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76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483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1.
林蕾  邱检生  王睿强  洪宇飞  徐航 《地质学报》2018,92(12):2388-2409
尼木渐新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含有丰富的形态各异的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本文报道了寄主岩和镁铁质包体的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及Sr- Nd- Hf同位素组成,据此阐明了岩石的成因,并探讨了岩浆混合作用在成岩中的意义及其对陆壳增生的启示。锆石LA- ICP- MS U- Pb定年结果表明,寄主岩和镁铁质包体的成岩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均为约30Ma,说明它们同时形成。元素地球化学组成上,寄主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且具有高Sr、低Y和Yb含量,Sr/Y比值高,缺乏明显铕负异常,表现出埃达克质岩石的特征。镁铁质包体贫硅,富铁、镁,具有与寄主岩相似的稀土与微量元素分布模式。二者的全岩Sr、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也相近\[寄主岩:(87Sr/86Sr)i=0.7057~0.7064,εNd(t)=-1.45~0.35,εHf(t)=1.21~7.34;镁铁质包体:(87Sr/86Sr)i=0.7058~0.7064,εNd(t)=-2.23~-1.57,εHf(t)=2.40~7.04\]。综合分析表明,尼木渐新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应主要起源于碰撞加厚的新生镁铁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镁铁质包体应为幔源玄武质岩浆与其诱发加厚地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浆经不均匀混合作用的产物。结合对冈底斯带岩浆岩已有资料的全面分析,表明幔源玄武质岩浆的底侵及其诱发的岩浆混合作用既是冈底斯岩基形成的主要方式,也是导致青藏高原陆壳增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12.
传统G PS单历元姿态解算中存在没有利用历元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不能有效抵制粗差影响等问题,而Kalman滤波则可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结合稳健估计理论对GPS单历元姿态解算提出了一种改进的Kalman稳健估计算法,通过实验及与传统的最小二乘解算方法相比较,该算法能够较好地消除历元间计算结果中出现的跳变值,使得解算结果更稳健。  相似文献   
213.
????С???ξ??????????????????????????????????????????????????????????????μ????????????????????????????????  相似文献   
214.
盐源喜马拉雅期石英二长斑岩群和斑岩铜矿的发现和肯定,结束了康滇地轴中段攀西地区无喜马拉雅期斑岩和斑岩铜矿的历史。对认识该区大陆板内岩浆成矿作用及找矿工作具有特殊意义。本文就其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作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215.
Ichnological studies are still in their infancy when it comes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deep‐marine deposits. The Eocene–Oligocene turbidite system of the Grès d'Annot Formation in south‐east France is well‐studied sedimentologically, but its trace‐fossil content is poorly known. Here, an integrated ichnological–sedimentological study is presented from the Annot sub‐basin for the first time, which demonstrates its value for interpreting proximal to distal and axial to marginal trends in confined turbidite systems. A comprehensive trace‐fossil data set was collected from seven outcrops situ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basin. These data are presented following a morphology‐based classification scheme to allow easy recogni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chnotaxa. Ichnodiversity and the abundance of ichnotaxa are regarded as important parameters in such interpretations. Instead of simply counting ichnotaxa per outcrop or stratigraphic unit, an equ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in which the ‘ichnoabundance’ (new term) of each counted ichnotaxon is calculated. An exponential growth factor is applied to the increase of the frequency of trace fossils, and is assumed in this equation to better reflect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benthic organisms. A comparison of the solution for pre‐turbidite and post‐turbidite trace‐fossil suites seems to be more suitable for revealing regional and stratigraphic trend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approaches. Despite varying size and conditions of the studied outcrops, the results achieved from the Grès d'Annot Formation can help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sedimentary processes acting in this confined turbidite basin.  相似文献   
216.
肖飞 《测绘科学》2013,38(3):5-6,13
本文通过联测IGS跟踪站获取南宁地区若干控制点的ITRF框架瞬时历元坐标,并根据IGS跟踪站速度内插出南宁地区地壳板块运动速度,从而将控制点ITRF坐标进行历元转换与框架转换;同时根据南宁某CORS站观测值所求板块运动速度,对相关结论进行验算。结果表明:基于准确的板块运动速度场,采用历元与框架转换方式求取CGCS2000坐标能够满足小区域GPS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17.
A new similar single-difference mathematical model (SS-DM) and its corresponding algorithm are advanced to solve the deformation of monitoring point directly in single epoch. The method for building the SSDM is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the main error sources affecting the accuracy of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are analyzed briefly, and the basic algorithm and steps of solving the deform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18.
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近年来发现了一系列规模较大的铁矿床,如老并铁矿床、乔普卡里莫铁矿床、叶里克铁矿床、吉尔铁克沟铁矿床等。由于这些矿床具有较为独特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时代特点而有别于世界上已知的铁矿床,因而将其命名为"帕米尔式"铁矿床。以老并铁矿床为例对"帕米尔式"铁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年代、矿床成因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帕米尔式"铁矿床主要赋存于布伦阔勒岩群黑云石英片岩岩性段内,该岩性段磁铁矿化现象较为普遍,普遍发育磁铁矿、黄铁矿、石膏、硬石膏的矿物同生组合,为一种特殊的膏铁建造;LA-ICP-MS碎屑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表明,含铁建造布伦阔勒岩群的形成时代为早古生代;矿床成因类型为海相火山沉积型磁铁矿矿床,后期受到一定的区域变质作用的叠加改造。该类型矿床的发现,对于丰富世界铁矿床的类型和同类型铁矿床的找矿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19.
本文试用平台式扫描仪和GetData Graph Digitizer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对产于兰州盆地渐新统二维形态的化石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叶片进行数字化,获得其叶相的主要基本参数数据。然后用Golden Software Grapher软件对数据进行检验,重建的化石形态与原叶片宏观特征吻合程度很好。这表明:对于二维形态的叶化石,利用相关软件获取图形数据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这也可为叶片化石形态定量化分析和重建3D化石图像用于博物馆展览和科普宣传提供基础的数据。  相似文献   
220.
西藏隆子县扎西康锌多金属矿床矿石组构研究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详细的钻孔地质编录和显微镜下鉴定,对扎西康锌多金属矿床的矿石组构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矿区矿石构造主要为典型的由充填交代作用形成的块状构造、(网)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晶洞及晶簇状构造。矿石结构主要为结晶作用和交代作用形成的结构,其次为压力作用和固溶体分离作用形成的结构。由于矿区构造作用和矿化作用具多期次性和复杂性,因而由交代作用形成的结构最为普遍且类型繁多。基于本次矿石组构研究成果,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将矿区成矿期大致分为沉积成岩期、中低温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氧化期,其中,中低温热液成矿期是矿床最主要的成矿期。根据矿物组合特征,划分出6个成矿阶段:黄铁矿-石英-方解石阶段、闪锌矿-黄铁矿-方铅矿-毒砂-铁菱锰矿阶段、方铅矿-闪锌矿-硫盐矿物阶段、石英-方解石-辉锑矿阶段、石英-方解石阶段和氧化物阶段。最终,确定扎西康锌多金属矿为受构造-岩浆活动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