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3篇 |
免费 | 70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篇 |
地球物理 | 8篇 |
地质学 | 290篇 |
海洋学 | 51篇 |
综合类 | 18篇 |
自然地理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32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对大庆油田徐22井青山口组/姚家组界线上下约12.20 m长的岩心做了详细采样、描述,进行了孢粉、介形类化石的处理、鉴定和分析,以恢复界线上下的古环境和古气候。研究表明,采样段底部沉积期主要出现一种相对深水还原的沉积环境,介形类、水源和陆源生物均比较繁盛,孢粉Cyathidites类型占优势,显示出一种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向上岩层颜色变浅,粒度有所加粗,化石含量迅速减少,反映出沉积水体急剧变浅,气候变得比较干热,生物受到打击,在1 612.90 m界线处介形类化石完全消失,孢粉含量也急剧减少;再向上岩性明显变粗,并出现红层,反映当时湖水变得很浅,可能为三角洲淤积相,气候更加干热,并有波动,化石很少见。因此可以看出在界线上下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的大背景下,水体由深而平静变得浅而动荡,气候由相对温暖湿润变得相对干热,生物出现由繁盛到衰退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2.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油藏内部存在着由北向南原油密度等物性呈现规律变化的特征.西北部的"重质油"(密度>0.34 g/cm3)与中-南部的"轻质油"(密度3)来源于同一套烃源岩,但原油族组成、原油成份等方面的特征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东河砂岩油藏的原油可能不是直接来自于烃源岩,而是来源于古油藏,原油物性的差异是晚喜马拉雅运动导致晚海西期形成的古油藏发生调整并在运移过程中造成的成份分异等原因所致.哈得逊鼻隆构造高点至今仍在迁移,东河砂岩油藏正处于充注、调整之中,导致了其油-气-水界面的大幅度倾斜. 相似文献
93.
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东部陡坡带的构造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叠前时间偏移三维连片地震资料的对比解释,对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的地质结构、形成演化有了新的认识。始新世至渐新世为典型的东断西超伸展型箕状断陷,东部形成陡坡带,西部为斜坡,沉积沉降中心位于荣胜堡洼陷。东部陡坡带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伸展裂陷、压扭走滑断裂系改造、坳陷和挤压反转4个阶段。早期伸展断层被后期压扭断裂系改造后形成多种构造样式和圈闭,这些构造圈闭紧邻生油洼陷,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尤其是在原始伸展断面基础上形成的花状构造带、挤压背斜、逆冲断块、浅层反转构造等均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4.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三渤海湾盆地任丘古潜山大油田的发现与勘探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任丘油田发现于1975年,是我国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潜山高产油田,1996年探明储量4×108t。油田为一古潜山复式油气聚集带,由蓟县系雾迷山组、奥陶系马家沟组和亮甲山组、寒武系府君山组三个古潜山油藏以及古潜山上覆的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油藏构成。古潜山油藏为缝洞孔十分发育的碳酸盐岩储集体,油源为上覆的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具独特的“新生古储”的油藏地质特征。论述了油田的发现和勘探历程、古潜山油藏的成藏特征,以及寻找古潜山油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5.
96.
海南油田东营三段沉积微相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油田储层东营组三段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发育水下分支河道,分流间,河口砂坝及席状砂等4个微相。其中,以水下分支河道,河口砂坝的油气储集性能为最好,席状砂次之,分流间湾较差。本区沉积微相决定了储层的性质与展布,进而控制油气的储集和分布。储层评价以下部储集层最好(以水下分支河道为主),上部储集层次之(以河口坝及水下分支河道为主),中部储集层较差(以分流间湾,席状砂为主)。 相似文献
97.
98.
致密砂岩储层不同成岩作用对孔隙度定量演化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6储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6储层压实作用和成岩作用强烈,储层的强非均质性制约了油气勘探效益的提高。通过开展常规物性、图像粒度、铸体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等实验研究储层的微观特征,以时间为主轴,综合沉积环境、埋藏深度、古地温、构造等因素,采用“成岩演化特征”和“地质综合效应”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姬塬油田长6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度演化模拟方程,分析了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孔隙演化等的成因机理。孔隙度演化计算结果表明姬塬油田长6段致密砂岩储层初始孔隙度为3733%,压实作用损失的孔隙度为2247%,早期胶结-交代损失的孔隙度为369%,产生的次生孔隙度为653%,中晚期胶结-交代过程孔隙度损失平均值为697%,计算孔隙度平均值为1006%。致密砂岩储层的差异性成岩演化过程是导致储层物性和微观孔隙结构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9.
100.
GC/MS and GC/MS/MS techniques were employed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omarker assemblages in two set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Jurassic and Permian, in southwestern Tarim, and the parameters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two set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t is found that diahopane and C30-unknown terpane are abundant in Permian samples, the contents of diahopane in Jurassic samples are relatively low, and terpenoids have been detected in Jurassic samples but not in Permian source rock samples. Kekeya crude oils are abundant in diahopane and C30-unknown terpane. The results of fine oil-rock correlation indicated that Kekeya crude oils were derived mainly from the Permian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However, a small amount of diterpenoid was detected in the crude oils, indicating that the Jurassic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also made a certain contribution to Kekeya crude oil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