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16篇 |
免费 | 2189篇 |
国内免费 | 170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1篇 |
大气科学 | 612篇 |
地球物理 | 1680篇 |
地质学 | 5467篇 |
海洋学 | 533篇 |
天文学 | 93篇 |
综合类 | 438篇 |
自然地理 | 102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318篇 |
2023年 | 297篇 |
2022年 | 408篇 |
2021年 | 388篇 |
2020年 | 326篇 |
2019年 | 367篇 |
2018年 | 325篇 |
2017年 | 256篇 |
2016年 | 313篇 |
2015年 | 367篇 |
2014年 | 400篇 |
2013年 | 378篇 |
2012年 | 435篇 |
2011年 | 422篇 |
2010年 | 391篇 |
2009年 | 403篇 |
2008年 | 369篇 |
2007年 | 405篇 |
2006年 | 395篇 |
2005年 | 330篇 |
2004年 | 313篇 |
2003年 | 276篇 |
2002年 | 296篇 |
2001年 | 278篇 |
2000年 | 266篇 |
1999年 | 266篇 |
1998年 | 205篇 |
1997年 | 191篇 |
1996年 | 131篇 |
1995年 | 89篇 |
1994年 | 100篇 |
1993年 | 80篇 |
1992年 | 84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6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7篇 |
1977年 | 1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天然裂缝对页岩气储集和渗流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对页岩构造裂缝研究不够深入。本文通过露头、岩心裂缝观察和分析,探讨了渝东南下古生界页岩构造裂缝类型、形成机理及分布控制因素。基于裂缝特征及力学成因,将剪切裂缝分为高角度剪切裂缝、倾斜滑脱裂缝和水平滑脱裂缝。倾斜滑脱裂缝是在上覆岩层重力和水平构造应力共同作用下沿应力集中的软弱面发生剪切滑动形成,水平滑脱裂缝是在构造挤压应力作用条件下主要沿页理面方向的剪切或层间滑动形成;页理发育程度及岩层曲率是控制水平滑脱裂缝形成的关键因素,岩石矿物组成、构造作用及岩层厚度是控制其它类型构造裂缝形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页岩岩石力学层的划分需要根据裂缝特征、岩性变化特征、岩石力学参数及沉积界面等综合确定,岩层厚度与层间构造裂缝密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2.
青藏高原地质构造活跃,内外动力作用强烈,加之气候异常变化,区内大型滑坡发育。以雅鲁藏布江断裂附近新发现的拉岗村古滑坡为研究对象,在现场调查、槽探揭露、地质测年和工程地质分析等基础上,对其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1)拉岗村滑坡属巨型岩质滑坡,体积达3.6×107 m3,最大水平滑动距离约3050m,滑坡后壁与堆积体前缘高差达965m,最大运动速率达78.1m/s,具明显高速远程特征;(2)受冷冻风化和冰体"楔劈"作用影响,滑坡后部岩体崩裂,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冰川逐渐消退,融雪降水入渗加剧劣化岩体结构,降低岩体强度;(3)根据14 C和10Be测年结果,拉岗村古滑坡形成于距今4140~9675a,沿雅鲁藏布江断裂发生的强震可能是该滑坡的直接诱因,岩体受到地震抛掷力作用,原有节理裂隙和新生破裂面发生张剪-拉裂破坏迅速贯通,首先沿断裂附近碎裂结构岩体发生破坏,上部岩体随之失稳并高速下滑。该研究可为认识青藏高原断裂带内大型古滑坡的形成机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3.
新疆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9
新疆十红滩铀矿床是中国近年发现的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该矿床位于吐鲁番—哈密盆地西南部的艾丁湖斜坡带西侧,赋矿地层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辫状河—曲流河相的含煤碎屑岩系;矿体严格受发育于河道砂体中的层间氧化带前锋线控制,矿体形态呈卷状或板状;含矿岩石主要为灰—深灰色疏松和次疏松细—粗粒长石石英砂岩,铀主要以吸附形式存在;全岩Pb同位素测定的主成矿年龄为24 Ma。研究认为:晚侏罗世后,持续干热气候条件下,层间氧化带的充分发育,高含氧水在富铀地层砂体中持续向前运移,在富还原剂地球化学障形成铀沉淀富集,是该铀矿床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4.
205.
206.
基于震源机制解模型和弹性半空间模型,计算了1990年7月16日Mw 7.7级地震所产生的静态库伦应力变化,研究结果表明Mw 7.7级地震触发了其后Mw 6.0级和Mw 6.5级2次强余震的发生,应力加载值分别达到了21.63 bars和9.15 bars。依据地震重复原则和构造外推原则,以马尼拉俯冲带及其附近区域Mw 6.0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中的一个节面作为接收断层面,计算了Mw 7.7级地震对马尼拉俯冲带区域静态库伦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对马尼拉俯冲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西吕宋海槽的部分断层上,但变化量值很小,对马尼拉俯冲带北部区域基本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7.
208.
普朗岩体外接触带,与热液活动密切相关,受构造裂隙控制,大脉状产出,可寻找大脉型矿体。而北部向深部寻找与斑岩有关的矿体;西南部则可寻找角岩化带矿体。 相似文献
209.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