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4篇
  免费   732篇
  国内免费   780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195篇
地球物理   547篇
地质学   2365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73篇
自然地理   68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79年   5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A project in northern Chile was undertaken to determine the origin and behaviour of fog in the coastal and inland locations of the Tarapacá Region. In the Pampa del Tamarugal, 50 km from the sea, conditions exist for the formation of radiation fog. Advective fog has been studied on the coast and orographic fog was observed at a few coastal sites near mountain ranges with elevations above 1000 m. Fog water collected by two standard fog collectors (SFC) for 3 1/2 years showed an average flux of 8.5 l m−2 day−1 on the coast and 1.1 l m−2 day−1 inland 12 km from the coastline. On only a few days in 10 months was water collected at the inland site of Pampa del Tamarugal. GOES satellite images are shown to illustrate the pattern of formation of the stratocumuli cloud over the sea, its approach to the coastline, the entrance of fog by corridors through the coastal range and the presence of radiation fog inland. The results are important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fog formation and dissipation along the coastal mountain range and for the recognition of potential sites for the installation of fog water collectors, which can be used as a water source in the Atacama Desert. The results also provide vital information for use in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unique ecosystems of the most arid desert of the world.  相似文献   
32.
鄂尔多斯古生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与油气演化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石炭-二叠系石英砂岩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上述岩石流体包裹体作了初步研究。奥陶系碳酸盐岩包裹体均一温度具有三个区段 :6 0~ 10 0℃,10 0~ 16 0℃,16 0~ 2 2 0℃;石炭-二叠系石英砂岩包裹体均一温度三个区段为 90~ 110℃,12 0~ 14 0℃,16 0~ 2 2 0℃。并利用包裹体测温资料结合已有的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裂变径迹等研究成果,对流体包裹体在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田形成、演化中应用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3.
泥河湾盆地和黄土高原堆积着我国第四纪划分和对比的标准地层,同时也是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两者沉积环境不同,但都较为连续地记录了中国北方第四纪气候环境演化历史和古人类活动的信息。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两个重要地区的地层进行了对比,并列出了两个地区的旧石器文化地层序列。  相似文献   
34.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按基准面旋回原理,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本溪组(C2b)、太原组(P1t)、山西组(P1s)和下石盒子组(P1xs)划分为3个超长期、8个长期、19个中期和62个短期旋回层序: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各级别层序的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和沉积演化序列;建立以长期旋回层序为年代地层框架,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的层序的地层格架;并讨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天然气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35.
利用电子探针和激光探针剥蚀系统(LA-ICP-MS),对北羌塘新第三纪粗面玄武岩中的橄榄石主元素和微量、稀土元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本区橄榄石Fo平均为88,属贵橄榄石种属。相对富集Ni、Co和重稀土,而强烈亏损轻稀土及Rb、Sr、Ba、Z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其稀土元素配分型配分型式与粗面玄武岩全岩稀土配分型式呈互补状态。  相似文献   
36.
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域的Rayleigh波群速度分布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Rayleigh波群速度资料反演得到中国大陆及其临近海域的(70°E-145°E,10°N-55°N)15-120s周期的群速度分布图像. 塔里木盆地在15s处清楚地显示为低速,在16-33s左右没有显示,但在36-5s显示为高速,说明塔里木盆地有较深的根. 青藏高原块体是44s至120s图像中最为突出的低速块体,南面与印度板块的分界线以及与北面的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的分界清晰,其块体中西部的速度低于东部. 泰国清迈附近存在一尺度为1000km左右的低速带,可能是青藏高原块体的物质向东南方向迁移造成上地幔物质上涌的结果. 南北地震带表现为强烈的速度梯度带,西面为低速,东面为高速. 中国南海的中央、日本海中央、菲律宾海表现为海洋性地壳. 菲律宾海的图像与地形及地震带完全吻合. 环绕菲律宾海及日本海存在400km左右宽的低速带,可能是岩浆活动带.  相似文献   
37.
剥蚀及地幔作用下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修改了England和Mckenzie的黏性薄层流变模型中控制大陆形变的连续性方程,将剥蚀作用对高原隆升演化的影响直接引入该方程,并考虑下伏地幔小尺度对流对增厚岩石层的搬离作用对高原隆升演化后期的影响,用有限差分法直接模拟青藏高原隆升过程. 数值模拟结果所显示的高原隆升演化过程与实际观测资料吻合较好,揭示了高原隆升演化过程的非平稳和多阶段的特性;同时还表明上地幔小尺度对流对岩石层底部的搬离作用可能是最近8Ma以来高原快速隆升的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38.
腾格里沙漠地区盐湖钾盐资源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腾格里沙漠地区盐湖众多 ,以沉积石盐和芒硝为主 ,并赋存有丰富的晶间卤水 ,卤水中K+含量较高 ,在调查的 1 7个盐湖中有 1 2个盐湖KCl含量达到综合利用品位或工业边界品位。通过地质调查、遥感及航空γ能谱测量资料解译 ,本区多数盐湖具有相似的成钾条件 ,形成 4个成钾远景区 ,具有一定的找钾前景  相似文献   
39.
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砂岩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储集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发育一套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储集空间以溶蚀微孔、蜂窝状溶孔和高岭石晶间隙为主,孔喉以细——微细为主。成岩作用决定了砂岩内部储集空间特征和储集性能,主要表现在较强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砂岩的原生孔隙很少得到保存;较弱的溶蚀作用和强的蚀变作用使砂岩储集空间以微孔、超微孔为主,具有孔径小喉道细的特征,这是砂岩储集物性特别是渗透率偏低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0.
四川盆地白垩纪沙漠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英具有较大的硬度和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因而其颗粒表面特征能很好地反映沉积环境。而通过扫描电镜研究石英颗粒表面微细特征是分析沉积环境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多数人认为四川盆地白垩纪地层存在沙漠沉积(打儿凼组和夹关组),但仍有人对沙漠沉积的存在持怀疑态度,并认为是河流成三角洲沉积。过去关于其沉积环境的判别主要是根据沉积结构和构造,并未对其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进行过系统分析。笔者对采自四川盆地白垩系不同层位地层的样品进行了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分析可以成功地将石英沙区分为风成和水成沉积。因此,本文从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方面进一步肯定了四川盆地白垩纪古沙漠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