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56篇
测绘学   19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820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矿体赋存于上三叠统大水塘组顶部与中三叠统河湾街组底部断层接触带中,严格受构造控制.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厚度变化较大.为一早期形成于断裂破碎带中后经地表长时间氧化淋滤叠加形成的热液—风化淋滤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02.
李连廷 《云南地质》2014,33(3):387-392
老挝帕莱通铁矿,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以出现多层矿产于中—晚三叠统基性火山岩系中,该铁矿为火山活动的直接产物.矿区显示了较好的找矿前景.尤其是矿区东部及其外围找矿潜力巨大,深部玄武岩喷发间断面之隐伏矿也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矿区中东部除寻找Fe以外,也是Cu多金属矿形成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03.
乔玉兰 《西北地质》2014,(3):121-125
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在期刊的统计与分析中是十分重要的,笔者利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CJCR)和万方数据出版的《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扩展版)(WD)等二家比较著名的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对《西北地质》总被引频次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为了不断提高《西北地质》的办刊质量,笔者重点对《西北地质》2001~2012年的总被引频次及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质》从2001~2012年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的总被引频次增加了416,总被引频次增长率为660.32﹪。《西北地质》从2003~2012年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的总被引频次增加了782,总被引频次增长率为1133.33﹪。事实说明,《西北地质》多年来总被引频次一直在稳步上升。最后,笔者分析了影响期刊总被引频次的因素,对如何提高期刊的总被引频次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4.
Understanding the geochemical behavior of chalcophile elements in magmatic processes is hindered by the limited parti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sulfide phases and silicate melt, in particular at conditions relevant to partial melting of the hydrated, metasomatized upper mantle. In this study, the partitioning of elements Co, Ni, Cu, Zn, As, Mo, Ag, and Pb between sulfide liquid, monosulfide solid solution (MSS), and hydrous mantle melt has been investigated at 1200 °C/1.5 GPa and oxygen fugacity ranging from FMQ−2 to FMQ+1 in a piston-cylinder apparatus. The determined parti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sulfide liquid and hydrous mantle melt are: 750–1500 for Cu; 600–1200 for Ni; 35–42 for Co; 35–53 for Pb; and 1–2 for Zn, As, and Mo. The parti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MSS and hydrous mantle melt are: 380–500 for Cu; 520–750 for Ni; ∼50 for Co; <0.5 for Zn; 0.3–6 for Pb; 0.1–2 for As; 1–2 for Mo; and >34 for Ag. The variation of the data is primarily due to differences in oxygen fugacity. These partitioning data in conjunction with previous data are applied to partial melting of the upper mantle and the formation of magmatic-hydrothermal Cu–Au deposits and magmatic sulfide deposits.I show that the metasomatized arc mantle may no longer contain sulfide after >10–14% melt extraction but is still capable of producing the Cu concentrations in the primitive arc basalts, and that the comparable Cu concentrations in primitive arc basalts and in MORB do not necessarily imply similar oxidation states in their source regions.Previous models proposed for producing Cu- and/or Au-rich magmas have been reassessed, with the conclusions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Partial melting of the oxidized (fO2 > FMQ), metasomatized arc mantle with sulfide exhaustion at degrees >10–14% may not generate Cu-rich, primitive arc basalts. (2) Partial melting of sulfide-bearing cumulates in the root of thickened lower continental crust or lithospheric mantle does not typically generate Cu- and/or Au-rich magmas, but they do have equivalent potential as normal arc magmas in forming magmatic-hydrothermal Cu–Au deposits in terms of their Cu–Au contents. (3) It is not clear whether partial melting of subducting metabasalts generates Cu-rich adakitic magmas, however adakitic magmas may extract Cu and Au via interaction with mantle peridotite. Furthermore, partial melting of sulfide-bearing cumulates in the deep oceanic crust may be able to generate Cu- and Au-rich magmas. (4) The stabilization of MSS during partial melting may explain the genetic link between Au-Cu mineralization and the metasomatized lithospheric mantle.The chalcophile element tonnage, ratio, and distribution in magmatic sulfide deposits depend on a series of factors. This study reveals that oxygen fugacity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Cu and Ni tonnage and Cu/Ni ratio in magmatic sulfide deposits. Cobalt, Zn, As, Sn, Sb, Mo, Ag, Pb, and Bi concentrations and their ratios in sulfide, due to their different partitioning behavior between sulfide liquid and MSS, can be useful indice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platinum-group elements and Au in magmatic sulfide deposits.  相似文献   
105.
安徽庐江泥河铁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因的制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泥河铁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中,矿床具有典型玢岩型铁矿的地质特征,是研究玢岩型铁矿成因的良好对象。本次工作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及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对泥河铁矿主成矿期矿石矿物的稀土元素、硫同位素及铅同位素进行了分析测试工作。主成矿期磁铁矿、黄铁矿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现LREE富集、HREE曲线平直、Eu轻微负异常的特征,与赋矿砖桥组熔岩、闪长玢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较为一致,结合矿石矿物与围岩的铅同位素特征,推测成矿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赋矿的火山-次火山岩,可能有少量壳源物质的加入。黄铁矿与硬石膏的硫同位素表现出双峰式分布的特征,说明岩浆活动与三叠纪膏盐层均对硫有所贡献。三叠纪膏盐层在泥河铁矿的成矿过程中,不仅仅是重要的矿化剂,同样是铁质沉淀的氧化剂。综合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泥河铁矿是由次火山岩体演化产生的含矿高温热液在闪长玢岩穹窿顶部,通过交代充填作用形成的玢岩型铁硫矿床。  相似文献   
106.
《普通地质学》作为地球科学类学生本科教育入门的专业启蒙和引导课程,不仅担负着专业知识体系引导而且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因此,广度和深度就成为《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两个重要方面,课前准备需要把握知识点的广度,课堂教学需要把握知识点的深度,而广度与深度的相互交融是引导学生兴趣的关键,进而依托“趣味—科学—普适—经典”的教学方式,承担起大类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素质教育职责。课程的改革任重道远,需要从多方面的努力和思考,方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07.
文章针对地质工程专业中基础地质学的重要性和普地实习野外教学实际,提出在普地实习中融入地质工程专业知识教学内容。从岩石基本地质特征、力学问题和具体工程地质问题3个方面将基础地质学与地质工程专业知识进行融合、交叉。从而拓展学生视野,实现实习模式创新、内容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的发展,提升专业思维。岩石成分与岩石力学性质、风化特征和水软化性关系密切,节理面的粗糙、起伏和充填物成分影响节理面抗剪、透水等特性,具体工程中的“滑坡”问题是典型的岩体剪切破坏问题,其形成的力学机制与剪节理相同。将上述问题两者联系起来的讲解丰富了普地实习的内容。文章认为普地实习中观察到的现象与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中很多知识点紧密联系,在基础地质实习教学中融入上述地质工程的专业知识是完全可行性的,采取增加与地质工程专业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办法,既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初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也为实现毕业后成为专业领域合格工程师和科研人员的培养目标迈出重要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08.
《普通地质学》是引领新生进入地学殿堂、了解地球科学知识的一门专业启蒙课,也是新形势下地学通识教育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其内容涉及地质学全部基础知识中的最必要部分,具有衔接和统领地学各门专业基础知识的特点。根据多年教学体会,笔者认为在精英教育与通才教育并举的新形势下,必须心系学生,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优化集课堂、实验、野外教学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推进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建设,摈弃不适应时代发展与国家需求的教育模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对学生开展基础理论传授、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创新科研培育的系统教育,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目标明确地开展思政教育,引导学生认清学问与道德的关系,建立德识双馨的价值取向,提高基础地质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五育兼备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09.
郑豪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72013-2022072013
依据文本对勘的方法,从图片和文字两个方面对《北京西山地质志》中、英文本进行比较研究。图片方面,英文本作了大量的增补和解说,内容更为详实准确。文字方面,中、英文本目录存在明显差异。英文本序言和注释有其独到的价值和意义。中文本正文的细节增补,应是吸收了当时的最新研究成果。中、英文本比较研究为认识《北京西山地质志》的价值与地位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学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0.
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成分和流体包裹体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卢焕章  单强 《岩石学报》2015,31(4):1108-1116
自然界中的成矿流体按其主要成分,可分为:(1)岩浆,即形成岩浆矿床的岩浆;(2)以H2O为主的流体(含Na Cl);(3)以CO2为主的流体。地壳中的流体类型很多,只有含一定金属元素含量的,并且达到一定浓度时才称为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基于对矿床中流体包裹体和天然成矿流体中金属种类和含量的测定,这些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按金属元素含量可以分为五组,成矿流体可以来自岩浆、岩浆热液、大气降水、盆地卤水和变质流体等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