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56篇
测绘学   19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820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71.
个旧东区东西向断裂控岩控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西向构造控岩控矿特征进行全面总结分析,讨论了东西向断裂深部找矿的意义,指出深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72.
杨宗文  刘灵 《云南地质》2014,(4):503-507
通过对镇远地区金堡、都坪、小溪铅锌矿床开展碳、氧、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都坪和小溪矿床成矿物质来自于海相蒸发岩或沉积地层,金堡矿床成矿物质很有可能来自于地壳深部的岩浆源.结合区域构造及矿床特征分析,可以认为镇远地区铅锌矿床可分为与海相沉积地层及深部岩浆作用有关的两种成因类型的矿床.  相似文献   
873.
黄连沟钽、铌、铍矿产于燕山晚期花岗伟晶岩脉中,伟晶岩脉即为矿体、矿化体,该矿为明显的稀有金属伟晶岩脉矿床.矿区花岗伟晶岩脉众多,成群出现,单个脉体规模较大,加之铌、钽重砂异常明显,这些不仅显示了本区有很好的找矿前景,同时为今后的勘查提供了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74.
和阳金矿的控矿条件分为地岩层条件、岩浆岩和构造条件。地岩层主要为南华纪的南沱组上部的含砾沉凝灰岩及中部的含白云质的大理岩央碳质泥页岩;岩浆岩为中酸性的脉岩;构造条件主要为挤压剪切产生构造劈理化带和三组节理,节理内充填有石英细脉,表现为网脉状的石英细脉控矿容矿。通过对矿区内几条探槽内发育的石英脉体的统计,分析局部的应力场特征。结合区域构造资料,探讨矿区的控矿条件特征,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875.
冷成彪  齐有强 《地质学报》2017,91(10):2256-2272
冷水坑银铅锌矿田位于江西省贵溪市,是我国重要的银铅锌矿集区。矿田中产有两类特征迥异的矿体,一类为赋存于花岗斑岩体内的细脉浸染状-大脉状矿体,另一类为产于火山碎屑岩夹层中的块状硫化物矿体。然而,目前关于两类矿体的成因及联系还存在争议。本文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两类矿体中的闪锌矿和方铅矿进行了微区原位成分的测试,试图根据它们的微量元素特征约束矿床的成因问题。分析结果表明,产于细脉浸染状-大脉状矿体中的闪锌矿具有相对较高的Fe、Mn、Pb、Ag、Cu、Sb、Sn和Tl含量,而产于层控块状硫化物矿体中的闪锌矿具有相对略高的Cd含量。两类矿体中方铅矿的微量元素也存在一定差别,前者具有相对较高的Ag、Sb、Sn和Au含量,而后者具有相对较高的Cd、Bi、Se和Tl。通过与国内外不同成因类型铅锌矿床的综合对比,我们发现冷水坑矿田的闪锌矿具有较低的Zn/Cd比(66~131)、Cd/Fe比(0.06~0.31)和Co含量(多数10×10~(-6)),以及相对较高的Sn含量(多数1×10~(-6)),这些特征与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中闪锌矿的特征十分类似,表明它们可能具有类似成因。此外,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冷水坑矿田闪锌矿中Fe、Cd、Ag、Sb和Tl等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而Cu、Pb和Sn等元素主要以显微包裹体的形式存在。方铅矿中的Ag、Sb、Cd、Sn和Tl等元素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而Mn、Bi和Se等元素可能以显微包裹体的形式存在。此外,基于闪锌矿-方铅矿共生矿物对的Cd分配系数温度计,获得层控块状硫化物矿体的形成温度为238~246℃,而细脉浸染状-大脉状矿体的形成温度略低,为209~224℃,前者闪锌矿中相对较低的Fe和Mn含量,可能由氧逸度的影响造成。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冷水坑矿田两类矿体具有相同的成因机制,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都主要来自深部岩浆热液,温度、围岩性质及氧逸度是控制两类矿床金属硫化物微量元素差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76.
The Beiya gold–polymetallic deposit is one of the largest gold deposits in China and is considered to be a typical porphyry-skarn system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Jinshajiang–Ailaoshan alkaline porphyry metallogenic belt. Massive magnetite is widespread in the Beiya ore district but its genesis is still the subject of debate. Five representative magnetite types are present in the Beiya deposit, namely magmatic magnetite (M1) from the ore-related porphyry, disseminated magnetite (M2) from the early retrograde alteration, massive magnetite (M3) from the early quartz-magnetite stage, massive magnetite (M4) from the middle quartz-magnetite stage and magnetite (M5) from the late quartz-magnetite stage. Compared with the M1 magnetite, the magnetites from stages M2 to M5 are depleted in Ti, Al and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implying a hydrothermal origin, distinct from the magmatic accessory magnetite in the ore-related porphyry (M1). The concentrations of cobalt in the hydrothermal magnetites decrease gradually from M2 to M5, and can be used to discriminate the magnetite types. The Al + Mn and Ti + V contents of the successively precipitated magnetite grains (M2–M5) suggests that the ore forming temperature decreased from M2 to M4, but increased from M4 to M5, possibly as the result of a new pulse of magma entering the chamber, which may have triggered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The V content in the hydrothermal magnetite suggests that the oxygen fugacity increased from M2 to M4 but decreased as soon as the sulfides entered the system (M5).  相似文献   
877.
潘飞飞  陈丹利  白何领  刘冠男  黄海涛  刘京  赵元艺 《地质论评》2024,70(3):2024030017-2024030017
豫西钼矿集区内长期的矿产资源开发向周围环境释放大量的重金属,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尚不明晰。于2019年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2月)对矿集区内5条河流进行地表水采集,调查地表水重金属(Mo、Cd、Hg、As、Cr、Cu、Pb、Zn)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用健康风险模型评价地表水重金属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丰水期地表水主要污染元素为Mo、Zn和Cd,而枯水期地表水主要污染元素为Mo、Hg和Cd,大多数点位地表水符合II类标准。地表水中的Mo主要来源于钼矿;Pb和Zn主要来源于钼矿和铅锌矿;Cd主要源于金矿和铅锌矿;Hg主要源于金矿。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地表水重金属通过饮用水途径所致的总个人年健康风险均低于美国环保署(US EPA)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除丰水期成人总个人年健康风险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外,丰水期儿童、枯水期成人和儿童高于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研究的结果可为钼矿集区地表水污染防治和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78.
胶东招掖矿集区巨量金质来源和流体成矿效应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胶东招掖大型金矿集中区的形成是一个多期次、多来源的复杂过程.胶东群正变质岩的原岩——太古代拉斑玄武岩为初始矿源岩;太古代-元古代胶东群、荆山群和粉子山群变质岩为中间矿源岩;中生代剪切重熔岩浆岩——玲珑型花岗岩和郭家岭型花岗岩是成矿物质的主要直接提供者;郭家岭型花岗岩还起到"热机"作用;而蓬莱群及滦家河型花岗岩提供成矿物质的可能性较小.金的成矿作用是在古老地幔分异出的太古代拉斑玄武岩基础上,经韧性剪切→区域变质→岩浆重熔等构造热动力作用逐步富集的过程.岩浆侵入后,形成以岩体为中心的凸形热场,是流体成矿作用的主要动力之一.成矿流体的流速可以促进混合热液的生长,剪切破碎带是强烈输运-反应耦合成矿的有利场所.地幔富C-H-O流体、中-下部地壳富硅流体、浅-表部富硫流体3个层次流体相互沟通、混合,导致流体循环持续时间增长,萃取围岩有用元素增多,成矿元素丰度升高,并最终形成胶东招掖金矿集中区.  相似文献   
879.
大西洋洋中脊TAG热液区硫化物铅和硫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位于大西洋洋中脊26.08°N的 TAG 热液区是目前己知的赋存在无沉积物覆盖的洋中脊区的一个最大的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新测得来自 ODP-158航次钻孔的9件热液硫化物的铅、硫同位素组成;2件铁锰氧化物和1件底盘玄武岩的铅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矿石硫化物的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 为18.2343~18.3181,~(207)pb/~(204)Ph 为15.4717~15.5061,~(208)Pb/~(204)Pb 为37.7371~37.8417;它们位于该区底盘玄武岩(~(206)Pb/~(204)Pb=18.1454,~(207)Pb/~(204)Pb=15.4572,~(208)Pb/~(204)Pb=37.6534)和近洋底铁锰氧化物(~(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 分别为18.6907~18.9264,15.5615~15.6279,38.1164~38.3687)的铅同位素组成之间。三者呈线性相关关系,说明硫化物中铅来源于地幔(玄武岩)与海水(铁锰氧化物)的两端元混合。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δ~(34)S 为6.2‰~9.5‰,它明显高于地幔玄武岩的硫同位素组成(δ~(34)S=±0‰),也高于东太平洋海隆 EPR21°N(δ~(34)S=0.9‰~4.0‰)和大西洋洋中脊 MAR23°N(δ~(34)S=1.2‰~2.8‰)等热液活动区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这一特征反映了 TAG 热液体系中硫来源于地幔玄武岩硫与海水硫酸盐无机还原作用产生的硫的两端元混合。此,铅硫同位素研究为现代大洋底热液硫化物矿床形成过程中矿质来源及流体混合作用提供了十分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880.
苏旭亮 《江苏地质》2014,38(2):227-231
旧店金矿田位于招平断裂南端,矿田内矿床均受旧店帚状构造控制,分析该帚状构造特征认为,其主要受3期不同作用力叠加而成:侏罗纪晚期—早白垩纪早期(160~125 Ma),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NW向覆冲作用力,是平面具左旋特征的帚状构造主形成阶段;白垩纪中期(125~100 Ma),郯庐断裂的伸展与燕山期地幔热柱强力侵位作用造成了剖面上的帚状构造;白垩纪晚期(100~80 Ma),郯庐断裂全面拉伸对前期各构造改造阶段。该帚状构造内的NNE向东倾的压扭性构造为主要控矿构造,经主要矿床的深部验证证实,此类构造深部赋存较好的隐伏金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