擦角?)出发,根据轴向压应力与矢跨比函数关系,利用摩尔-库仑强度准则,推导了拱曲线与桩间距上下限的简便计算式,再以此进一步探讨了考虑土拱效应三维稳定的桩间距校核,并以工程实例验证,以对土拱效应的估算提供简便清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62.
从支护方案的选择、支护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及支护效果等方面介绍了一种新颖、经济有效的支护结构─组合拱型喷粉桩在上海合流污水治理工程箱涵基坑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63.
介绍了广州港新沙港区板桩码头主要内力计算方法及常用软件,结合设计过程、工程地质情况、现场实际施工情况,着重从受力合理性、施工便利性、节省造价方面,对提出的钢板桩方案、钢管板桩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钢管板桩结构更合理,并对优势进行总结。研究表明相对于钢板桩结构,钢管板桩结构在抗弯、抗变形、拉杆拉力和锚碇墙稳定性、对复杂地基(软弱土层较厚、岩层标高较高的地基)适应性、兼顾桩基基础、施工速度等方面更具备优势,且钢管板桩结构可更好的适应码头的大型化和深水化发展,在类似工程设计中可优先采用钢管板桩结构。 相似文献
964.
考虑了桩的加筋与遮帘效应,通过剪切位移法依据力与位移的协调条件得出桩的柔度系数。在此基础上建立土的成层性模型,根据桩顶与桩底的物理关系推导了桩顶沉降与荷载关系的解析解。通过工程算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以土层状模型建立的群桩沉降计算方法是可行的。分析表明, 加固区土层不同分布对桩沉降有所影响,浅部土模量的提高有利于减小沉降。 相似文献
965.
为研究液化场地变截面桩的动力响应,依托翔安大桥实体工程,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变截面桩-土和等截面桩-土相互作用模型,模拟液化场地变截面桩及等截面桩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反应,分析在地震作用下变截面位置不同的变截面桩及等截面桩的动力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液化土层不同深度处的孔压比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均从0逐渐增大最后趋于稳定;变截面桩的桩身加速度和桩身位移均大于等截面桩,且桩顶加速度峰值出现的时刻均滞后于桩底;在饱和砂土层处,桩身位移变化趋势均较陡;变截面桩的桩身弯矩峰值和桩身剪力峰值均大于等截面桩,且其峰值出现的位置较等截面桩深;地震作用下,变截面桩及等截面桩的弯矩与剪力均在安全范围之内;液化场地变截面梁桥桩基础抗震设计时,应着重分析液化土层与非液化土层分界面以下的抗弯能力设计及液化土层中抗剪能力设计。 相似文献
966.
刚性桩复合地基抗震性能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完成了刚性桩复合地基1:10比尺的振动台试验。试验采用柔性容器这一较新的技术较好地模拟了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变形。此外,为解决模型与原型难以较好相似的问题,模型中尝试采用了在基础底板施加竖向力、在结构上附加阻尼器等措施。通过大量激振试验,对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地震反应性态、柔性容器的效果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柔性容器能够较好地解决模型试验的边界问题,刚性桩复合地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桩身应变在地震作用下均未达到极限值,上部结构特性对桩身变形有一定影响,振动使土体对基础的约束减弱,但对桩的约束增强。 相似文献
967.
复合模量是计算复合地基沉降的关键参数,但求解出完全符合实际的精确解较困难。为此采用弹性理论中最小势能原理推求出复合模量上限值计算公式。此外,对影响复合模量上限值的几个主要参数如桩土压缩模量、土体泊松比、置换率等进行了分析,获得了一些定性的结论:上限值随着土体模量和置换率的增大而增大,复合模量取值应乘以1.1~1.4扩大系数。 相似文献
968.
969.
针对传统弹性理论法过高地估计了桩-桩相互作用效应,基于杆件有限单元法建立了半无限土体中群桩基础的桩侧剪应力求解方程,通过简化桩-桩的相互作用效应,将群桩基础桩侧摩阻力的求解方程近似解耦,实现了群桩基础桩身剪应力和位移的快速求解目标。通过两桩相互作用系数以及柔性承台下群桩基础差异沉降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简化方法的合理性。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该简化方法计算得到的相互作用系数与严格的边界积分方程法解答较为接近,稍小于Poulos弹性理论法的计算结果;柔性承台下群桩的差异沉降在桩间距较小时与经典解答较为接近,而在桩间距较大时则存在一定的差别。该简化方法大幅减少了群桩计算工作量,适用于大规模群桩基础的快速计算要求。 相似文献
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