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3篇 |
免费 | 180篇 |
国内免费 | 5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7篇 |
大气科学 | 89篇 |
地球物理 | 221篇 |
地质学 | 377篇 |
海洋学 | 76篇 |
天文学 | 38篇 |
综合类 | 59篇 |
自然地理 | 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57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61篇 |
2008年 | 50篇 |
2007年 | 51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为研究热河生物群的鸟类、爬行类和被子植物的早期演化、辐射迁移、生物多样性及其协同进化,笔者在建昌盆地测制了九佛堂组剖面,并系统采集了以珍稀化石为重点的生物化石。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九佛堂组自下而上分为第一段至第三段,其中九佛堂组第一段西店层含鸟类、爬行类和龟类等珍稀化石,尚见介形类化石Cypridea decorosa,C. jianchanensis,Yumenia jianchanensis,Limnocypridea slundensis,L. levigata,L. rara等,表明该层的介形类化石与喀左九佛堂小孤山—烧锅地剖面及朝阳县波罗赤小北山—黄道营子剖面的九佛堂组第一段下部介形类化石组合面貌基本一致,其所在层位亦应相当。 相似文献
952.
953.
954.
本文在浑善达克沙地选取34个代表性沙丘-砂黄土剖面,利用光释光测年技术确定地层年龄,在野外考察、风沙动力学分析以及气候替代性指标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确定了浑善达克沙地在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的范围: 在末次盛冰期时,流沙南界到达镶黄旗-正镶白旗-正蓝旗-多伦一线,较现代沙地南界偏南约40km,沙地面积扩张约1.39×104km2,扩张了37% ; 在9~5ka时段的全新世大暖期,沙地普遍发育灰黑色砂质古土壤,植被覆盖良好,沙丘固定,流沙南界向北退缩约200km。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浑善达克沙地空间格局的变迁受控于东亚季风强度和有效湿度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55.
通过实际考察和总结分析位于中国季风区西北缘的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以及共和沙地的地层年代资料,初步确定这些沙漠/沙地在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的空间范围。结果发现,在末次盛冰期腾格里沙漠扩张到了香山北麓和祁连山北麓,东至贺兰山前,向西覆盖了整个民勤盆地,面积至少扩大了28.8% ; 巴丹吉林沙漠南到北大山,东至雅布赖山,北部覆盖了整个额济纳盆地,面积扩大了39.0% ; 共和盆地沙地流沙面积至少扩大了19.8%。在全新世大暖期,腾格里沙漠南部边界向北退缩了20km左右,共和盆地沙地流沙大范围固定成壤。 相似文献
956.
如何客观保留树轮序列的低频气候信息是树轮气候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以西藏浪卡子地区大果圆柏(Sabina tibetic Kom.)的树轮宽度为资料, 对新提出的特征值分析方法进行实例演示。通过构建不同树轮序列之间的协方差矩阵, 计算其特征向量和特征值, 并利用特征向量和主成分重建了特征值年表。将建立的特征值年表与传统的标准化年表(STD年表)和区域曲线标准化年表(RCS年表)进行比较, 分析不同去趋势方法对树轮序列低频气候信息保留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 相对STD年表, 新建立的特征值年表与RCS年表能够较好地保留低频气候信息, 显示了特征值分析方法在树轮气候学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57.
基于对象诊断的空间检验方法(MOD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象诊断的空间检验方法 MODE(Method for Object-Based Diagnostic Evaluation),通过在空间场中识别对象,计算对象的相似度,并最终形成两个场的综合相似度来实现对两个空间场的检验。相对于传统的点对点的检验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空间位置、形状、面积等多种因素,并通过符合主观判断的模糊逻辑算法计算相似度,克服了数值预报传统检验方法对于空间位置的过度依赖以及TS评分中的"双重惩罚"等不足。个例研究表明该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8.
对黄土高原西部庄浪红粘土进行详细岩石磁学分析表明,沉积物磁性由磁铁矿和赤铁矿主导,并且含有一定量的磁赤铁矿。中中新世大暖期红粘土中磁铁矿、磁赤铁矿含量显著升高; 中中新世大暖期前后红粘土中的磁铁矿含量相对较低,赤铁矿相对含量较高,但并未显示较强的磁赤铁矿信息。磁性矿物的整体粒径表现为以SP,SD和PSD颗粒为主,MD颗粒较少。庄浪红粘土磁化率在16.5~13.8Ma出现峰值,与当时的夏季风强盛、降水丰富、成壤作用较强造成的亚铁磁性矿物相对含量增加密切相关。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中中新世大暖期,综合庄浪岩石磁学特征以及陆地和海洋的其他证据可以推测当时东亚冬、夏季风可能同时增强。 相似文献
959.
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