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56篇
测绘学   19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820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01.
个旧东区东西向断裂控岩控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西向构造控岩控矿特征进行全面总结分析,讨论了东西向断裂深部找矿的意义,指出深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02.
杨宗文  刘灵 《云南地质》2014,(4):503-507
通过对镇远地区金堡、都坪、小溪铅锌矿床开展碳、氧、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都坪和小溪矿床成矿物质来自于海相蒸发岩或沉积地层,金堡矿床成矿物质很有可能来自于地壳深部的岩浆源.结合区域构造及矿床特征分析,可以认为镇远地区铅锌矿床可分为与海相沉积地层及深部岩浆作用有关的两种成因类型的矿床.  相似文献   
903.
黄连沟钽、铌、铍矿产于燕山晚期花岗伟晶岩脉中,伟晶岩脉即为矿体、矿化体,该矿为明显的稀有金属伟晶岩脉矿床.矿区花岗伟晶岩脉众多,成群出现,单个脉体规模较大,加之铌、钽重砂异常明显,这些不仅显示了本区有很好的找矿前景,同时为今后的勘查提供了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04.
张俊熙  杨玉华 《云南地质》2014,(1):28-31,35
超大型红土型镍矿主要控矿因素,板块边界三联点构造控制的白垩纪、三叠纪、二叠纪蛇绿岩底部镁质超基性岩,基岩MgO/Fe0比值14~18,通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结构分带较好的风化壳,风化壳对数Mgo/全铁比值0.4~1,地貌20~400米标高、5~ 20度坡度角,中、低山面型地貌.  相似文献   
905.
和阳金矿的控矿条件分为地岩层条件、岩浆岩和构造条件。地岩层主要为南华纪的南沱组上部的含砾沉凝灰岩及中部的含白云质的大理岩央碳质泥页岩;岩浆岩为中酸性的脉岩;构造条件主要为挤压剪切产生构造劈理化带和三组节理,节理内充填有石英细脉,表现为网脉状的石英细脉控矿容矿。通过对矿区内几条探槽内发育的石英脉体的统计,分析局部的应力场特征。结合区域构造资料,探讨矿区的控矿条件特征,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906.
冷成彪  齐有强 《地质学报》2017,91(10):2256-2272
冷水坑银铅锌矿田位于江西省贵溪市,是我国重要的银铅锌矿集区。矿田中产有两类特征迥异的矿体,一类为赋存于花岗斑岩体内的细脉浸染状-大脉状矿体,另一类为产于火山碎屑岩夹层中的块状硫化物矿体。然而,目前关于两类矿体的成因及联系还存在争议。本文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两类矿体中的闪锌矿和方铅矿进行了微区原位成分的测试,试图根据它们的微量元素特征约束矿床的成因问题。分析结果表明,产于细脉浸染状-大脉状矿体中的闪锌矿具有相对较高的Fe、Mn、Pb、Ag、Cu、Sb、Sn和Tl含量,而产于层控块状硫化物矿体中的闪锌矿具有相对略高的Cd含量。两类矿体中方铅矿的微量元素也存在一定差别,前者具有相对较高的Ag、Sb、Sn和Au含量,而后者具有相对较高的Cd、Bi、Se和Tl。通过与国内外不同成因类型铅锌矿床的综合对比,我们发现冷水坑矿田的闪锌矿具有较低的Zn/Cd比(66~131)、Cd/Fe比(0.06~0.31)和Co含量(多数10×10~(-6)),以及相对较高的Sn含量(多数1×10~(-6)),这些特征与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中闪锌矿的特征十分类似,表明它们可能具有类似成因。此外,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冷水坑矿田闪锌矿中Fe、Cd、Ag、Sb和Tl等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而Cu、Pb和Sn等元素主要以显微包裹体的形式存在。方铅矿中的Ag、Sb、Cd、Sn和Tl等元素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而Mn、Bi和Se等元素可能以显微包裹体的形式存在。此外,基于闪锌矿-方铅矿共生矿物对的Cd分配系数温度计,获得层控块状硫化物矿体的形成温度为238~246℃,而细脉浸染状-大脉状矿体的形成温度略低,为209~224℃,前者闪锌矿中相对较低的Fe和Mn含量,可能由氧逸度的影响造成。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冷水坑矿田两类矿体具有相同的成因机制,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都主要来自深部岩浆热液,温度、围岩性质及氧逸度是控制两类矿床金属硫化物微量元素差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07.
The Beiya gold–polymetallic deposit is one of the largest gold deposits in China and is considered to be a typical porphyry-skarn system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Jinshajiang–Ailaoshan alkaline porphyry metallogenic belt. Massive magnetite is widespread in the Beiya ore district but its genesis is still the subject of debate. Five representative magnetite types are present in the Beiya deposit, namely magmatic magnetite (M1) from the ore-related porphyry, disseminated magnetite (M2) from the early retrograde alteration, massive magnetite (M3) from the early quartz-magnetite stage, massive magnetite (M4) from the middle quartz-magnetite stage and magnetite (M5) from the late quartz-magnetite stage. Compared with the M1 magnetite, the magnetites from stages M2 to M5 are depleted in Ti, Al and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implying a hydrothermal origin, distinct from the magmatic accessory magnetite in the ore-related porphyry (M1). The concentrations of cobalt in the hydrothermal magnetites decrease gradually from M2 to M5, and can be used to discriminate the magnetite types. The Al + Mn and Ti + V contents of the successively precipitated magnetite grains (M2–M5) suggests that the ore forming temperature decreased from M2 to M4, but increased from M4 to M5, possibly as the result of a new pulse of magma entering the chamber, which may have triggered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The V content in the hydrothermal magnetite suggests that the oxygen fugacity increased from M2 to M4 but decreased as soon as the sulfides entered the system (M5).  相似文献   
908.
薛卫冲 《江苏地质》2011,35(3):275-279
采用CAD软件绘制地质图件时,常遇到不断重复简单的绘制命令,从而使得制图工作沉闷、低效、多错。介绍了利用Excel的编制函数功能与CAD命令窗口相结合的原理、方法及常用手段,通过实例来说明如何实现地质制图过程的快速、准确与高效。  相似文献   
909.
史超  王学平 《江苏地质》2014,38(3):464-469
福建平和地区构造发育强烈,植被覆盖率高,拥有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通过建立福建平和矾山地区三维遥感影像线环构造解译标志以及线环构造与成矿关系的分析,对研究区内典型线环构造进行了三维遥感解译,并总结了三维遥感线环构造解译标志,提高了线环解译的精度及准确性.在三维遥感线环构造解译的基础上,针对线环构造的特点进行了线性构造密度分析和线环交点密度的分析,实现遥感地质构造异常信息的提取与找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