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6篇 |
免费 | 244篇 |
国内免费 | 41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35篇 |
大气科学 | 130篇 |
地球物理 | 385篇 |
地质学 | 754篇 |
海洋学 | 436篇 |
天文学 | 64篇 |
综合类 | 189篇 |
自然地理 | 2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41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68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76篇 |
2016年 | 79篇 |
2015年 | 70篇 |
2014年 | 134篇 |
2013年 | 137篇 |
2012年 | 119篇 |
2011年 | 135篇 |
2010年 | 98篇 |
2009年 | 136篇 |
2008年 | 126篇 |
2007年 | 118篇 |
2006年 | 126篇 |
2005年 | 108篇 |
2004年 | 97篇 |
2003年 | 87篇 |
2002年 | 88篇 |
2001年 | 91篇 |
2000年 | 91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5篇 |
1905年 | 3篇 |
1900年 | 3篇 |
1897年 | 7篇 |
1880年 | 2篇 |
1877年 | 7篇 |
187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31.
用点种法从大黄鱼肠道优势菌群中筛选出104株病原性副溶血弧菌的拮抗菌,进一步研究拮抗效果最好的11株拮抗菌的抗菌谱和生长曲线,其中NAC平板上筛选的4株拮抗菌的抗菌范围较广,锰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筛选的3株拮抗菌具有生长优势。用BIOLOG板测定了抗菌谱较广、有一定生长优势3株拮抗菌(R22,Y58和J312)的碳源利用情况,结果表明,3株拮抗菌的碳源谱都比较广,都能利用糖类、有机酸和氨基酸等,而且与鱼类营养的竞争较小。16S 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的结果显示与R22,Y58,J312同源性达99%以上的菌株分别来自弧菌属、芽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进一步对R22,J312和Y58三株拮抗菌进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R22为溶藻弧菌,J312为荧光假单胞菌,但Y58的种属未能得到确认。所得到的3株拮抗菌R22,Y58,J312在拮抗病原菌、抗菌谱、生长特性和营养利用等方面都初步满足益生菌的筛选条件,有待进一步检测其安全性和实用效果以便能够成为能实用的益生菌。 相似文献
32.
本文分别对雌雄白缘(鱼央)的5S rDNA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并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以白缘(鱼央)的5S rDNA序列和小麦的45S rDNA为探针,对其在白缘(鱼央)雌雄中期染色体上进行了FISH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白缘(鱼央)5S rDNA序列无雌雄差异;5S rDNA的保守区序列为117 bp;5S rDNA和45S rDNA分别被定位于白缘(鱼央)的性染色体和第5号染色体上。同时从GenBank中获得了22种鱼的5S rDNA,运用DNAman软件构建了23种鱼的系统发育树,对白缘(鱼央)的进化地位进行了初步研究。本研究为阐明白缘(鱼央)在鱼类系统进化中的位置、重复序列在脊椎动物性染色体上的分布状况以及与性别决定与分化的关系,提供了资料积累和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33.
基于第二代测序技术的条斑紫菜(Pyropia yezoensis)贝壳丝状体附生菌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条斑紫菜(Pyropia yezoensis)贝壳丝状体黄斑病给育苗产业造成危害,但目前对健康状态下的菌群结构及其发病后变化仍缺乏认识。本研究基于第二代测序技术和16S r RNA序列分析,对健康和患病丝状体的细菌组成与变化进行比较。测序共产生1.6Gb配对末端序列,获得了第一个高通量的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细菌群落数据集。通过数据分析共识别出7,833种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比对确定为18个细菌门。相对于健康样本,黄斑病丝状体样本的微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主坐标分析和非加权组平均法(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using arithmetic average,UPGMA)聚类均将健康和黄斑病丝状体分成不同的组,且健康组样本间的距离明显小于黄斑病组。上述结果说明,健康贝壳丝状体保持着相似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而患病后的丝状体则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健康样本和黄斑病样本组间差异显著的细菌属有39个,其中29个在健康样本中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病患组样本。本研究从菌群生态角度分析了健康贝壳丝状体微生物菌群结构、发病后菌群的变化及其对丝状体生长的潜在作用,为丝状体病害的检测和预防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34.
35.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秦皇岛弧菌感染症及其病原细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病原分离与鉴定、人工感染试验等方法,在对养殖牙鲆病例进行发病情况、病理变化特征检验的基础上,进行病原学检验。结果表明,此病例属于由弧菌属(VibrioPacini1854)细菌引起的败血感染症。经对12株纯培养菌(HQ010712-1—HQ010712-12)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表观分类学指征的检验,选择代表菌株(HQ010712-1株)进行16S rRNA基因的测定与系统发育学分析等,判定为弧菌属的一个新种。将HQ010712-1株送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进行了复核鉴定与分类定名,依据分离地定名为秦皇岛弧菌(Vibrioqinhuangdaorasp.nov.);参考菌株为HQ010712-1。 相似文献
36.
对7株赤潮原甲藻28S rDNA 5'端部分序列进行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并从GeneBank上获取14个原甲藻28S rDNA序列,用NJ法和ME法构建了原甲藻属的系统树,并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株原甲藻28S rDNA扩增序列长度为950~958 bp,通过NJ法和ME法构建的系统树完全一致.大部分分离自不同海域的同种原甲藻的序列高度保守,而不同种间在序列高变区却有较大的差异.但来自南海海域的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与分离自其他海域的株系序列差异较大,甚至超出了有些种间的差异.由28S rDNA高变区获得的序列,有望成为浮游植物特异性分子探针设计的良好靶区域. 相似文献
37.
随着莺—琼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2 700 m以下的中深层地震资料品质迫切需要提高,而改善信噪比提高成像质量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基于共反射面元(CRS)叠加在改善中深层地震资料信噪比方面具有理论和技术应用优势,由于考虑了反射层的局部特征和第一菲涅耳带内的全部反射,对复杂地质问题的适应性得以增强,真正实现了高信噪比叠加,从而改善中深层低信噪比区的成像质量。通过理论研究分析、模型试处理及莺—琼盆地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具体的应用与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即该区中深层地震资料信噪比显著增强,大大提高了解释的可靠程度。总之,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在莺—琼盆地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
基于3S技术的朝阳港潟湖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朝阳港潟湖湿地景观分类体系基础上,利用3S技术对多时相的潟湖湿地景观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1954年到2002年人工景观面积增加了532 hm2,景观格局指数呈现出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增加、优势度下降的趋势;潟湖总体斑块密度从0.017 4个/hm2增加到0.034 6个/hm2,廊道密度从0.69 54 m/hm2增加到22.05 640m/hm2,景观破碎化程度逐渐增强. 潟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人类的干扰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在潟湖湿地资源保护中合理调控人类的干扰活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9.
40.
J. F. Read M. I. Lucas S. E. Holley R. T. Pollard 《Deep Sea Research Part I: Oceanographic Research Papers》2000,47(12):2341-2367
A survey was made of the Southwest Indian Ocean frontal region between 30 and 50°E containing the Agulhas Return, Subtropical and Subantarctic Fronts. From CTD, SeaSoar and extracted samples the distribution of nitrate, silicate and chlorophyll a is shown to be strongly linked to the front and water mass structure, varying zonally and meridionally. Surface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s were low to the north and south leaving a band of elevated chlorophyll between the Subtropical and Subantarctic Fronts. The low concentration of chlorophyll a to the north, in Subtropical Water, was clearly due to nitrate limitation. Between the Subtropical and Subantarctic Fronts, where the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st, the surface layer showed silicate depletion limiting diatom growth. South of the Subantarctic Front there were deep extending, low concentrations of chlorophyll a, but despite plentiful supplies of macro-nutrients and a well-stratified surface layer,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hlorophyll a were absent. Changes from west to east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meandering of the Southern Ocean Fronts, especially the Subtropical Front, and their strength and proximity to each other. Concentrations of chlorophyll a peaked where the Agulhas Return, Subtropical and Subantarctic Fronts were in close proximity. Combined frontal structures appear to have particularly pronounced vertical stability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enhanced upwelling of nutrients and leakage of nutrients across the front. Light levels are high within the shallow stable layer. Such conditions are clearly favourable for biological growth and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r-celled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