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48篇
  免费   1599篇
  国内免费   2983篇
测绘学   137篇
大气科学   409篇
地球物理   1764篇
地质学   8315篇
海洋学   566篇
天文学   73篇
综合类   432篇
自然地理   634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338篇
  2021年   360篇
  2020年   365篇
  2019年   417篇
  2018年   394篇
  2017年   396篇
  2016年   431篇
  2015年   422篇
  2014年   516篇
  2013年   504篇
  2012年   614篇
  2011年   527篇
  2010年   466篇
  2009年   483篇
  2008年   531篇
  2007年   528篇
  2006年   561篇
  2005年   446篇
  2004年   435篇
  2003年   383篇
  2002年   318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290篇
  1999年   266篇
  1998年   258篇
  1997年   275篇
  1996年   208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51.
海洋沉积物的物质来源的定量、半定量研究,是海洋沉积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难题之一。本文是从沉积物不同成因组分的含量入手,研究冲绳海中段表层沉积物物质来源的一种尝试。首先介绍了常规法(即镜下鉴定和统计)和碳稳定同位素示踪法的基本途径和计算模式,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和评价。其次,根据沉积物的具体情况,选择比较合适的方法,定量估算了各站各成因组分的含量。最后根据估算结果,编绘了主要成因组分含量的分布图。  相似文献   
252.
海口湾西海岸海滩沉积物与海滩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滩是砂质海岸重要的沉积地貌单元,其沉积特征和稳定性对于海滩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海口湾西海岸海滩表层沉积物粒度数据,阐述了该区域海滩沉积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并通过对比滩面高程数据和水下地形数据分析了该区域的岸滩稳定性。结果表明:海口湾西海岸海滩处于滩面微蚀的轻度不稳定态,其岸外浅滩处于边坡侵蚀的轻度不稳定态。另外,根据波浪作用和泥沙来源进一步探讨了海口湾西海岸海滩沉积物动力机制及其海滩侵蚀的原因。  相似文献   
253.
The Cuu Long Basin (Mekong Basin) is a rift basin off southern Vietnam, and the most important petroleum producing basin in the country. However, information on petroleum type and characteristics has hitherto been largely unavailable to the public. This paper presents petroleum geochemical data on nine oil samples from four different producing fields in the Cuu Long Basin: the Dragon (Rong), Black Lion (Sutu-Den), Sunrise (Rang ?ong) and White Tiger (Bach Ho) Fields. The oils are highly paraffinic with bimodal normal alkane distributions and show moderate pristane to phytane ratios and a conspicuous hyperbolic decrease in abundance with increasing carbon number of hopane homologues from C30 to C35. The TPP-index of Holba et al. (Holba, A.G., Dzou, L.I., Wood, G.D., Ellis, L., Adam, P., Schaeffer, P., Albrecht, P., Greene, T., Hughes, W.B., 2003. Application of tetracyclic polyprenoids as indicators of input from fresh–brackish water environments. Organic Geochemistry 34, 441–469) is equal to 1 in all samples which in combination with tricyclic triperpane T26/T25 ratios >1 and the n-alkane and hopane distributions mentioned above provide a strong indication of an origin from lacustrine source rocks. This is supported by the absence of marine C30 desmethyl steranes (i.e. 24-n-propylcholestanes) and marine diatom-derived norcholestanes. Based on the overall biological marker distributions, the lakes probably belonged to the overfilled or balanced-fill types defined by Bohacs et al. (Bohacs, K.M., Carroll, A.R., Neal, J.E., Mankiewicz, P.J., 2000. Lake-basin type, source potential, and hydrocarbon character. An integrated sequence-stratigraphic–geochemical framework. AAPG Studies in Geology 46, 3–34). The oils were generated from source rocks at early- to mid-oil-window maturity, presumably Oligocene lacustrine shales that are present in the syn-rift succession. Oils from individual fields may, however, be distinguished by a combination of biological marker parameters, such as the oleanane index, the gammacerane index,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tricyclic terpanes, the proportions of diasteranes and 28-norspergulane, complemented by other parameters. The oils of the Cuu Long Basin show an overall similarity to the B-10 oil from the Song Hong Basin off northern Vietnam, but are markedly different from the seepage oils known from Dam Thi Nai on the coast of central Vietnam.  相似文献   
254.
研究天然环境中的磷化氢将会加深对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认识,同时对于认识和解决当前环境中富营养化、生物除磷等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通过对近30a相关研究工作的分析,介绍了大气中磷化氢的各种源与汇及磷化氢测定方法,阐述了磷化氢形成的热力学和微生物学机理,并探讨了磷化氢研究中存在源汇不全面、生物化学形成机理不清楚、水体样品检测方法、生态及其毒理效应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55.
北部湾盆地海中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中凹陷位于北部湾盆地西南部,其勘探程度低,对油气成藏条件欠缺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以含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在简要介绍地层与构造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烃源岩、储集层、圈闭及输导介质等油气系统的基本要素,认为海中凹陷发育多套烃源岩、多套储集层、多种类型圈闭和复合的输导介质,具备油气系统形成的基本条件,具有较为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56.
根据2006年4月对涠洲岛潮滩表层沉积物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Hg、Cu、Pb、Zn、Cd、Cr、As的含量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对其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估,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探讨了几种重金属元素的物源.结果表明:涠洲岛潮滩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各元素均未达到污染水平,多数地区存在Cu的玷污,个别地区存在As的玷污;各分析元素较多的累积在人为活动相对频繁的XKZ、W05断面附近区域;Hg、Cu、Zn、Cr显著正相关,以环境背景来源为主,Pb、As较多的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7.
为了综合确定平北地区的主力烃源岩,深化其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研究,在烃源岩分布特征及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舍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了研究区主要烃源岩层系的生排烃历史。研究表明,平北地区主要发育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两套烃源岩系,其中平湖组暗色泥岩为主力烃源岩,具较高的有机质丰度、成熟度、生排烃强度与排烃效率;以平湖组为源岩的油气系统应是本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58.
源地黑潮及其上下游流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基于长时间序列的海流和温盐资料(最新版SODA高分辩率再分析资料和137°E断面的观测资料),计算了黑潮流系四个主要断面的流量,并分析了它们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黑潮流系各主要断面流量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其年际、年代际变化明显.相关分析表明,源地黑潮及其上下游流量变化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变化不尽一致,其中,短期气候变化特征可能与热带太平洋的年际变化有明显关联,而年代际变化则可能与发生于北太平洋的年代际变化以及其它副热带中尺度涡旋等变化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259.
根据1979年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分析重金属Cd在胶州湾水域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胶州湾水域,水质没有受到任何Cd的污染。在胶州湾和湾口水域只有两个Cd的来源。一个是来源于地壳岩石风化,通过陆地径流把重金属Cd注入胶州湾水域;另一个是来源于海底,经过海洋水流的作用把重金属Cd注入湾口水域。作者提出了重金属在水域的环境本底值结构:基础本底值、陆地径流的输入量和海洋水流的输入量,并且应用于胶州湾水域。作者认为在来源的迁移过程中,有陆地来源迁移和海底来源迁移。根据杨东方的水域迁移过程研究,陆地径流决定了Cd的表、底层质量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260.
建立了太湖梁梁湾三维营养盐浓度扩散模型,研究了三维潮流的作用下,营养盐随风场的扩散情况。结果表明:(1)当梁溪河和闾江口两个污染源同时存在时,西北风最有利于营养盐浓度的扩散,顺着风向形成了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污染带;而东南风却最不利于营养盐浓度的扩散,使得污染范围仅局限于污染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