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9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黔西官寨井田主体构造为一背斜,位于关寨向斜与黔西向斜之间的隆起部位,走向NE-EW,井田受三条大断层(F1、F2、F3)切割,自然划分为三个区块:北区块(F2以北)为向N倾的单斜,地层倾角缓,断层稀少,构造简单;西南块区(F2以南、F12以西)断层发育,为构造复杂地段;南东区块(F2以南、F12以东)构造中等。通过对井田构造特征及应力场分析,认为官寨井田构造主要形成于燕山期,早期产生反时针NW-SE向的挤压,形成关寨向斜和F12等断层,从中期到晚期转为顺时针扭动,产生NE-SW向挤压,形变加剧,形成沙井背斜和F1断层,喜山期使井田内NE、NW向构造进一步演化,导致沙井背斜轴和F2断层产生弧形弯曲。根据井田构造发育特征,建议矿井开采首选地段应为沙井背斜的北翼,南翼西部构造复杂,需进一步研究断层分布规律,以正确指导煤矿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2.
以井田大量钻孔地质资料为基础,从岩性特征,层理特征、古生物、含煤性、煤质等方面对官寨井田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含煤地层沉积环境、聚煤作用进行分析,得出本区沉积环境为过渡相,地势北东低南西高,海水由北东向南西推进,根据海水进退规律可分为三个成煤期:早期为泻湖—潮坪环境,总体处在海平面上升期,属退积型。因海水进退频繁,不利于成煤,形成的煤层多为薄层,煤层局部可采;中期为潮控三角洲环境,是海平面下降期,属进积型,此时地壳运动相对稳定,形成了井田中主要可采煤层4号、9号煤,属中厚层,连续性好;晚期为泻湖—潮坪环境,该期总体为海平面上升期,属退积型,海水进退较频繁,在垂向上旋回多而小,完整性差,形成了不可采的1、3号煤层及全区大部分可采的2号煤。在横向上区内北东部较南西部聚煤条件好,从西—东,二叠系沉积厚度增大,煤层含煤系数增大,可采系数变大。  相似文献   
73.
文章对桂东南糯垌—安平地区出露的阳起石化斜长角闪岩(变质基性岩)和中—基性火山角砾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糯垌地区岩体的形成时代晚于123 Ma,安平地区火山角砾岩记录了两期重要的岩浆活动,一组为燕山期(或之后),年龄上限为~138 Ma,一组为早古生代加里东期(452~450 Ma...  相似文献   
74.
根据煤田地质勘查和煤层气参数井资料,对焦作煤田恩村井田煤层气赋存的地质条件和煤层气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井田内煤层气含量与煤层厚度、煤层埋深、煤层割理发育程度、围岩气密性呈正相关,且明显受构造控制。以F5断层为界将井田分为北块段和南墙向斜主体块段两个富集区。初步预测井田内二1煤层气总资源量160亿m3,有较大开发潜力,由于该区煤层渗透率、储层温度较低,煤破裂压力与闭合压力差值小,不利于通过压裂产生有效延伸长度和导流能力的裂缝,建议设计施工水平井或多分支水平井,以增加煤层气产能。  相似文献   
75.
马依西二井田位于贵州省盘县煤田盘南矿区南部,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17^-1号煤层厚0.70~9.36m,全区可采,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半暗煤,显微煤岩类型为微镜惰煤。煤质特征表明该煤层为中灰分、特低挥发份、中高固定碳、中高硫、特低磷、中热值的三号无烟煤,可作动力煤和燃料煤使用。  相似文献   
76.
赖树钦 《福建地质》2009,28(4):320-325
地下水在含水层中运移,不断与其含水介质发生水岩作用,溶解介质中化学元素。在地下水运移过程中,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与含量不断发生变化。影响矿区地下水化学成分的主要因素有含水层的岩石组合、矿物的溶解度、地下水的径流特点、混合作用及人为作用等。  相似文献   
77.
沁水盆地胡底井田地质特征及煤层气赋存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沁水盆地由于其良好的储气条件,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煤层气学者的研究对象。胡底井田位于樊庄区块的中西部,通过对其地质特征和煤储层的各项特征研究,探讨了区内煤层气的赋存规律及影响因素,得到以下认识:本区构造简单,煤层较厚且变质程度高,吸附能力强,含气量大,封存条件好,煤层气资源蕴藏丰富;受褶曲构造影响,在井田中部含气量较低,由中部向西含气量逐渐增高,向东含气量先增大后减小,南北方向也呈现起伏性变化;煤层气含量与煤层埋深基本呈正相关变化;煤层埋藏史、水文地质及煤层封盖等条件使本区形成了良好的煤层气富集区。  相似文献   
78.
利用井田勘探资料及野外地质资料,分析了梁北一号井田构造特征,认为该井田以断层为主,具有镶嵌构造特征,井田的构造格局是多期构造运动综合作用、互相叠加的结果,喜马拉雅运动对井田构造格架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井田内断层发育,与煤层赋存和开采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断层的发育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给煤岩开采造成很大困难;另一方面断层的发育使得埋藏较深的煤层向上抬升,埋藏变浅,有利于开采,扩大了煤层开采的有效面积。  相似文献   
79.
用现代沉积学理论对长城窝堡井田地层、构造、古生物化石和煤系分布规律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确定了该井田为滨浅湖沉积类型,分析了井田沉积环境的演化过程,预测了张强盆地内其它可能成矿区域,为矿区煤炭资源进一步勘探提供了新的靶区。  相似文献   
80.
吕家 坨井 田 西翼 部分 区 域八 煤层 顶 板由 正常 的 粉砂 岩变 为 粗中 砂岩 ,并 有 煤层 变 薄 现 象。 通 过 对 岩煤 层 成分、结 构 、构 造及 所含 化 石特 征分 析 ,揭示 出 井田 内发 育 有古 河流 地 质构 造。并对 古河 流的 流 经区 域和 煤 层的 破坏 程度作 了研 究 ,为井 田 中深 部八 煤 层的 开采 提 供了 参考 依 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